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1-04-18
书法知识问题集锦。
“三希堂法帖”是怎么回事?
“三希堂法帖”中有没有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
中国清代宫廷刻帖。刻于乾隆十二年(1747)。皇帝弘历敕命吏部尚书梁诗正、户部尚书蒋溥等人,将内府所藏历代书法作品,择其精要,由宋璋、扣住、二格、焦林等人镌刻而成。法帖共分32册,刻石500余块,收集自魏、晋至明代末年共135位书法家的300余件书法作品,因帖中收有被当时乾隆帝视为3件稀世墨宝的东晋书迹,即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而珍藏这3件稀世珍宝的地方又被称为三希堂,故法帖取名《三希堂法帖》。
三希堂收藏的三件稀世之宝是什么?
“三希堂”位于故宫博物馆养心殿的西暖阁,是清高宗乾隆皇帝的书房,乾隆帝文韬武略、博学多识,能诗词,尤擅书法。乾隆曾多次在全国寻求历代大家的名贴,他将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珣的《伯远贴》和王献之的《中秋帖》置于书房,视之为三件稀世珍宝,又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三希堂”。
王羲之的《快雪时睛帖》全文共四行二十八字,是王羲之四十岁之后的作品,当时只是手札便条而已,因帖内有“快雪时睛”几字而得名。此帖用笔洒脱,字体舒朗,动中有稳,是王体行书中的精品,被后人称有“龙跳山门,虎卧风阁”之势。
王珣的《伯远帖》全文共六行四十七字,属典型的晋代行书。其内容为叙事之辞,该帖的命名出自于贴内的首句的“伯远”二字,《伯远帖》的用笔灵舞飞动,为上乘的行草作品。
王献之的《中秋帖》,全文共二十二字四行。王献之是王羲之第七子,其书法受其父影响,且又有创新,他将王体行书的笔法进一步加以升华和提炼。此帖已接近草书,王献之的用笔如行云流水,连带互映关系,将字体处理得完美至极。此帖为其五十岁后之作,属便笺手札作品。王羲之被人们尊称为“书圣”,而王献之则被称为“小圣”。
三宋二沈与“台阁体”是什么?
三宋二沈与“台阁体”
明初的书法,以“三宋、二沈”最为知名,并由这几位书家而形成了明代所谓的“台阁体”书法,此一并作些介绍。
所谓的三宋,是指宋克、宋璲和宋广。三人并皆善书,但并非同里同族,只是都姓宋而已。
宋克(1327-1387),字仲温,号南宫生,南京长州(今苏州)人。书法初学赵孟,上追二王及晋唐诸家,再上溯两汉,学习章草书。他能写楷书,尤善行草,更精章草。他的楷书作品,传世者有《七姬权厝志》和《录赵子昂兰亭十三跋》等,取则于赵文敏,上追钟王,写得宽闲静穆,古雅端劲。所以,与他同时代的人杨慎说:“国朝真行书,当以克为第一,所书《七姬帖》真冠绝也。”都穆也说他的楷书“师法钟元常,后竟以是妙绝天下。”
宋克对于章草书情有独钟,他的章草师法皇象、索靖,可谓取法高古,功力深厚。看他所临写的《急就章》,古意蔼然,甚至可与皇象的《急就章》相媲美。明人王世贞曾说:“章草自二王后,仅萧子云。既颜、柳、苏、米以至赵吴兴负当代能声,而不一及之。黄长睿刻意其学,而无其法。国初仲温,可备述者,然波险太过,筋距溢出,遂成佻卞。及观仲温《急就章》,结意纯美,以为征诛之后,获睹揖让,而后偶取皇象石本阅之,大小行模及前后缺处若一,唯波撇小异耳,此其亦仲温临象本耶?”(《艺苑卮言》)可见他临写古帖的工力之深,事实上宋克临写的《急就章》有好几种本子,有些是刻意临摹古人的,有些则带有他自己的特点。如他晚年临写的《急就章》笔势流畅,结构散逸,波磔险劲,很有特色。
宋克的草书,以《唐宋诗卷》为代表,此外还有《刘桢公筵诗》、《杜甫壮游诗》等,这些草书作品往往将章草、今草和狂草的写法糅合起来,力图变出一种属于他自己的草书面貌来,由于他有较深厚的临习古帖的工力,加上他任侠尚气的性格,他的草书的确能够写得奇崛生姿,恣意挥洒,气势不凡。前人评价他的草书“如鹏抟九万,须仗扶摇”(明解缙语),是颇为恰当的。
明初的另外两位书家,宋璲和宋广,成就不及宋克,但也颇有名气。宋璲(1344-1380),字仲珩,浙江蒲江人。他是宋濂的次子,得父荫为中书舍人,后因其兄子宋慎坐罪而受株连被处死,死时年仅三十七岁。宋璲出身于仕宦之家,而天性喜好书法,自然比常人容易成家。他初学篆书,取则于李斯和李阳冰,颇能得其体段,前人评其小篆为“国朝第一”。他的行草书直承元代赵孟和康里子山,又能上溯晋唐,写得清丽俊秀,自成一格。李东阳评价他的行草书“出入变化不主故常,又非株守一格者比,真翰墨之雄也。”但由于他的身世和时尚,决定了他的书法创作虽能显示他的才情,却不可能写出气势来。再者因为他享年不永,使他的书法艺术还没有发展到更高的境界。
宋广,字昌裔,河南南阳人,曾任沔阳同知。宋广善草书,《明史?文苑传》说他的草书可比宋克,但他的作品传世很少,所能见到的作品,多属熟媚娟秀一类,气格不高,且有做作习气。项穆《寓意编》说:“广与宋克、宋璲俱以善书擅名,人称三宋,然评者谓广书较之二宋不逮,以其笔之连绵不断非古法也。”
