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8-01-31
LZ的要求太宽泛了,因为在当今世界中哲学的流派如天上的繁星,数不胜数,难以说用所有哲学角度去解释某一问题。
那么不妨就简单用我国目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一下。
首先确认一下,人际关系属于社会理论范畴,是在社会环境下个人与社会、与他人的联系。按照马哲原理,这其中包括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个体的人是整个社会的一部分,无数个个体的人又联系在一起构成社会。根据这样的观点,可以知道个体的人应该妥善处理与他人关系,在根本原则问题上服从社会主流意志,同时不能忽视个性,保证在充分满足个人需求的基础上去协调与他人关系。
其次,矛盾的原理,人与人的关系可以简单地看作矛盾的双方,那么人际关系本身是一对矛盾,因此互有对立同时又统一,就是说有时关系好,有时关系坏。那么我们可以求同存异,在涉及原则问题时不妥协,在一般问题上区别对待。
另外,人与人的关系属于社会存在,是一种必然的情况,这有涉及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简单说就是,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有一套与人相处的共通性的准则,它是由长时间的无数的人际关系总结而来,或者说是长时间的磨合形成的。这种准则既是由无数的人际关系决定的,又反作用于人和人相处的过程,在通常情况下都要遵照这样的约定俗成的规则,但是如果有共性中不包含的情况出现,那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还有,可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人与人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可能会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利益的变化、第三方的介入等种种原因而发展改变。所以不能陈旧地固守,要随时调整与他人的关系。举个简单例子,20年前的朋友,20年不走动,你就不能期望你们之间的友谊还像从前那么美好,还是需要不断的接触和维护的。
最后,可以笼统地用辨证的关系来看待。其实中国早期的古典哲学都包括这方面的思考:“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投我以李、报之以桃;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等等,就是人际关系是相互的,不要苛求自己单方面的行为,还要看对方的态度,游牧民族有句话:“朋友来了有美酒,敌人来了有弓箭”,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大致基本原理就这些吧,其实细化来看,还是有很多的,比如联系的原理、历史观等,如对LZ有帮助,望采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