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表的一项调查发现,香港近七成青少年过去一年出现入不敷支情况,当中四成人会以借贷解决,主要是向亲友求助。我们认为,香港青少年普遍先使未来钱,养成过度消费甚至享乐奢靡陋习,问题比不善理财更为严重。因为这种陋习会腐蚀青少年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瓦解他们的生活斗志,并容易堕入犯罪深渊。家长、学校及社会应高度关注青少年先使未来钱的倾向,帮助他们制定收支计划,引导青少年确立正确健康的消费观。香港青少年正处求学阶段,赚钱能力有限,收入来源主要是父母所供的日常零用钱,但用起钱来“洗脚不抹脚”的现象却相当普遍。在物质享受挂帅的香港,充满各式各样的诱惑,父母忽视子女品德教育而以金钱、物质补偿,加上铺天盖地的名牌广告,令青少年盲目追求“潮、型、威”以满足虚荣感,彰显“高人一等的身份地位”,在在令青少年产生过度消费的快感和满足。久而久之,造成诸多不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精神困扰,甚至为满足无休止的物质欲,不惜铤而走险,犯下抢劫、贩卖翻版、从事色情行业的罪行,给人生留下不光彩的一页。古人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俭以养德”。养成刻苦节俭习惯,可以避奢侈,取道义,去邪心,有利培养高尚品德和坚韧意志。有道是“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和个人,无不是兴于勤俭,败于奢靡。香港一些商界巨擘,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继承了中华民族坚韧刻苦的优良传统。青少年在艳羡他们丰厚财富的同时,更要学习他们刻苦勤俭、奋斗不息的美德。青少年的财政来源主要来自家长,家长应负起管教指导责任。家长要让子女了解家庭的收入和开支,根据家庭的财政状况,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并从中学习承担家庭经济责任。学校应该进行消费观念教育,灌输“量入为出”的用钱方法,通过学习理财知识,了解借贷责任,力戒享乐奢靡陋习,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来源:香港《文汇报》)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