总体来看,在当时书法崇尚清丽婉媚的风气之下,明初“三宋”的书法是多守成而少创新。以姿媚娟秀相尚,取悦世人,没能跳出赵孟书法艺术的藩篱,且等而下之。这个开端,为整个明代的书法定下了调子,随之而来的“二沈”,可以说就是“三宋”的唱和者。
“二沈”指沈度、沈粲兄弟。他们兄弟二人同时以书法知名,是由特殊的条件所决定的。二沈生活在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明成祖也是一个特别爱好书法的皇帝。他曾下令招四方善书者入翰林做中书舍人,抄写文告典章。更从其中选二十八人专习羲献书。同时,又将秘府所藏古名人法书拿出来,让这些善书者临摹学习。“二沈”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冒出来的书法家。
沈度(1357-1434),字民则,号自乐,松江华亭人。朱元璋在位时,他因罪被贬云南,至明成祖时,他因善书而得入翰林为中书舍人,在众多的书法家中,他的字最受朱棣青睐,因而成了一个地道的御用书法家。每日陪伴着皇帝写诏版文告,一时间声名振于远近。沈度善篆隶真行诸体,因写得端稳秀媚,甚至被明成祖称为“我朝王羲之”,并被拔擢为翰林典史、直讲学士。沈度因受到皇帝的赏识,书法的名声盖过了当时其他书家如解缙、胡广、梁潜等人,于是朝野士夫争相模仿他的字,“馆阁体”书法由此而形成。实际上,沈度的书法从他传世的作品《四箴帖》《不自弃赋》来看,虽然写得端稳、秀美、精到,但既无气势也乏个性,但得秀整平和而已。
沈度的弟弟沈粲,字民望,号简庵。亦因善书,得与其兄同为翰林学士。他的书法深受其兄影响,同时学习米芾、赵孟等前代大家,以善写真、行、草书而知名,尤其擅长写草。书法圆润遒丽,有过于兄。连沈度也曾在皇帝面前称赞他的弟弟说:“臣有弟粲,其书胜臣。”(明沈津《吏隐录》)这固然有兄弟之间互相推重之嫌,也说明他的书法的确有令其兄折服之处。二沈兄弟的书法都是台阁体的正宗,或者可以说是明代台阁体书法的始作俑者。
在书法中,真、行、草、隶、篆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应该怎样排列?
篆、隶、草、真、行
我国书法精品摩崖石刻“石门十三品”出自哪里?
陕西汉中三帖是指什么作品啊 ?
上海画报社新近出版《三希堂三帖》,将分散于海峡两岸的晋代“三王”书法作品,重聚一堂。
“三希堂”,乾隆皇帝藏书之所。当年,乾隆获得晋代书圣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乐不可支,藏于一室,命名为“三希堂”。希,即稀字,稀世之宝也。
《快雪时晴帖》,唐人摹本,高7寸1分,宽4寸6分,行书4行,28个字,系王羲之传世代表作之一。《中秋 帖》,宋人米芾临本,高8寸4分,宽3寸6分,行书3行,22个字。王献之是王羲之第7子,自幼习字,与父齐名。王珣是王羲之侄子,《伯远帖》是他的书函,是难得的晋人书法真迹。
上世纪四十年代,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被国民党政府偷偷运至台湾。上海画报社经多年努力,用高科技手段,使隔海相望的“三王三帖”重聚一堂。这本《三希堂三帖》,为纸本摺子,古色古香,展开后可供案头临写,也可装框陈列。
介绍一下颜真卿?
颜真卿(公元709——785),祖籍琅琊临沂孝悌里(今山东省费县方城诸满村),字清臣,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政治家、军事家,历事四帝,官到吏部尚书、太子太师,曾与从兄颜杲卿联合起兵抗击安禄山叛乱,功勋卓著;后被叛将李希烈所杀,壮烈殉国。生前以功业节操获封“鲁郡开国公”,身后被追封为“司徒”,谥号“文忠”,世称“颜鲁公”。是继“书圣”王羲之之后又一位伟大的书法家,是唐代新书体“颜体”的创造者,世称“亚圣”。在书学史上“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苏轼曾有“诗止于杜子美,书止于鲁公”一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勾如曲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节有态,笔力雄强,沉着端庄”是其书法的独特风格,其墨迹有200多种,虽经千年沧桑,至今仍有大量流传。他那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千年来深为海内外华人和汉学友人所共仰,其墨迹成为后人学书的典范样本,是祖国传统文化宝库中光辉灿烂的瑰宝。
诗句“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是何人所写 ?
