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离婚率现状

如题所述

一、我国婚姻存续的现状
其实一直以来,我国的婚姻状况都不乐观,继人口雪崩之后,中国的家庭也开始快速进入崩溃期,婚姻随着家庭的崩溃而土崩瓦解。
2018年,我国的结婚率再度创下了历史新低,每500个人之中,只有14个人结婚,而离婚率却已经连续16年节节攀升,有2亿成年人口处于单身状态。
在2002年每7对夫妻中就会有一对离婚,但是到了2017年,每三对夫妻之间就有一对离婚,传统的婚姻制度出现了剧烈的冲击。
在全国范围内,一线发达城市,成为了离婚的重灾区,这其实是比不结婚更加可怕的事情。成千上万的家庭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快速的接连倒塌。国人进入婚姻围城的速度已经逐渐赶不上9元一本的离婚证印制速度。
2018年,北方的离婚率再创新高,每100对结婚夫妻中有60对离婚,这么高的离婚数字比率让人触目惊心。
深圳的离婚潮也不是个例事件,超过1000万人口以上的北上广深,都是离婚的重灾区。以北京为例,从2006年起,北京的粗离婚率,每1000个北京市民有1.5个人离婚,到现在这个数字已经上涨到3.3人,已经翻了2倍有余。
可能有人会说一线城市的生活压力太大,所以离婚率高是正常现象。表面上看,这个说法似乎非常有道理,但是同样处于东亚文化圈的国际化大都市东京、首尔却大不相同。
东京和首尔在进入21世纪之后,他们的粗离婚率就开始以平稳的速度开始下降,在2010年北京的离婚率首次超过了东京和首尔,然后中国的一线城市开始一骑绝尘,离婚率一路狂飙。
放眼全球来看,离婚率高的国家大多都是受贫困或者当地风俗的影响,所以出现离婚率高的现象,但是在我国,情况就出现了很大变化,越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婚姻的纽带反而更加脆弱,说离就离。
二、影响婚姻存续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是什么样的洪荒之力让离婚潮开始席卷神州大地,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扭曲现有的中国社会结构,种种的矛头都指向了房地产。
一线城市涌动的离婚潮,最开始与一线城市房地产的关系始于“限购”。
在2009年的时候,北京100对结婚夫妻,有接近23对离婚,这个数据还处在进入21世纪后的较低水平,但是在短短几年之后的2016年,这个数字飙升到了64对,几乎达到了2009年数字的三倍。
离婚难道是闲着无聊的过家家游戏吗?当然不是,这是经过严密计算和缜密思考之后得出的一个经济策略。
如果离婚可以让一个家庭多出一张购买一线城市房子的房票,会有家庭不离吗?如果离婚可以让一个家庭在很短的时间内账面多出80万元的收益,会有家庭选择不离吗?
答案已经很明显了,那我们以北京为例来看看这场“房价终结婚姻”的现实大剧。
2010年之前,北京还没有出台限购政策,二手房的交易量完全看不出与离婚率有任何正相关的关系,二手房的交易量很大,但是离婚率确实很平稳的自由波动。
2010年之后,两者的关系瞬间开始同步,2010年4月30日,北京规定一个家庭只能新购一套房,就是说不管一个家庭以前有多少套房,只能新购一套住房。
2011年的新国八条又规定,每个家庭最多只能有两套房。这条政策一出,许多的已婚人士都开始不淡定了,离婚率开始走高。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从1998年房改以来,房价一路走高,而且越是调控,调控城市的房产价格就越值钱,每当调控政策放松的时候,房价就会开始报复性的上涨。经常有专业人士说,投资一线城市,这是一个衡涨的市场。
在楼市冷的时候,人们持币观望,但是一旦楼市行情变热,很多人就会挤进民政局的政务大厅,赶快离婚,先买一套房再说,时间就是金钱,买慢了就要少赚几十万元。
所以一线城市自从2010年之后,只要离婚率低,就代表着二手房交易量的下降,离婚率走高,甚至离婚潮的到来,就意味着二手房交易量的上升,二者相互纠缠紧密相连。
我们当然不能简单地下结论,离婚率高是限购政策导致的,但是限购政策确实为离婚率走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这次的深圳离婚潮应该是由于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因为疫情的影响,许多人都呆在家里,在家里呆的时间长了,难免夫妻间不会出现一些争吵矛盾,最后矛盾升级去离婚也是有的。
