简述旧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过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05-28
一、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
1 背景: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经济主要是传统经济,高度繁荣----精耕细作的农业是经济的主体,尽管资本主义手工业萌芽继续缓慢发展,仍以自然经济为主体。
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强迫中国开放五个通商口岸、强迫中国与英国协商决关税,便利了外国货物涌入中国。
不平等条约,使我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传统手工业濒临破产,传统商业面临危机,资本主义萌芽因缺少市场而破产。
鸦片战争后,中国增加新经济成分:外国资本主义----当时是一种先进的、代表着世界经济的方向的经济,客观上加快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近代化,尤其在瓦解传统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对民族资本主义有积极的引诱作用。
但它是一种侵略经济。促进了中国无产阶级诞生
洋务工业------ 19世纪60、70年代由封建势力投资的、采取近代技术生产的洋务工业;
民族资本主义-----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代表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
二、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1、洋务运动
A 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朝面临内忧外患,开明官员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的统治。被称为“洋务派”。
洋务派在中央以弈欣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为代表。
从19世纪60---90年代,他们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B 内容
1861年总理衙门的设置,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开始
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曾国藩和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设立的福州船政局,满洲贵族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这些企业由政府投资,采取机器生产,封建方式管理的官办企业。
后期,打出“求富”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方面的困难。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设立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形式,追求利润,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洋务派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力量;创办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事和技术人才,还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C 结果和作用
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
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一批近代科学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是清统治集团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60、70年代
A 背景
鸦片战争后,外商企业在通商口岸兴起,受外商企业丰厚的利润刺激,受洋务派创办的洋务企业(尤其民用工业)的引诱,一些开明官僚、地主、商人,开始创办近代企业。
B 史实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诞生。分布在东南沿海、轻工业为主。如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广州陈联泰机器厂等。
C 性质:是真正的民族资本主义,代表着合乎世界潮流发展的经济。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895--1898)
1、背景和史实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纷纷向中国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兴办工业的浪潮。
到19世纪末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2、历史意义
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在1895年以“公车上书”为标志,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四、二十世纪初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1898--1912)
1、背景
20世纪初,列强通过《辛丑条约》加紧掠夺中国的路权、矿权,中国掀起收回利权运动。
维新变法颁布措施鼓励工商业发展,也引发了振兴实业的又一个高潮。
2、史实
棉纺织业、面粉加工业作为传统工业部门,发展尤为迅速。
3、影响
民族工业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力量,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的辛亥革命。
民族资产阶级把“振兴实业”看作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问题,倡导“实业救国”论。

五 、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1912--1919)
1、背景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但它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二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经过革命,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提高。民国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激起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有力地推动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的“二十一条”,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运动,作用尤其巨大。
民国初年,一战爆发(1914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2、史实
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在1912年至1919年间纷纷涌现,著名的有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等。
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工商业。
民族工业以纺织业和面粉加工业的发展最快。此外,烟草、火柴、榨油等行业的发展也较快。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伴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如张謇、周学熙和荣氏兄弟。
3、结果
一战结束后,欧洲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的春天好景不在。
壮大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为新文化运动;
为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六、抗战前1927-1937: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再度发展
1、原因:
(1)国民政府采取系列经济发展措施以稳定政府财政和增加收入,巩固国民政府的统治:
①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 ②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
2、影响:
①工业各行业普遍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
②官僚资本加强了对民族工业的控制,四大银行成为官僚资本聚敛财富的重要工具。在帝国主义压迫和官僚资本统治下,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曲折而艰难的;

七、 1937---1945年期间的中国民族工业的艰难发展
三块经济区:国民党统治区、日本占领区、抗日根据地。民族工业挣扎在生存线上。
1、三块地区的民族工业
A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官僚资本向内地搬迁;民族资本艰难生存,也支撑着抗日事业。一部分则被日本“军事统制”,作为日本帝国主义在华“以战养战”的“工具”。
B 日本控制沦陷区的金融、商业、工矿业、掠夺中国的大量劳动力,使中国的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C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以“加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宗旨的。保证了传统经济的发展(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同时扶助民族工商业。
2、三块民族工业及其作用
A国统区 中国的西南地区顽强地发展,一方面改变了中国工业布局的不合理,同时成为中国国民党及其政府坚持抗战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B日本占领区 民族工业本身是受害者,成为日本“以战养战”的物质基础。
日本经济掠夺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主要目的。主要采取“军事管理”“委托经营”等方式,极大限制了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
C抗日根据地 的民族工业,实力弱,水平低,地处偏远,但为中华民族抗战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八、民族工业的萎缩(1945---1949)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采取一些措施,推动工矿企业恢复生产。
但蒋介石为了取得美国的援助而发动内战,出卖国家经济主权。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
官僚资本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企业,民族工业纷纷倒闭。
国民政府滥发法币,造成通货膨胀

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因素有:
一 封建主义,它从政治上限制资本主义,导致中国资本主义缺乏资本(苛捐杂税的征收使资本家没有原始积累)、缺乏充足的劳动力和市场(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农民收入的有限,自给自足的经济);
二 外国资本主义,固然它对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时期也存在积极作用,但外国资本主义始终对中国资本主义存在着消极作用(掠夺中国原料、抢占中国的劳动力和市场、限制中国资本主义的技术和设备);
三官僚资本主义(它是中国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主义勾结的产物),它从政治上、经济上制约中国资本主义发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