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9-08-31
古文的意义非常重大。 古时候,人们说话和写作是分开的。所以,不管说话的方式改变多么巨大。古代文体的改变相对都很小。这也就是为什么各个时代的古人能读懂好几个时代之前的文章,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明能不断传承的根本。 但是,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强调:“文言合一”也就是我们怎么说话,就怎么写文章。这就导致了,我们现代人很难去理解古文的含义。 可以说,现代语文的教育很大程度上都是缺少能力的提高的。现代文根本就不能体现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那些古文古诗词渐渐的被人冷落。 现代文体很大程度上都是无师自通的,因为它们和我们说的话是一样的。 真正的语文应该是弘扬中华民族的思想,中华民族的文化,这恰恰就是这些沉淀的古文、古诗词所赋予的。 在台湾、香港,汉语课是非常重要的,讲的也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瑰宝-古文。 我觉得如果下面这几代还不重视古文教育,我们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文化就都被糟蹋,被遗忘了。
第2个回答 2019-08-31
古文的背诵毋庸置疑肯定是越早越好。
幼儿时期,是记忆力智力全面发展提高的黄金时期。这时候孩子处于对外界一切事物都好奇都感兴趣的阶段。如果这时候尝试着把背诵古文当做一种兴趣爱好灌输给他们,培养他们背诵古文的乐趣和习惯,慢慢的他们就习以为常。再适当的给予鼓励表扬,你会发现孩子不知不觉中比你想象的还要好。
其实这个年龄段只管背诵就好了,别强求弄懂每一句古诗文的意思,不要过于拔高,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能力的范畴就会适得其反,一旦让他们厌烦了,想再把他们拉回来就要大费周章了。所以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背诵,千万不要急功近利,拔苗助长。
第3个回答 2019-08-31
答案是否定的,我认为孩子背诵古文,不是越早越好。很多人觉得让孩子背诵古诗文越早越好。甚至还在孩子牙牙学语时,就不断地把“锄禾日当午”、“春眠不觉晓”之类,甚至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之类,灌输到孩子的耳朵里了。如果是以玩儿的心态教一教,说一说也未尝不可,就怕有人还制定了所谓周密的计划,要在多少岁之前完成多少内容的背诵。
这样的“贪早”,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语言的学习。文言是书面语,而我们日常表达是白话文,两者之间有相当的距离,过早地灌输这些文言文、书面语,很有可能影响孩子正常的语言表达。另一方面孩子完全无能力消化这些内容,因此他的所谓记忆,仅仅是无意识地机械记忆而已,那些优美的诗文,在他的嘴巴里,无非只是无意义的一个又一个的音节组合在一起而已。如果不重复,很快就会忘记,在这上面浪费了太多的时间而收获很少。
再有就是“贪多”。
不但家长,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在这方面都存在这个问题。觉得背诵古诗文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本来《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要求的水平能达到就已经不错,但却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和学校不顾学习规律而不断加量。在孩子兴趣和能力都还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盲目加量,效果只会适得其反。我甚至听闻有些小学一、二年级就要求把《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学生必背古诗分配到每周背诵完成。以背诵的数量多为能事,为值得炫耀的事。
每个孩子能力不同,这样的过量输入,在相当程度上会导致信息过载。为了背诵下来,不得不硬着头皮完成特定时段规定的背诵任务。抓耳挠腮甚至连哭带嚎地背下来,这种不愉快的记忆必然会被头脑选择尽快忘记,于是就陷入了背了很多,又忘了很多的怪圈。
第4个回答 2019-08-31
想学好古文,背诵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高中教材改革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去掉了大量古文背诵篇目。虽然要求背诵的篇目逐渐减少,但有些学生围绕高考的指挥棒转,只背诵高考要考的名句。这样的做法有些急功近利、目光短浅,不利于文言文阅读水平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现在高考文言文阅读虽然不会从课本内选择文言文,但大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直接或间接对应的知识点。背诵课本内的文言文名篇不仅能强化文言实词、虚词的识记,而且能增强语感,比教给学生一大堆的语法和句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第5个回答 2019-08-31
是的,对于古文的背诵支持越早越好~不管是对于学龄的要求或者是一日之计在于晨的优越性都是越早越好,由于人的记忆力是在懵懂学龄时期最旺盛的所以建议在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学习古文并且对其进行记忆这样记忆效果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青少年时期的孩提正处于大脑发育的阶段神经系统和脑细胞的分解增殖也是最旺盛的脑部记忆区域也处于旺盛阶段记啥学啥都快~吸收知识的能力也非常敏捷且牢固,此时进行学龄教育和背诵记忆最佳时期且古文比较难理解需要语文老师的辅导讲解才能明白其中深刻含义所以对于古文的背诵当然是提倡越早越好,且这个“早”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方面是学龄时期的早也就是在青少年时期学习背诵古文,第二方面的早是体现在每天早晨起来朗读背诵6:00-8:00是记忆高峰时间段~利用这段时间进行记忆背诵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