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轻易暂缓就业
“再过一个月就要毕业了,可理想的工作还没有落实,难道真要将档案暂存学校暂缓就业?”就读于广州美院国画教育系的小李忧心忡忡地说道。相信这也是许多尚未找到合适工作的应届毕业生们的最大心事。
对于学子们来说,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无疑是目前对其影响最大的政策。出台的措施归结起来有两个中心点:一是大学生就业不再受户口和计划限制,由此带来的各项不合理收费随之取消;其二是鼓励大学生到中小企业。两点结合起来是一个意思――让需要人才的地方能够接收到适合自己的人,让有才华的人得到适合自己的舞台。对此,有专家指出,公平的就业环境正是需要打破户籍壁垒的举措,而档案暂存母校,也将对学校的管理、对大学生自身产生深远的影响。
延期择业空间增大
2001年,国务院做出决定,在全国各省市推行大学生暂缓就业政策,申请暂缓就业的大学生,可以将户口、档案暂留在学校一年,在此期间,学生可以考研,可以寻找合适的工作,待正式落实后,再迁户,此举无疑为大学生就业在时间和空间上提供了更多弹性。2003年,广东省教育厅更是将暂缓年限由一年改成两年,更加方便大学生就业。
该政策实行四年来,结果如何呢?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学生对暂缓两年就业的政策表示非常欢迎。广州一些高校毕业指导中心的负责老师也认为,总的来说,教育部出台的新政策对学生来说是件喜事。“放宽两年的限制,为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就业环境,毕业生的择业期长了。毕业生择业突破地域户口限制,使人才可以自主流动,使毕业生选择单位更理性、更从容,减少了学生为了户口而与并不合适自己的单位签下‘卖身契’、为了签约而签约的被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告诉记者,“而在操作层面上,我认为户口如果放到大学,在两年时间里学校可以继续指导学生就业。”
“骑驴找马”心态要不得
不过,也有不少应届毕业生也认为政策的出台并非灵丹妙药,就业难问题依然存在,或许近一两年还会更严峻。因为随着扩招人数的逐年增加,每年应届毕业生也越来越多。在社会需求与往年基本持平的情况下,毕业生供给大幅度增加,而且专科生增幅最大,供需矛盾和结构矛盾都比较突出。从长远看,今后几年这种增幅将会更大,据教育部门统计,今后几年高校毕业生都将在200万人以上。
以上的数据充分说明了延缓就业的方式并不能够有力地缓解就业的压力,对于延长两年的择业期到底有多大的意义?“其实待分生的再就业率并不高,也就是说毕业时无法正常就业的学生第二年时也很难再就业,更别提第三年了,而且大多数待分生也并非真的没有工作,他们多半是工作并不难找到,只不过想骑驴找马而已。”该老师分析道。
部分毕业生依赖暂缓就业政策,不积极设法就业,或不愿降低就业期望值。暂缓就业政策成了大学生不积极就业的一个跳板。以五山某高校为例,去年该校办理暂缓就业的学生中,因为找不到工作而办理暂缓就业的还不到1%,大学生大多把暂缓就业当成了跳板。
尽管大学生暂缓就业存在诸多问题,但记者采访发现,大学生们办理时却是争先恐后,今年的人数更是有升无减。华南师范大学办理暂缓就业人数近两年都是上千人,占了当年所有就业人数的1/4,今年尽管尚在统计中,但大学生中的反响却比往年火热的多。大学生为何如此热衷暂缓就业?据了解是由诸多社会问题造成的,一方面,单位手续迟迟办不下来,一方面,单位明明录用了学生,却不签协议,有的因为种种限制,大学生户口迟迟落不下,也成为学生办暂缓的主要原因。
就业竞争压力随机会而增加
对于可以延缓两年就业,一些老师同样认为在有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存在弊端。两年后的就业竞争压力会更激烈,放宽择业时间,很多学生会有等等看的`心理,放宽的同时也给毕业生带来了就业的压力。因此,有学校建议,学生不要太过挑剔,找到合适的工作应尽早签约,因为明年竞争会更激烈。他还担心,应届毕业生当年不找工作,来年可能会受到用人单位歧视。
另一位同样不愿透露姓名的高校就业指导老师还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保留两年户口和档案到底是在保留什么?保留两年的择业期实际上主要是在保留计划经济下的所谓派遣资格和干部身份,而这些对学生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他们学校不少待分生不是没有工作可做,而是因为他们就职的一些企业难以拿到所谓的“指标”,因此学生也难以被派遣过去,并办理落户等手续。他还说,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人才的合格毕业即表明学校的任务已经完成,找工作严格来讲不应当是学校的事情。对于每个人而言,一生都会面临着择业的问题,择业期概念需要斟酌。
学校管理遭遇困惑
延缓两年就业,使那些本来应该毕业的学生却要依然呆在学校,不少高校老师都认为,这会给高校管理带来极大的压力,而且,这些学生的身份也很难界定。“应届大学毕业生延长两年的择业期将会给学校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因为目前我国的人事管理制度很多是和档案、户口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毕业生的档案和户口还存在学校,那么学校是把他们当成学生来管理,还是当成社会人来管理呢?”
一位高校就业指导老师对此问题谈道,如果把这些待分生当成学生来管理,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他们按道理不应住在学校,不参与学校的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来管理他们?学校很难做到对他们进行有效管理。如果把他们当成社会人来对待,学校并没有义务对他们进行管理,因为学校毕竟只是一个教学机构,学生培养期结束并合格毕业,这是学校应当做的工作,学校的管理对象和权限只是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而不应当承担社会的责任。这些学生不就业却要在学校吃住,学校怎样解决,他们要结婚要生育怎么办,谁来负责,如果有人在社会上出了问题,责任应当追究到哪里?
他同时认为,档案管理并非是一个简单保存的问题,可能要为学生们出具各种证明及提供其他一些需要的服务,比如办理出国、开具人事方面的介绍信等,这些都需要人力、财力以及相应的管理。“两年之内,学生的社会保障、保险、医疗、户籍等相应的部门应做出有效的管理。因为两年内很多问题不是学校一方能解决的,教育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等相关部门应在相应的职责范围内为毕业生提供相关的服务和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