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前会信以为真!千万别用“不听话,叫妖怪来抓你”来吓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7

天才领袖教育中心/儿童发展专家王宏哲

有些时候,孩子比较没有勇气,会怕东怕西,除了是天生个性使然,也有可能是后天教养造成喔,我们分龄来跟大家分析一下!

2岁前的孩子

因为认知能力还在快速的成熟阶段,很不能接受规律的改变,玩一下就要回来黏一下妈妈,感觉很胆小;或是突如其来没听过的声音,会让他们很没有安全感,这些其实都是很正常的!

2-4岁的孩子

开始有很多能力去探索环境,有时候比较好动顽皮,爸妈就会有比较多的恐吓语言,想要让孩子马上乖乖,例如:再不睡就会被虎姑婆抓走…鬼最喜欢抓不乖的孩子回去了…怪兽会把不听话的孩子吃掉…这些妖魔鬼怪的语言,这个年龄的孩子都没有能力无法证实真假,会产生无比的想像,以及让孩子害怕很久。有时候不敢一个人睡,不敢关灯,不敢自己去上厕所,社交退缩,变得很胆小没有勇气,跟这些鬼怪恐吓的教养语言,有很大的关系,爸妈一定不能随时放在嘴边。 4-6岁的孩子

这个年纪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强,会害怕的东西,通常是连他周遭的照顾者都害怕的东西,例如妈妈怕小强,孩子也会受影响,变的越来越怕;家里有人怕高,他也会跟着说他也怕,这个年龄的情绪感染能力很强,爸妈的必胜绝招是要淡定教养。

6岁以上的孩子

学龄后的孩子,同伴关系对他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开始怕其他孩子不理他,怕他教不到好朋友,而且他的同学不喜欢的,他也会跟着不喜欢;他的同学有的,他也会想跟着有,不然就会怕输人,这些证明了孩子心智已经开始成熟的像大人一样,但在教养上,需要被引导的更有主见,不会人云亦云,怕的东西才会减少。

增加孩子勇气的7种方法 如果孩子已经3岁以上,渐渐大了,也越来越懂事了,还是怕东怕西的,在教养上,爸妈该怎么做呢?日常生活中也能培养孩子的勇气吗?我觉得有七个关键及方法 1.自我管理 在培养孩子的勇气时,首先要先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所谓自我管理,白话一点就是「安排、照顾自己的能力」,包括基本的生活自理以及处理周遭切身相关事务的能力。 从生活经验中了解自己 勇气与设定个人的理想、目标息息相关,然而,一个没有任何生活自理经验的孩子,又如何能够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在哪里?「我们在带孩子玩游戏的过程当中会发现,生活自理经验丰富的孩子,特别了解自己的专长与喜好,也更懂得如何设定具挑战性而自己也能达成的、恰如其分的游戏目标。」 2.自我认识 由于勇气是一种「了解自己能力并挑战它」的意念,因此,孩子一定要对自己有足够的认识才有可能产生,从孩子日常生活的活动及游戏当中,爸比妈咪需从旁观察孩子,因为「自我概念」的重要来源其实来自于别人的回馈,如果父母能发觉孩子的优势,告诉他:「我发现你有一些地方很棒!」,并且带他做一些自我觉察和讨论,孩子对自己的认识会更加深刻。 觉察优势带来积极态度 了解自己的优点能帮助孩子自我肯定,因为其实自信本来就不是在所有面向上都要表现很得棒才会产生,而是知道自己虽然有一些劣势,但也有一些专长,因此当面对自己的劣势时,不会感觉自己一无是处而沮丧或逃避,而是知道怎么样在自己有选择权或机会的时候,正面积极地把自己的优势能力发挥出来。 例如:「我的数学虽然不好,但我的国语很好,所以虽然数学的分数比较低,但我可以去参加作文或演讲比赛来弥补。」 3.设定目标 管理学者和心理学者都曾经提出,设定目标对人从事某件事情来说会有激励的作用,如果目标设定得适切而有明确度(这次要叠15个积木)、也有一定的难度(上次才叠到12个),就会使孩子比较有动力去执行,也比较知道该如何执行。 例如:蒐集多少积木、要花多少时间、是否需要人手帮忙…等,成功的机会也会因此提高。伴随而来的成就感则会提高动机,使孩子下次要再挑战更困难的程度时,反而会产生兴奋及期待的感觉,这就是自我激励的效果。 孩子有能力自己设定目标 你可能会感到怀疑,这么小的孩子懂得设定目标吗?其实他们是知道的,例如:给他一碗饭,问他什么时候可以吃完,他可能会告诉你:「爸爸回来之前就会吃完。」其实这就是在设定目标。 爸比妈咪也不用担心这些目标「看起来好像不是很诱人」,孩子不会真的去执行,因为孩子本身的天性就会有一种「想让身边的人高兴」的心态。当孩子努 力表现出你所期的行为时,父母也别忘了好好鼓励孩子,将好的行为维持下来。