不惜千金买宝刀,
貂裘换酒也堪豪②。
一腔热血勤珍重,
洒去犹能化碧涛③。
注释
①吴芝瑛《记秋女侠遗事》提到,秋瑾在日本留学时曾购一宝刀,诗当写于此时。这首诗表现了秋瑾轻视金钱的豪侠性格和杀身成仁的革命精神。
②貂裘换酒:以貂皮制成的衣裘换酒喝。多用来形容名士或富贵者的风流放诞和豪爽。秋瑾以一女子,而作如此语,其豪侠形象跃然纸上。
③“一腔”二句:要珍惜自己的满腔热血,将来献出它时,定能化成碧绿的波涛(意即掀起革命的风暴)。勤,常常,多。碧涛,用《庄子?外物》典:“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苌弘是周朝的大夫,忠于祖国,遭奸臣陷害,自杀于蜀,当时的人把他的血用石匣藏起来,三年后化为碧玉。后世多以碧血指烈士流的鲜血。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张爱萍将军
1955年张爱萍被授予上将军衔,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张爱萍,因病于2003年7月5日20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张爱萍1910年生于四川达县,1925年参加革命,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他曾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务,为新中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特写:“神剑”张爱萍
张爱萍将军文名满天下,有旷世之度,以“军中才子”、“马上诗人”名于世,军中有才好学有识之士咸折节之下。
张爱萍将军夫人李又兰解释将军名曰:青萍、莫邪乃干将之宝剑。爱萍,即爱剑,“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张爱萍将军喜摄影,战争年代曾拍摄照片上千张,十分珍贵。晚年仍乐此不疲,凡外出活动,相机必挂胸前,不识者误为摄影师,知之者称为“将军摄影家”。
张爱萍将军善书法,尤善行草,得米芾、张旭神韵。将军书法英气勃发,酣畅淋漓,结体茂密,态势飞动,山呼海啸而连绵不断,缠绕游丝而收放自如。
家父吴佩之告余,1944年9月11日,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阵亡。四师开追悼大会,张爱萍将军草书一挽联,悬于主席台两侧,上联为“恨寇贼杀死吾战友”,下联为“率全师誓为尔报仇”。时人称为佳对。是时张爱萍将军由新四军三师副师长,接任四师师长。
张爱萍将军有“座右铭”曰:“将有三忘:出家忘妻,出门忘乡,出阵忘身。”
张爱萍将军才思敏捷,殊出意表,凡来往公函,当日事,当日毕。持笔濡墨,随阅随改,涂抹勾勒,有原稿数千字而仅存百余字者,亦有添改至数十百字者,如疾风扫落叶,顷刻而尽。有时一边批阅文件,一边接电话,一边听汇报,三者均不误也。
张爱萍将军原则性强,风骨卓然。1964年夏,张爱萍将军至甘肃酒泉原子弹基地视察。基地领导请示,林彪1960年10月来基地视察过,基地准备拨30万元为林彪修纪念亭。其时,林彪正红,而将军闻之,果断曰:“没有这个必要,花这么多钱,还不如建一个汽水厂、冰棒厂呢!”1975年某日,时任党中央副主席的王洪文召见张爱萍将军。王洪文对将军言,舒龙山(七机部造反派头头)是我的朋友,希望你支持他的工作。而将军返回后在审定造反派头头调出名单时,于舒龙山名字旁,毫不犹豫批曰:“同意。”
台儿庄大战前,张爱萍将军受周恩来委派,奔徐州见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先生。李宗仁先生问计,将军曰:“依愚之见,此战非打不可,且宜早不宜迟,宜聚不宜散,宜速不宜缓。”将军走后,李宗仁先生叹曰:“今方知后生可畏也。”
张爱萍将军治军赏罚分明,且严于律己。抗日战争时期将军任新四军三师副师长,某日全师会操,恰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找将军谈话,迟到4分钟。操毕,将军当众宣布:“副师长张爱萍同志迟到4分钟,罚站10分钟。各单位自行带回,张爱萍原地罚站。”全场闻之愕然,继而掌声雷动。 “石鼓文”为什么叫石鼓文?
春秋战国时,书风日趋诡变,文字异形,风格不一。其风的书作最为后人称道的是《石鼓文》。据考,石鼓文是战国时代秦国的石刻字,为我国现存的“石刻之祖”,一般认为它就是籀文,属大篆的范畴。古鼓共有十个,每个石鼓上面刻有一首四言诗,记述秦国国君游猎的情况,帮又称为“猎碣”。石鼓文笔法圆劲挺拔,结构方正谨严,排列整齐,气韵谆厚,既保存了金文中繁复的痕迹,又带有很大的装饰性,在书法上已初备了小篆的基本特征。石鼓文自从唐初在陕西翔县被发现后,为历代的书法家所推崇和借鉴,影响深远,充分显示了它强盛的艺术活力。郭沫若说:“有意识地把文字作为艺术品,或者使文字本身艺术化和装饰化,是春为时代的末期开始的。这是文字向书法的发展,达到了有意识的阶段文。
什么是描红?
一、描红是我国传统的习字法。因为它富有直观性,通俗浅显,行之有效,所以特别适合青少年和初学者的书法启蒙。本帖所举例字,均按汉字规范化标准书写,体现书法教学与识字教学的一致性。
二、练习时须先读帖,后书写;先看准笔形和记住笔路,然后一笔写成,不可中途停笔。写前也可用手指作“书空”练习,以便对运笔的轻重、快慢、起止等做到心中有数。写时要动脑,一定要把描红练习中所体验的“手感”,加以强化,形成实际的书写能力。
三、本帖可先用淡墨描写,待干后再用浓墨描写;也可以临写或默写,以提高描红簿的利用率。还可作单钩和双钩练习。“单钩描骨”以增强学生对间架结构的理解;“双钩描肉”以加深学生对笔画形态的把握。“骨肉结合”相辅相成。
四、本帖在红字上以重线标示运笔的过程,便于引导学生具体领会楷书的基本笔法和结体。描红要求大处准确,无须苛求笔笔红黑绝对吻合。笔画有些“过”或“不及”,是正常现象,不必补笔或修改。
五、描红是手段不是目的。通过反复描写,学生形成较熟练的技能技巧之后,就要及时扔掉“描红拐杖”,尽早过渡到临写或独立书写。
古代名画“洛神赋图”的作者是谁?
