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特征表现
青春期特征表现,当我们到了一定的年纪的时候就开始发育,一般说来,人体在经历的儿童期的生长发育之后,青春期是身体整体发育的第二大高峰期,以下为大家分享青春期特征表现。
1、自我意识的强化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趋于完善,他们的自我感受和体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他们时常思考自身的优缺点,过于自恋,也为自己的不完美而过多得伤神。自我是孩子青春期最为明显的标志,也正是因为自我,孩子们听不进家长、老师的话,特别喜欢对着干,按照自己的想法随心所欲。
2、以“成人”标榜自己,独立性强。
青春期的孩子对于别人的肯定和认可特别在意,希望用自我的独立性摆脱父母的约束和限制,去做自己从没做过的事情,从而成功进而得到肯定的赞美。当孩子叛逆时,听不进家长的劝阻,父母往往又气又急,通过暴力或冷暴力的方式进行处理,只能将孩子更为叛逆助推。
3、情感丰富,变化明显
孩子们开始多愁善感且喜怒无常,往往一句话的功夫成了另外一个人,说变就变。感情的复杂和细腻,是孩子情绪变化的原因
即使没有什么事情,也容易引起情绪上的多变。这个时候,需要家长更多地给与宽容和包容,能够跟孩子一起面对各种情绪和问题,疏导孩子的心结,对孩子的做法进行肯定和支持。
4、进入“社会性”交往
同龄人成为孩子们最为重要的知心伙伴,更多的时候不会跟父母沟通,而是选择自己的好朋友,知心同学。这种社会性的交往,成为友谊的建立的基础,虽然可能友谊不够牢固,但这种交往的`行为,成为孩子间极为看重的一点。
5、重新定义与成人世界的关系
孩子的自我情绪和认知在青春期得到质的变化。他们不再服从家长、老师的安排,希望有自己的权利和能力去做决定,更会通过顶嘴、反抗来表现自己,彰显自己的权利;
同时,这个阶段开始了性意识的萌动,甚至对异性有了更多的兴趣进行了解和探讨,过于在意自己在异性心中的地位和关注度。
一、青春期起止点
1、起点: 性发育
2、第一止点: 生长发育
3、第二止点: 心理行为发育
二、青春期三个特征(或三个发育)
性发育、生长发育、心理行为发育。
性发育: 第二性征开始出现及性腺性器官进一步发育至成熟;
生长发育: 身高及体态改变-高矮及胖瘦等变化
心理行为发育: 伴随丰富的精神、智力、心理及行为的改变。
三、青春期的特殊性
青春期是唯一同时动态伴有体格、体质、智力、心理行为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是决定人一生身心健康的基础黄金时期。无论您是正常的还是异常的都需要经历青春期的性发育、生长发育、心理行为发育。
四、青春期特点
青春期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发动→性腺发育→副性征和内外生殖器发育→生殖功能发育完成→具备生育能力的成人个体。
青春期其实是一组症候群,好比更年期,可前移、可后移、前移封底年龄0岁甚至胎儿期,后移无封顶,通常是以心理行为发育封顶(24岁)。
人生好比一个梯形,青春期决定梯形的高度、基础、关键,青春期的好坏决定上坡的坡度、高度,决定成人期的长短,老年期的坡速。
五、青春期内在关系
青春期的主要特征:性发育;青春期的伴随特征:生长发育、心理行为发育。青春期好比一架完整地可以在蓝天翱翔的飞机,机身是性发育,两侧机翼是生长发育、心理行为发育。
1、性发育:
人类性发育真正的起点--精卵结合(受精卵产生)的瞬间→性染色体形成(染色体性别)→基因决定了胚胎期性器官的进一步分化(性腺性别和性器官性别)→程序化进程决定了人一生的性发育、性(成)熟、性衰退过程(胎儿期是妇产科医生管辖的范围)。
儿科临床(小儿妇科、小儿男科)性发育的起点--出生时:外生殖器性别决定和影响了社会(抚养)性别(儿科医生接管范围)→心理行为性别
儿科青春期的标准起点:第二性征开始出现
成人妇科青春期的标准起点: 月经初潮
2、生长发育:
胎儿期和儿童期特有的征象,但雌激素是决定骨骺软骨生长板分化和融合的关键调控因子,性激素与生长的关系在新生儿期(母体性激素的后移作用)、婴儿期(生理反馈期作用)、青春期(生理峰速期)尤为突出。
3、心理行为发育:
性激素对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突出表现在青春期(性激素缓慢上升)、更年期(性激素陡降)。
孩子青春期的表现根据性别不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女孩:身高、体重迅速增加,且开始出现第二性征,如双侧乳房的发育,出现(阴)毛、腋毛,外(阴)色素沉积,或者外(阴)逐渐开始出现分泌物等,一般1-2年后开始出现月经初潮;
2、男孩:如出现变声、喉结逐渐发育,并且出现(阴)毛、腋毛,而且((阴))茎和睾丸迅速增大等,一般1-2年后开始出现遗(精)的情况。
上述均为孩子进入青春期的临床表现,但不同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间早晚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部分孩子发育较早,如女孩9-10岁已经进入青春期。
另外部分孩子相对发育较晚,可能12-13岁才开始进入青春期。男孩进入青春期的时间普遍比女孩晚2年左右,甚至可能15-16岁才开始进入青春期,一般属于正常生理现象。进入青春期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均会发生巨大变化,所以应避免造成孩子心理方面出现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