4.建立执行力与行动力

许多爸比妈咪反映,孩子做事情总是拖拖拉拉、需要三催四请,除了自己喜欢的活动以外,总是表现得很被动、需要人协助,这就代表孩子缺乏执行力。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To do is everything!」虽然做了不一定成功,但不去做就肯定不会成功,因此,「行动力」也是志气养成过程里非常重要的一环。 只会做梦,无法感到快乐满足 孩子的画画作业,很多其实都是爸爸妈妈帮忙画的,更糟糕的是,常常画完之后还要被孩子为难:「一点都不像,某某某的爸爸画得比较好!」但家长可曾想过,明明这是孩子的作业,为什么要由爸妈来完成?不外乎是希望孩子的表现能够高人一等,或是不相信孩子有自己完成的能力。 然而,这种「直升机式」的协助往往使得孩子认为,自己只需拥有做梦的能力,不需要有行动力;令孩子虽有超高的优越感,却无法获得脚踏实地的成就感。这样的孩子,很难感到快乐与满足。 5.培养毅力 志气当中也包含了一股「毅力」,如果以9大类气质来谈,就是所谓的「坚持度」,指的是设定目标以后是否能够本着初心、彻底执行,而不会因为在过程里面临现实困难,就中途放弃。坚持度较高的孩子,在培养志气上已经有一些先天优势存在,但坚持度低的孩子,家长也不必过于担心,因为在后天教养的过程当中还是可以慢慢透过互动带领孩子去调整和修正。 毅力≠固执 坚持度是管控执行力的上游,如果想法不够坚定、没有毅力,那根本谈不上会有什么有力的行动了。但是毅力又不等同于固执,毅力的概念比较类似「择善固执」,而固执则是不顾自己心里的犹疑或周遭人的反对,还是决定去做,这点一定要厘清。 6.培养挫折容忍力 挫折容忍度」与成功3要素(IQ、EQ、AQ)之中的AQ(逆境商数)有关,AQ是唯一完全不受先天影响、由后天养成的能力,培养的方式是提供孩子「跌倒的环境」、不过度保护孩子,使他们练习适应真实环境里可能发生的各种挫折失败,没有人一生下来挫折容忍度就高,只有经验多的孩子,才能坚强接受环境带给他的洗练,完成最终的目标。 愿意再试试看,才是最棒的! 在孩子开始执行一件目标时,家长不应用「一定会成功」来鼓励孩子,不要编织不确定的梦,相对地,可以告诉孩子:「我觉得失败了好几次还愿意再试试看的小朋友,才是最厉害的,你也会这么做吗?」让孩子了解,其实愿意面对问题就是最有勇气的了! 7.孩子越大,越要开始训练自律 自律是指对自己的要求程度,以及能不能订定一些规则,并且依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它会决定孩子是否能在对的时间做该做的事情,例如:能否在其他小朋友玩乐的时候抗拒诱惑,独自完成自己的功课。 小小孩也有自律的语言 自律和自我管理有何不同?王宏哲老师指出,「律」是规定的意思,和管理不大一样,自我管理只是自己把身边本来就该做到的基本事务处理好,例如:穿衣、穿鞋、吃饭、盥洗…等,而自律则是额外加订一些规矩来约束自己,并且不能轻易就违规,已经有点类似「建立好习惯或价值观」的更高层次了。 「有时候小朋友可能会很天真地对妈咪说:『我明天一定要早起,陪你去买早餐,不生气,乖乖吃早餐。』其实这就是小小孩自律的语言,因为他订定的规矩不见得是可以轻松达成或很快就可以处理好的事情。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