〈洛神赋〉是曹植写的,里面名句:陵波微步,罗袜生尘……
〈洛神赋〉的书法是元朝的赵孟頫书写的,《洛神赋》纸本,纵29.5公分,横192.6公分,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一说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又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赵孟頫《洛神赋》是真迹。
《洛神赋》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书,时赵氏四十七岁。用笔圆转流美。充分展示了赵孟頫的书法风格。元人倪瓒称此卷“圆活遒媚”,并推赵为元朝第一书人。
“真书”指的是?
真书,是指从汉魏到隋唐以前的过渡性楷体,又称为“正书”。其特征是楷中有隶。真书又分“北碑”和“南碑”。北碑,是指北魏、北齐、北周的碑书,是佛教盛行的产物,因其中以北魏碑书居多,故又称之为“魏碑”。南碑,概指东晋、宋、齐、梁、陈各代之碑。
楷书,亦称真书、正书。中国书法分“篆、隶、楷、行、草”诸体,楷由隶演变而成。从广义上讲,楷书包括魏碑,但从传统书学,也就是狭义上说,楷特指唐楷。是唐代确立了“笔画平直、形体方正”的楷书严格标准,其根本法则,一直沿袭至今。
从唐初以来,先把隶书改称为八分,又把八分和正书混称之为隶。到中唐以后,正书才恢复了本名,但是隶书竟从此无有了。
事实上隶之一称,可以包括八分、正书。例如羊欣《采》文中称东晋王恬、王羲之以下的一些善“隶、草”或“草、隶”,就是指的草书、正书。又唐?孙过庭《书谱序》中所云:“元常专工于隶书”,那又是指的八分楷法。
八分兼称隶书,直至消亡,没有取消这兼名(也是正名)。正书则到后来完全摆脱了隶名。大约北宋以来,又改称为楷书了。
八分、正书可以统称隶书,已如上述,但秦、汉隶书却不能叫做八分或正书。这个问题起初在梁?庚肩吾的《书品论》中出了一些混乱现象,如他说∶“程邈所作……曰隶书,今时正书是也。”他的意思实在是说那时正书也可以叫做隶书,但语气含糊,很容易使人倒
转过来误认为隶书也可以叫正书,到唐张怀瓘的《书断》“隶书序传”中,更加重了这个混乱,他在承认程邈造古(秦汉)隶的前提下,又把晋到唐的一些工写正书(今隶)者——如王羲之、献之以至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都系在程邈名下成为古(秦汉)隶的子孙,他不分古(秦汉)隶、今隶,这正是唐代把古(秦汉)隶全部改称八分,之后又把隶之一名完全让给正书的原因。
早在西汉时又曾把隶书称为真书,如《史记》“三王世家”中褚少孙说∶“论次真草诏书。”又《后汉书》卷一四“董祀妻(蔡琰)传中也有“真、草惟命”之语。当时虽然已有八分楷法,我估计这个“真”还是指的古隶体。稍后晋刘邵“飞白书势”中亦云“索草、钟真”,又唐?孙过庭《书谱序》中论钟、张书体时也说∶“拟草则余真,比真则长草”,那里的“真”,可能已为章程书一一八分楷法了,因为其中有时间前后之不同。至晋简文帝司马昱“答湘东王论王羲之书”中所云∶“真草皆得。”又唐?李嗣真《书后品》论虞世南书法时引用蔡琰“真草惟命”之语,则都又称之于正书了。就此可见他们所说的真书,即是说“正体字”,它可以把隶、八分、正书全都包括进去,不像后世那样只把真书代替正书。
楷书是有模楷的意思,张怀瓘《书断》中已先谈到过。在汉代也是“正体字”的别称,六朝人仍习惯地用着它,例如羊欣《采》文,王僧虔《论书》韦诞传中都云∶“诞字仲将,京兆人,善楷书。”那是“八分楷法”的简称。到北宋才以之代替了正书之名,其内容显然和古称是不一样的,名异实同和名同实异之例,大概有以上这些,这些概念不弄清楚,势必至于把各方面的其他问题也永远混淆不清,一无是处了。
西安碑林里历史最早的碑刻是什么朝代的?
东汉
西安碑林不仅是东方石质历史文化的宝库,更重要的是书法艺术的宝库,享有“书法艺术故乡”的美誉,令海外人士向往。碑林中早期石刻有宋代摹刻的秦峰山刻石,原碑为秦国丞相李斯所书。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刻的“曹全碑”,是用秀美的隶书写的,这是全国汉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的碑刻,为汉碑中的精品。“汉熹平石经《周易》残石”,它保存了我国最早的《周易》文句,相传是当时著名学者、大书法家蔡邕以隶书书写,方挺严整,为汉隶之典范。
毛笔在何时才称为笔的?
