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6-22
相关法规并没有要求是要求谅解书,而是必须有社区矫正机构关于罪犯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影响的调查评估报告,以确保假释罪犯的顺利交接,防止脱管、漏管,保证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
1、刑法第八十一条“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
2、根据上述规定,这位犯人只要执行原判刑六年的二分之一,即三年后,在监狱表现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却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至于再危害社会,可以假释。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二十四条人民法院受理减刑、假释案件,应当审查执行机关是否移送下列材料:
(一)减刑或者假释建议书;
(二)终审法院的裁判文书、执行通知书、历次减刑裁定书的复制件;
(三)罪犯确有悔改或者立功、重大立功表现的具体事实的书面证明材料;
(四)罪犯评审鉴定表、奖惩审批表等;
(五)其他根据案件的审理需要移送的材料。
提请假释的,应当附有社区矫正机构关于罪犯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影响的调查评估报告。
人民检察院对提请减刑、假释案件提出的检察意见,应当一并移送受理减刑、假释案件的人民法院。
经审查,如果前三款规定的材料齐备的,应当立案;材料不齐备的,应当通知提请减刑、假释的执行机关补送。
4、上述规定,是将罪犯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作为人民法院裁定假释与否的重要参考依据。《规定》明确要求,执行机关提请假释的,应当附有社区矫正机构关于罪犯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影响的调查评估报告。
二是明确规定减刑、假释的裁定作出之日起七日内,必须送达有关执行机关、人民检察院以及罪犯本人,包括社区矫正机构,从而确保假释罪犯的顺利交接,防止脱管、漏管,保证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