二是因为深圳的房价在3月份的时候突然走高,领涨全国,高昂的房价让深圳取代了北京成为新的“宇宙中心”,二手房的交易量上升,与之相伴随的离婚率升高虽然有些迟到,但是两者仍然紧密纠缠,不离不弃。
三是深圳是一个外贸为主的城市,根据智谷趋势的统计,2018年深圳的出口额为1.6万亿元,出口依存度高达67%,排名全国第四。
这意味着深圳的发展非常依赖外部大环境,但是由于受到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外贸额度降到了最低点,大量的深圳人被动在家里歇业进而失业,失去经济来源的问题直接冲击着每个脆弱的家庭,让许多夫妻开始走上离婚这条路。
三、离婚潮的蔓延对我国经济有哪些影响
其实历史总有它惊人的相似一面,在六十年前的计划经济时代,中国人也曾为了一套房子而结婚,但是在今天,中国人却为了一套房而离婚。
20世纪50年代,神州大地上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改造,举国上下都想尽快把落后的农业国家改造成先进的工业国家。当时收割农村,反哺城市,大力发展重工业,对于住宅建设的投入非常少,由于住房紧缺,一大家子人都挤在一间小房间里的比比皆是。
一线城市里现在还有很多有历史的筒子楼,很多户人家共用厨房、浴室,一点儿个人隐私都没有,当代中国人的住房梦或许就是从那个时代开始的。
一转眼沧海桑田,现在的中国比当时变化了很多,但是有些东西却似乎一直没变。
随着中国制造业进入寒冬,寒意一年更胜一年,这种寒意逐渐从实体经济传导向房地产业、银行等行业。
离婚潮的蔓延可能随之而来的是新一轮房地产行业的复苏,或者经济发展中实体经济的崩溃,大量的普通人失业带来的社会动荡、经济动荡。
房屋归根结底是人类居住的场所,深圳的房价收入比一直居高不下,如果靠一份普通的工资想在深圳买车买房是压力山大的,房价失去了实体经济的支撑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垮塌。
环境的恶化、人口的老龄化、制造业的空心化等因素正在日益明晰,离婚率的攀升像是在对这个时代大环境的一种控诉,未来将会走向何方,让我们拭目以待。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5
关于我国高离婚率现状的思考.doc关于我国高离婚率现状的思考 6月 17 日,民政部发布的 20** 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20** 年全国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 350 万对, 比上年增加 12.8% ,这是自 2004 年以来,我国离婚率连续 10 年递增。那么,在高离婚率的背后,到底又隐藏着那些鲜为人知的现象?群众对我国婚姻登记制度和婚姻登记工作有何评价?如何才能够有效降低离婚率?本文以** 省临** 县近 10 年来离婚登记情况为例,进行现状及成因分析,并提些看法和建议。临** 县位于** 西北, ** 水中下游,经济活跃,总人口数 43 万。据临** 县婚姻登记处统计数据显示: 2004 年全县离婚登记人数 440 对, 20** 年离婚登记人数 998 对, 呈逐年递增趋势。该现象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并希望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遏制。笔者从群众的来信来访、婚姻登记工作回访、意见簿留言等渠道,收集到了部分离婚当事人的父母、亲戚朋友、子女、当事人本人和法律界及社会热心人士等, 对我国婚姻登记制度和婚姻登记工作的不同看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规范我国离婚制度。司法界人士认为, 我国离婚制度在设计上应考虑一律走司法程序, 不应走婚姻登记程序
第2个回答  2020-10-25
前不久,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为1010.8万对,离婚登记数为380.1万对。对于这些数据如何进行科学解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遗憾的是,一时间,“我国离婚率高达38%”“每100对新人领证就有38对夫妻离婚”等简单对比成为网络的热点话题。