毛笔的产生
毛笔起源于公元前1600-1066左右。关于毛笔的起源,在历史上的不同的说,在历史上记载最多的是蒙恬制做毛笔的故事,但近代的学者认为,早在蒙恬之前就有毛笔存在了。
最初的毛笔是用来涂描甲骨文的笔画的,而真正用毛笔写字,可能开始于简牍和锦帛上文字的书写。
毛笔的发展
根据出土的文物和有关的历史记载,在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的一些花纹用肉眼就能看出用毛笔画花纹的笔锋,这就说明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毛笔。
在商代的一些甲骨文上,有的残留着已写的但没刻的文字,这些文字笔画圆润,也就是说,这些文字是用毛笔写出来的。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存在形象一手握笔的样子的字,这就是后来的"聿"字,即"笔"字的前身。
目前发现最早的毛笔是战国时代的毛笔,一只是在湖南省长沙市的左家公山的战国楚墓中发现的,一只是在河南省信阳长台山战国的楚墓中发现的。
当时的毛笔制做方法是:将笔杆的一头分成几片,笔的毛夹在它的中间,然后用细线缠住,再在笔杆的外面涂上一层漆。
秦代的毛笔与战国时代的毛笔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其主要区别在于,秦代的毛笔是将笔杆的一头挖空,然后将笔毛放在挖空的笔腔中,再用胶粘牢。1957年在湖北省的一座秦墓中出土了三支竹杆毛笔。
汉代的毛笔与秦代的毛笔相比,有的基本相似,有的又有了较大的改进,笔杆主要由竹做成,笔直均匀,笔杆的另一头削成尖状,有的笔杆上刻上了名字,据说毛笔的一头削成尖状是为了便于将毛笔插在头发或头冠上,如1972年在甘肃省的两座汉墓中就出土了两支这样的毛笔。
“笔”字的前身甲骨文
这时的毛笔的笔毛已不再局限于兔毛,而且还使用鹿毛、羊毛和狼毛。与此同时,毛笔的制做还开始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硬度的笔毛,这样使制做出来的毛笔既实现了刚柔相济,又达到了便用写字的目的。我们前面提到的蒙恬,他造出的毛笔就是这一类。
晋代以后,毛笔的笔杆不再是尖形状,并且笔杆也短了许多。
唐代是我国制笔技术达到最高的时代,同时也是我国书法艺术的鼎盛时期。这时的毛笔以安徽省宣城的"宣笔"最有名,其中的"鼠须笔"和"鸡距笔"等都以笔毛的坚挺而称为上品,就当时制笔技术而言,已能达到多品种、多性能、适应不同风格书法的要求了。
宋代以后,制笔工艺更为精良笔的产地也遍及江南一带,这时以浙江省湖州所产的"湖笔"最有名。一直到明、清时,这里也是全国制笔的中心 。
柳公权的碑帖?
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立,原碑久佚。
《神策军碑》是柳公权楷书的代表作之一。此碑较人们熟知的《玄秘塔》的书法风格更成熟,更具有特色。结体布局平稳匀整,保留了左紧右舒的传统结构。运笔方圆兼施,运用自如。笔画敦厚,沉着稳健,气势磅礴。典型地表现了柳体楷书浑厚中见开阔的艺术特点。正如岑宗旦《书评》云,柳书“如辕门列兵,森然环卫”。读此碑可以使人加深对“颜筋柳骨”这句话的艺术特征的理解。“神策军碑”原石立在封建王朝的禁内,一般人难以进去摹拓,因此拓本传世极少。
是柳公权早期的书法作品,原石于宋代已被毁,现仅见敦煌石窟发现的“唐拓孤本”。柳公权早年曾广采众家之长,而且特别注意向前辈书家学习。从《金刚经》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取法诸家的痕迹。《广川书跋》云:“此经本出于西明寺。柳书谓有钟(繇),王(羲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体。今考其书,诚为绝艺,尤可贵也。”此语基本上道出了此帖的艺术价值,对于研究柳公权楷书形成的过程及发展线索,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玄秘塔碑》立于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十二月,碑在陕西西安碑林。楷书28行,行54字。 刘熙载《艺概》谓:“柳书《玄秘塔》出自颜真卿《郭家庙》”,王世贞云:“柳法遒媚劲健,与颜司徒媲美”。《玄秘塔》是柳公权六十四岁时所书。王澍《虚舟题跋》说此书是“诚悬极矜练之作”。《玄秘塔》结字的特点主要是内敛外拓,这种结字容易紧密,挺劲;运笔健劲舒展,干净利落,四面周到,有自己独特的面目。
我国古代的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他的草书是从师于谁?
张芝.
