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12-18
一、注重直观--诱趣
  根据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数学上,他们比较喜欢认识具体和形象的事物。重计算,轻概念,重记忆,轻理解。如用“字母表示数”,由于字母在表示数字上的任意性和不确定性,具有“代”和“变”的抽象性,他们原有的对数的认识就感到不太适应,所以教师根据这一思维特征对数学概念的引入法则的说明,特别注意加强直观形象和具体的教学,把教学内容处理成符合学生原有认识上的东西,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数轴”概念的教学,教师是拿着实物温度计上课,温度计上有刻度,根据温度计上液面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测量不同的温度;与温度计类似,我们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刻度,标出读数和方向,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那么这样的直线叫什么?于是引出了数轴的定义,这样的讲解生动具体使学生看有实物,想有形象,记有特征不但使他们学得有感、记得牢固,而且使他们理解得也较为准确和深刻。这样处理教材的例子是相当多的,任课老师都加以充分利用,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也注意到直观形象教学的局限性,不能监用,要特别注意类比的事物与新的概念法则间的内在联系,慎重考虑他们之间比较的科学性。
  二、联系生活--引趣
  社会生产和人的需要是产生兴趣的源泉,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有一个思想上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根据教材的特点(重视数学的科学价值)讲述数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价值和广泛应用,使学生明白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和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教材中的每一章引言课,教师都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从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引入新的课题。如第一章以生活、生产、科研中经常遇到数的表示与数的运算问题。例如:(1)以天气预报2005年11月某天北京天气为-3°C——3°C的它的确切含义引出负数这一代数知识。(2)以三个队参加的足球比赛中如何确定三个队的净胜球数引出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等;第二章始终以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说明“一元一次方程”的引出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第三章从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包含着形态各异的图形,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模型图中找熟悉的图形中引出直线、射线、线段、角等有关知识。第四章以关于我们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温饱到小康跨越的文字,文字包含一些数据,引出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问题。老师将这些引言课讲得有声有色,通过潜移默化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重要价值,另外在一些单元和部分课前,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的需要也适当地讲述了数学的应用及其价值。如:负数概念引入后教师结合“阅读与思考”的内容,向学生生动地讲述了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这一历史事实,在他们陶醉于我们祖先的伟大成就自豪感的同时,激发了他们对数学占有的欲望。
  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趣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是人自发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意向。好奇心是创新的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学生的好奇往往是表现在对一些新鲜事物,自己不懂的东西有一种突如其来的感觉,他们总爱问个为什么,或者异想天开,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这是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探索事物的强大动力,是兴趣的先导。
  1.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教师把一些教学内容转化为有趣的问题,吸引住学生,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搞了这样一个游戏:让同学每人都默记住一个数,先将这个数乘上5倍,再将所得结果加上25并除以10,最后将结果告诉老师,那么老师即能猜出你默记的哪个数。为什么?许多学生觉得老师很神,此时教师将其中的奥妙是解了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讲给学生,他们恍然大悟,对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兴趣更浓了,新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有趣味的数学典型故事和游戏,如“填幻方”,以及古代数学家丢番图的“墓志铭”“代数的故事”等等,教师都用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使他们的求知欲在好奇心的驱动下,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泰安点金教育为您解答!!
第2个回答  2014-12-18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兴趣

作者:
chinahopes

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激发学习热情,
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的制约,动机兴趣当然就会直接影响学习活动。因此,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能力,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那么,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导课新颖,引起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
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伊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教学文字题时,课伊始,教师一言不发,在黑板上板书:“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
学生睁大眼睛,感到很奇怪。接着教师要求学生缩句。此时,学生忍不住问教师:“这节课不是
语文课呀!”老师还是一言不发,等学生缩句后,教师又在这句话下面写上“45加上18的和乘以它们的差,积是多少?”再要求学生缩句,学生定会恍然大悟,纷纷举手抢着回答。如此导课,不仅抓住了解答文字题的关键,而且还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明确目的,产生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当一个人有
了某种需要时,才会对相关的事物引起注意,并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后,应明确具
体地交待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知识体系中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地位、作用,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产生心理的需要,引发学习的愿望,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创设情景,诱发兴趣
在教学中,适时地创设和谐、愉悦的求知情景,激发学生乐学、爱学数学的内驱力,诱发学生学
习兴趣。如一次在教学速算时,我创设了这样一种情景:
有一天,猪八戒和孙悟空在花果山吃饱了桃子,八戒说:“猴哥,咱俩进行比赛计算311-89、4813-87,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孙悟空说:“八戒,你连这道题都不会算,亏你吃了那么多桃子。”孙悟空迅速说出得数是222和4726。八戒说:“猴哥,你怎么算得那么快?”孙悟空向八戒解释说:“看这两道题都是多位数减两位数,而且被减数和减数互为补数,可用速算法:用十位前的数减1,百位后的数乘以2,然后将得数连起来便是原式的结果。即:
3-1=2,11x2=22,311-89=222,48-1=47,13x2=26,4813-87=4726
。”通过创设这一情景,同学们兴趣特浓,很快掌握了这种算法。
四、动手操作,促进兴趣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先请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拼成一个学过的图形。学生很感兴趣,积极性也很高,有的拼成了长方形,有的拼成了正方形,还有的拼成了平行四边形等。然后让他们观察拼成的图形与原三角形的底高、面积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拼、摆,听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五、寻求规律,发展兴趣
数学知识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性,所以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突出数学知识的特点及规律,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规律,才能使学生越学越有兴趣,从而正确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如在教学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时,
先出示一道口算题5x3=( ),学生算出结果是15,然后再出示50x3:( ),500x3=( ),0.5x3=( ),5x0.03
=( ),让学生算出结果后,观察积与因数变化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后得出:“一个因数不变,
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积就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
0倍„„”由于学生发现了规律,就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愈
加浓厚,他们掌握这些知识就更加快捷。
六、巧设练习,增添兴趣
课堂练习的设计,除注意从实效出发,对练习的层次、练习的方式等做科学安排外,还要利用小
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乐胜的心理,适时、适地的安排一些游戏性的练习,是增强练习兴趣的有
效手段。如在练习中适时、适当开展“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夺红旗”“看谁的鲜花先开放”“给小马虎治病”“找朋友”“邮递员送信”“小动物找家”等各种游戏性的练习,都能够引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得到自我评价、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达到增添兴趣,扩展思维,发展智能的目的。
七、课堂小结,保持兴趣
一节好的教学课不仅要“课伊始,趣即生;课进行,趣愈浓”,而且还要做到“课结束,趣犹存”。
使学生保持学习热情。比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是这样结束本课的:本节课我们学习
了年、月、日的基本知识,大家对此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同学们回答“为什么二月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为什么有平年和闰年呢?”同学们可以放学回家查找一些课外书籍,明天上课我们看哪一位同学说得最准确。如此结束,再次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情绪,保持了学习兴趣,产生认识的需求,取得“课虽终,需犹存”的效果。
总之,我们广大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水平,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的手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