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3-01-03
友情的目光
在初中的时候,青春真的不打一声招呼就来了。
让我来不及招架,想到自己当时疯狂又无知的年纪,都会忍不住开心地笑起来。坐在书桌前,细细品味着初中的快乐又疯狂的三年,突然脑海中一闪而过的,是你的目光。
在记忆深处,你的目光像真切的手,在我困难的时候帮我渡过难关;你的目光像真切的指南针,在我迷惘的时候帮我指了一条明路;你的目光像真切的钥匙,在我不知所措时,帮我打开那困惑的大门,这就是我们真切的友情。
你还记的因为我的叛逆犯下了严重的错误而不想面对老师时,是你坚定的目光看着我,让我做一个敢于认错而不是选择逃避的人,你牵起我的手带着我跟着老师道歉,我不敢看老师,而是直视你的目光来给予我信心,你做到了给予我信心,而我也成功了,谢谢你。
你还记得你在滔滔不绝地诉说着你的梦想与未来的时候,我对我的未来是一片茫然。“我没有梦想”我是这样跟你说的。你当时用严厉的目光看着我,对于我这样的回答既吃惊又生气。你不希望看到没有目标的我,你用严厉的目光对我说做人一定要有梦想才回前进,不然跟一条咸鱼有什么区别。是你用你的目光给我指明了方向。我想告诉你,我找到了我的梦想。谢谢你
你还记得吗?当我不开心或压抑已久不能释放时,是你用温柔的目光接纳着我,当一个倾听者聆听着我的诉说,有时也会给我提取建议,解决问题。你就想妈妈一样,每当我想做对于你来说是不对的事情,总会用凶狠的目光盯着我又狠狠地敲我的脑袋。你的每一次不一样的目光都让我难以忘怀。让我最记忆深刻的是我们就要分别待在不同的城市了,我因为家庭原因就要离开你所处的城市去另一所城市读书。在分别的时候,你来送我,看着你一句话也没说只要那滚动着泪珠的目光。我也说不出什么。那是最后一次看着你的目光,没想到却是悲伤的,我头也没回的进车站了。
现在,仔细想想,真正的朋友并不是相厮守,浓郁的友情看上去反而十分清淡。即使相隔多年未曾谋面,一朝相会两人的目光对峙也会瞬间把距离变短的。
我也不会忘记你那严厉、温柔又坚定的目光~ 实验中学黄晓梅写~高二19班的同学你们敢抄我写的作文你就死定了!!!!!!
第2个回答 2013-05-12
第一篇入题很慢,要快点,真正提到目光很少。
第3个回答 2012-08-30
老师的目光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逐渐变的腼腆了,不举手发言了,我自己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现在,我一直盼望着,盼望着自己也能像以前一样,活泼开朗,能够有勇气举手发言,看到老师那信任、肯定的目光。在班里,我是沉默的其中一个,除了下课时与我的好朋友一起谈笑风生以外,我几乎很少于其他同学聊天游戏。上课发言的都是所谓的“优等生”,而我却一直充当着旁观者的角色。虽然偶尔有被老师叫起的时候,但多半也是支支吾吾地、胆颤地说出自己心中的答案。
我无数次幻想着自己会有足够的勇气举起那一直躲藏在衣兜里的手,可每一次都在最后一刻前功尽弃,那一次,老师的一声“倪夏奇”把我从与“心魔”的战争中拉回到现实,同学们都诧异地看着我那窘迫的样子。我先是愣了愣,然后抬起头。看见了老师那充满期待而又慈祥的目光。我心里一怔:“老师会想听我的发言吗?”是的,我从老师的眼神中读出了肯定的回答。于是,我鼓起勇气。讲出了早在心中默念多次的答案。“回答得好,请坐。”老师投给我一个肯定的目光,我看见了,老师的目光里有希望,有肯定,更有震撼人心的美!老师慈祥的目光深深地印入我的脑子,挥之不去。
再脆弱的人,也有坚强的时候;再胆怯的人,也有勇敢的时候! 今后,我会自信地面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更会自信得面对自己!
老师,您那双眼睛,汇了多少感情,多少内涵,多少期望啊!我忘不了那目光!
第4个回答 2012-08-30
把目光放向远处
如果你是翱翔于天际的苍鹰,你就应该把目光投向广阔的蓝天。 如果你是流淌在山中的清泉,就应该把目光投向远方的大海; 如果你是普照在空中的太阳,就应该把目光投向世间的万物。 “酒入豪肠,七分啸成剑气,余下三分化作诗篇,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穿越于时空的隧道中,我听到了诗仙的豪迈的笑声。他是那个时代的英才,能够包容皇帝的“包举宇内,并吞八荒”的雄心,却容不下一位有济世才情,胸怀抱负的才子!几千年前,高力士的手上仍留有羞辱,但我们的诗仙却不愿鼠目寸光地留在翰林院,他把目光投向祖国的大好河山,“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我看到了诗仙“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的潇洒,听到他高吟“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正是没有把目光拘泥于平俗的仕途上,而把目光投向远方,才成就了他的不凡不俗。 黄沙纷飞的大漠上,一位少女携着橄榄枝走进了匈奴人的营帐。从此老人、小孩子的脸上不再有丧失亲人的痛苦,汉匈的边境也维持了几十年的和平局面。汉元帝仍然失落,怎么大汉的最后一缕馨香,就到了一群蛮子手中?古今有多少诗人为昭君吟唱“公主琵琶幽怨多”,但多情的诗人不知道,昭君的选择是义无反顾的,本是她的初衷。 昭君没有把目光放在侍奉皇帝和争权夺利上,她把目光投向了汉匈之间的和平,她愿意以自己的青春换来两族人民的幸福。从此,青冢便成了汉匈边境中昭示和平的一座里程碑。 阅尽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把目光投向高处,他们不拘泥于眼前的利益,没有鼠目寸光,他们的远大目光决定了他们永恒的位置。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也是古人目光远大的写照。 掩卷深思,鸿鹄与燕雀的区别,正是源于他们各自的目光的远大与否,你是愿做一只鸿鹄泥?还是做寄身于屋檐下的燕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