张芝,字伯英,敦煌人。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敦煌酒泉(今属甘肃)人,父焕为太常卿,徙居弘农华阴。伯英名臣之子,幼而高操,勤学好古,经明行修,朝庭以有道征,不就,故时称张有道,实避世洁白之士也。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张怀瓘《书断》称他“学崔(瑗)、杜(操)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张芝刻苦练习书法的精神,历史上已传为佳话。晋卫恒《四体书势》中记载:张芝“凡家中衣帛,必书而后练(煮染)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后人称书法为“临池”,即来源于此。三国韦诞对其有“草圣”之誉,羊欣评价云:“张芝、皇象、钟繇、索靖,时并号书圣,然张劲骨丰肌,德冠诸贤之首。斯为当矣。”当时的人珍爱其墨甚至到了“寸纸不遗”的地步。晋王羲之对汉、魏书迹,惟推钟(繇)、张(芝)两家,认为其余不足观。对后世王羲之、王献之草书影响颇深。《宣和书谱》载有张芝草书《冠军帖》、章草《消息贴》。
第2个回答 2011-04-26
1.你了解“书法”所包含的内容吗?………………………( 1 )
2.“书道”内涵是什么?与“书法”异同表现在
哪里?………………………………………………………( 2 )
3.你了解“书学”指的是什么吗?…………………………( 2 )
4.你了解什么是“书法学”吗?……………………………( 3 )
5.什么是“书法美学”?……………………………………( 4 )
6.“书法哲学”所包含的内容是什么?……………………( 4 )
7.“书法艺术”与“书法作品”的区别是什么?…………( 5 )
8.“书法艺术”的内容与形式指的是什么?………………( 6 )
9.“书法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又指的是什么?……………( 6 )
10.请谈谈书法艺术形式的独立性…………………………( 6 )
11.“度”与书法有什么关系?………………………………( 7 )
12.请谈谈书法本体问题……………………………………( 8 )
13.请谈谈有关书法艺术抽象的诸问题……………………( 9 )
14.请进一步解释一下中国古代象形文字与书法
抽象的关系………………………………………………( 10 )
15.书法艺术的“模糊性”表现在哪里?…………………( 11 )
16.什么是书法的“维性”?………………………………( 13 )
17.怎样理解书法与社会的关系?…………………………( 14 )
18.什么是“书法管理”?它包括哪些内容?……………( 16 )
19.请谈谈“书法经济学”…………………………………( 17 )
20.“书法教育学”包括哪些内容?…………………………( 18 )
21.书法与“美育”有什么关系?如何进行书法美
育?………………………………………………………( 19 )
22.研究书法与历史有什么关系?“书法史学”包
括哪些内容?……………………………………………( 20 )
23.为什么要建立“国际书法交流学”?其内容主
要有哪些?………………………………………………( 20 )
24.什么是“书法心理学”?………………………………( 21 )
25.请谈谈书法与生理的关系?……………………………( 22 )
26.请阐述“书法民俗学”的内容及其重要性……………( 22 )
27.书法与文字的关系怎样?“书法文字学”的主
要任务是什么?…………………………………………( 23 )
28.“碑帖考据学”对书法有何意义?………………………( 23 )
29.书法家为什么要懂得些碑帖鉴定学?它包括哪
些内容?…………………………………………………( 24 )
30.建立“书法工具学”的意义及其内容是什么?………( 26 )
31.何谓“书法人才”?……………………………………( 26 )
32.“书法人才学”产生的原因及其内容是什么?…………( 28 )
33.书法人才成长的内部规律主要有哪几类?……………( 28 )
34.请将“优化知识结构”说得再具体化一些………………( 29 )
35.书法人才成长的外在因素有哪些?……………………( 31 )
36.请谈谈有关书法人才管理方面的一些问题……………( 32 )
37.何谓书法“鬼才”?……………………………………( 33 )
38.书法理论人才的条件有哪些?…………………………( 33 )
39.书法创作中是否有“灵感”?什么是“灵感”?……( 34 )
40.为什么要重视书法信息的研究?收集信息的方
法有哪些?………………………………………………( 35 )
41.“书法未来学”的内容有哪些?………………………( 36 )
42.书法欣赏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37 )
43.请谈谈书法欣赏的特点…………………………………( 39 )
44.历史上往往对同一作品评价截然不同,请谈谈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40 )
45.什么是书法作品的“神采”?…………………………( 41 )
46.什么是书法的“气韵”?………………………………( 42 )
47.怎样理解书法中的“意境”?…………………………( 43 )
48.请谈谈书法的风格问题…………………………………( 44 )
49.何为书法“意象”?……………………………………( 45 )
50.什么是书法“风貌”?请举例…………………………( 46 )
51.何为书法“意蕴”?……………………………………( 48 )
52.什么是“书品”?………………………………………( 48 )
53.何为“字格”?…………………………………………( 49 )
54.什么是书法欣赏中的“远观”?………………………( 50 )
55.请再对“圆识”加以解释………………………………( 51 )
56.什么是书法欣赏中的“活参”?………………………( 52 )
57.什么是书法的共同美?它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53 )
58.请谈谈书法的“结构美”………………………………( 55 )
59.书法与文学的关系是什么?……………………………( 56 )
60.请谈谈书法与音乐的关系………………………………( 57 )
61.简述书法与建筑的关系…………………………………( 58 )
62.书法与中国戏曲的内在关系是什么?…………………( 58 )
63.舞蹈对书法有什么启示作用……………………………( 59 )
64.怎样理解“书画同源”?书法与绘画的关系如
何?………………………………………………………( 60 )
65.儒家思想对书法的影响表现在哪里?…………………( 61 )
66.老庄思想对书法的影响表现在哪里?…………………( 62 )
67.请解释“计白当黑”在书法中的体现…………………( 64 )
68.“禅宗”与书法有什么关系?……………………………( 64 )
69.请具体谈谈“禅定”之法………………………………( 66 )
70.“书法批评”的含义是什么?怎样开展正常的
书法批评?………………………………………………( 67 )
71.“书为心画”对书法研究、实践有何意义?……………( 68 )
72.什么是书法的基本功?应如何训练?…………………( 70 )
73.“尚韵”、“尚法”、“尚意”、“尚态”的
联系与区别表现在什么地方?…………………………( 72 )
74.请对“韵”、“法”、“意”、“态”作具体
的解释……………………………………………………( 72 )
75.那么清代和现代“尚”什么呢?………………………( 74 )
76.“对立统一规律”在书法中的体现是什么?……………( 75 )
77.什么是书法的中和美?…………………………………( 78 )
78.什么是书法的学派、流派?形成学派、流派的
因素是什么?……………………………………………( 79 )
79.日本书法主要流派有哪些?……………………………( 81 )
80.书法与现代西方艺术的异同表现在哪里?……………( 82 )
81.历史选择书法的规律是什么?…………………………( 84 )
82.什么是书法传统?………………………………………( 85 )
83.如何理解“创新”?……………………………………( 86 )
84.“格式塔”学说对书法研究有什么作用?………………( 88 )
85.“有意味的形式”的命题与书法研究有什么关
联?………………………………………………………( 89 )
86.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对书法研究
有何作用?………………………………………………( 90 )
87.书法家的职责是什么?…………………………………( 92 )
88.撰写书法学术论文的要点有哪些?……………………( 93 )
二、书家部分
1.苍颉是怎样的一个人?传说中的苍颉造字是怎
样一回事?…………………………………………………( 95 )
2.传说中和苍颉一起造字的还有谁?其事、其书
怎样?………………………………………………………( 96 )
3.上古时代有哪些关于帝王造字的传说?…………………( 96 )
4.大禹是何样人物?其书法如何?…………………………( 97 )
5.大篆的创造者是谁,有书迹传世否?……………………( 98 )
6.孔子的书法怎样?…………………………………………( 98 )
7.藁草书起于何人?其人其事如何?………………………( 99 )
8.在秦代统一中国文字起了主要作用的书法家
是谁?……………………………………………………(100)
9.李斯遗留下来的书迹有哪些?其风格如何………………(100)
10.和李斯一起为统一中国文字做出贡献的书家还
有谁?……………………………………………………(100)
10.程邈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
位如何?…………………………………………………(101)
12.中国历史上最早论述用笔之道的书法家是谁?
其书法作品和书论怎样?………………………………(102)
13.史游是怎样的一个书法家?其著名的书法作品
是什么?…………………………………………………(103)
14.杜度、崔瑗何许人士?二人对中国书法的贡
献是什么?………………………………………………(103)
15.今草是谁创造的?其创造今草的意义是什么?………(104)
16.首集中国文字书法大成的《说文解字》的作者
是谁?他的书法怎样?…………………………………(104)
17.东汉时期著名的书论著作《非草书》是谁作的?
为什么他的观点在当时行不通?………………………(105)
18.汉章帝对我国书法艺术发展起到的作用是什
么?………………………………………………………(106)
19.王次仲是什么时代的人?他为何能名留书法青
史?………………………………………………………(106)
20.试述蔡邕、蔡琰父女二人的书法………………………(107)
21.蔡邕是怎样创造飞白书的?……………………………(108)
22.蔡邕的笔法是“神授”的吗?…………………………(108)
23.《孔子庙碑》的书者是谁?其书法怎样?………………(108)
24.张昶的书法成就如何?…………………………………(109)
25.著名汉隶《郙阁颂》的书法作者是谁?其对后
世的影响怎样?…………………………………………(109)
26.行书是谁创造的?………………………………………(110)
27.被《宣和书谱》誉为“正书之祖”的书家是哪
一位?……………………………………………………(110)
28.历代书论典籍中关于钟繇学书的感人事迹怎
样?………………………………………………………(110)
29.钟繇的传世作品怎样?…………………………………(111)
30.东汉末年善于制墨并著有《笔经》一卷的书法
家是谁?后人对其书法的评价如何?…………………(111)
31.邯郸淳的书法如何?……………………………………(112)
32.诸葛亮是个书法家吗?…………………………………(112)
33.三国时的著名武将张飞的书法如何?其有作品
传世否?…………………………………………………(113)
34.皇象是什么时代的人?他为什么能被当时的人
们称为“书圣”?………………………………………(113)
35.三国孙吴吴郡人张弘的什么书体最受人喜爱?………(114)
36.西晋竹林七贤中,谁的书法得入家数?其传世
作品如何?………………………………………………(114)
37.卫瓘、卫恒父子的书法、书论成就如何?……………(115)
38.羊欣的《采古来能书人名》说谁家“三世善草
藁”?………………………………………………………(116)
39.著名章草法帖《月仪帖》的作者是谁?其成就
如何?……………………………………………………(116)
40.为何《平复帖》的作者陆机的书法虽妙而书名
不盛扬?…………………………………………………(117)
41.王敦、王导的书法艺术怎样?…………………………(117)
42.王羲之最初学书的老师是谁?其生平及书法怎
样?有否论著传世?……………………………………(118)
43.王羲之的生平如何?他是怎么被人们称为书圣
的?………………………………………………………(119)
44.为什么王羲之的书法为历代人民盛爱不衰?…………(119)
45.听说在东晋淝水之战中指挥晋军以少胜多、大
破秦军的谢安亦是个颇有名气的书法家。他的书
法究竟怎样?……………………………………………(120)
46.王洽的书法成就如何?…………………………………(121)
47.王献之是如何学习书法的?……………………………(122)
48.王献之的书法成就和其父相比如何?其主要传
世书迹有哪些?…………………………………………(122)
49.被乾隆皇帝誉为三件稀世珍品之一并收入《三
希堂》法帖的《伯远帖》的作者是谁?其书法特
点是什么?………………………………………………(124)
50.东晋时,哪两个书法家讨论书法常至深夜尚不
知休息?…………………………………………………(124)
51.“买王得羊,不失所望”是何所指?……………………(125)
52.南齐著名的书论《笔意赞》的作者是谁?其书
法造诣如何?……………………………………………(126)
53.王僧虔为什么长期用秃笔写字?………………………(126)
54.敢在南朝齐高帝面前对曰:“非恨臣无二王法、
亦恨二王无臣法”的书法家是谁?其书法怎样?……(126)
55.清朝叶昌炽称南梁哪一个书法家为“书仙”?………(127)
56.著名的焦山石刻《瘗鹤铭》的作者是谁?……………(128)
57.著《古今书人优劣评》的萧衍是一位什么样的
书法家?…………………………………………………(128)
58.梁武帝认为谁的书法能与钟繇并驱争先?……………(129)
59.南朝智永和尚有“铁门限”、“退笔冢”的传
说,这个传说是怎么一回事?…………………………(129)
60.北朝哪一位书法家被后人称为“北圣”?……………(130)
61.简述郑道昭书法艺术的成就和意义怎样?……………(131)
62.郑道昭的传世书迹有哪些?……………………………(132)
63.崔浩的书法如何?………………………………………(132)
64.北魏著名刻石《石门铭》的作者是谁?其书法
怎样?……………………………………………………(133)
65.南北朝时,北朝哪一位书法家曾到南方进行“书
法外交”?………………………………………………(134)
66.寇谦之是怎样的一个书法家?其著名的传世书
法《嵩高灵庙碑》怎样?…………………………………(134)
67.王褒对南北朝书法交流的贡献是什么?………………(134)
68.除前面谈到的以外,隋朝以前还有没有其他著
名的书法家?其创作特点和流传情况如何?…………(135)
69.初唐最负盛名,并对中国书法的发展产生
重大影响的书法家是谁?其事迹如何?………………(136)
70.欧阳询的传世代表作有哪些?…………………………(137)
71.唐太宗为什么要称赞大书法家虞世南?其书迹、
书论有哪些?……………………………………………(137)
72.唐太宗为什么要请褚遂良来鉴别世传王羲之书
迹的真伪?………………………………………………(138)
73.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出自哪一位帝王书家
之手?……………………………………………………(139)
74.唐太宗的书法艺术如何?其传世书迹有哪些?………(139)
75.因反对立武承嗣为皇太子而惨遭杀害的书法家
是谁?……………………………………………………(139)
76.唐代女皇帝武则天也是一位书法家,其书法活
动如何?…………………………………………………(140)
77.薛稷的书法怎样?“买褚得薛,不失其节”是
怎么一回事?……………………………………………(140)
78.裴行俭的书法怎样?……………………………………(141)
79.冯承素是一个什么样的书法家?………………………(142)
80.著名法帖《书陆机文赋》的作者是谁?其书艺
如何?……………………………………………………(142)
81.以书艺、书论“两绝”传世的《书谱》的作者
是谁?……………………………………………………(142)
82.孙过庭在书艺和书论上对中国书法的贡献是什
么?………………………………………………………(143)
83.文学家、诗人贺知章的书法活动如何?………………(144)
84.著名的狂草书法家张旭的书法怎样?传说中的
张旭判状是怎么一回事?其创作特点如何?………(144)
85.张旭草书在中国书法史中的地位如何?………………(146)
86.被称为书中仙手的唐代著名书法家是谁?其书
法活动及传世书迹怎样?………………………………(147)
87.唐玄宗李隆基的书法怎样?……………………………(147)
88.中国浪漫主义诗歌大师李白有否书法作品传世?
他是否也能称得上一个书法家呢?……………………(148)
89.徐浩的书法生涯怎样?人们为什么称赞他的书
法为“怒猊抉石,渴骥奔泉”?他有何书论、书
作传世?…………………………………………………(149)
90.李阳冰的生平和书法活动怎样?………………………(150)
91.唐朝著名小楷书法家钟绍京的书法成就怎样?………(150)
92.颜真卿为什么能创造出雄视千古的颜体书法?………(151)
93.颜真卿书法艺术的特点怎样?他有哪些书法作
品和书论流传后世?……………………………………(153)
94.我们现在应当如何看待历代书论对颜体书法的
批评和赞扬?……………………………………………(154)
95.怀素是怎样刻苦学习,才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
书法家的?………………………………………………(154)
96.怀素的书法渊源和艺术特点是什么?…………………(156)
97.“心正则笔正”是谁首先提出来的?其书法活动
如何?……………………………………………………(156)
98.柳公权的书法渊源如何?后人对他评价怎样?………(157)
99.唐玄宗开元年间著名的书法理论家是谁?他有
何书论、书作传世?……………………………………(158)
100.《授笔要说》的作者是谁?其书法活动怎样?………(158)
由于字数限制
要答案请联系我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