  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结婚了?这年头一言不合就离婚?这个社会怎么了?人们被结婚离婚的事儿搞得焦虑甚至恐慌起来。

中国离婚率2019

  结婚和离婚,其实是相对独立的事件

  实际上,这种恐慌情绪是被所谓的“离婚结婚比”误导了,这是拿同一年离婚对数除以结婚对数进行简单计算得出的数字。统计数据显示的离婚对数和结婚对数,反映的不是同一批人婚姻状态的变化。

  离婚对应的是已婚的所有人口,是个大区间;而结婚主要对应适婚年龄人口,是个小区间。

  所以,两个“率”的分母根本不相等,上述“离婚结婚比”的算术方法压根儿就是错误的!

  婚姻状态一般分为未婚、在婚(包括初婚和再婚)、离婚和丧偶。结婚可以从未婚到初婚,也可以是离婚者再婚,还可以是丧偶者再婚。离婚只是在婚者与配偶解除婚姻关系后的状态。这些状态的转化,需要考虑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关系。

  所以说,结婚和离婚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事件,所对应的是两个不同的人群。“离婚结婚比”不能算作反映婚姻状况变化的合理指标。

  如果简单拿所谓的“离婚结婚比”作“离婚率”来使用,无疑将离婚率放大了成千上百倍。
  现实生活中,一对夫妻在一年之内结婚又离婚,在“离婚结婚比”中既纳入分子又纳入分母的情况实属少数。当年结婚的夫妻全都被拿来当分母,被误认为他们中有那么多要离婚的,可以说非常无辜!

  结婚率下降,离不开适婚人口比例的降低

  我们通常所说的结婚率和离婚率,其实是专家研究用的粗结婚率和粗离婚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结婚/离婚人数与同期年中人口数之比。这两个指标的分母都是总人口,包含了大量不在适婚年龄的人口,对婚姻状态变化的描绘也是粗线条的。

  近几年我国结婚率逐年下降确有其事。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数据,从2013年开始,我国结婚率逐年下降。2013年为9.9‰,2014年为9.6‰,2015年为9‰,2016年为8.3‰,2017年为7.7‰,2018年为7.2‰。

  别慌!结婚率下降是一种正常现象,其背后最大的秘密在于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

  一方面,我国正在逐渐进入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加大的社会,人均寿命延长,总人口基数不断上升。

  另一方面,适婚年龄人口(其中主要是青年)占总人口比例不断下降。

  1996年全国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为16.98‰,相比1987年的23.33‰,已经下降了约6个千分点。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的步伐在1996年之后并未减缓,2010年为11.9‰,2018年则降到10.94‰。根据2000年至2015年期间开展的两次人口普查、两次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相关预测显示,未来十多年我国结婚适龄人口的绝对数和比重将继续呈下降趋势,结婚率也将随之被拉低。

  结婚率下降,跟初婚平均年龄后延也有较大关系

  从某种程度上说,并不是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想结婚了,而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平均寿命的延长,人们的教育、就业、结婚、生育等社会化行为相应延后了。

  进一步讲,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学历越高在校时间就越长,这不仅推迟了就业平均年龄,也推迟结婚平均年龄。

  再加上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生活成本高于农村,城市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很多青年为了个人发展选择推迟结婚。
  可以说,结婚率下降既是个人自由选择,也是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必然出现的世界性普遍现象。

  联合国《人口统计年鉴2016》罗列了包括中国在内的27个国家2010年与2015年的结婚率数据。从全球范围看,绝大多数国家的结婚率都出现了下降。

  我国的结婚年龄拐点出现在2013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可以发现,2013年25—29岁年龄段结婚人口占当年结婚登记数的比重首次超过20—24岁,此后进一步增长至2015年的39.4%,显示出“晚婚年龄”段人口开始上升。

  晚婚行为会在一定时期内拉低结婚率,但是晚婚并不代表不婚。因此,也不能单纯从结婚率来判断和理解结婚意愿。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公布的数据,2015年,我国20—34岁青年群体中未婚青年占比41.38%。但是,通过分析各年龄段青年群体的婚姻状况,可以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未婚比例逐年下降,34岁青年中未婚占比降至7.03%,40岁以上未婚占比更是低至3%以下。

  离婚率上升尚在合理区间之内,不必过分紧张

  再来看离婚率的问题。近几年我国离婚率逐年上升也确有其事,同样也受社会发展、观念变化,以及人口结构方面的影响。当今社会,人们强调婚姻自由的同时,对婚姻质量的期望增高了,社会对于离婚的理解和包容度也提高了。

  从联合国收集的2013—2017年各国离婚率来看,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近五年的离婚率相对稳定在2‰左右,美国的离婚率相对稳定在2.5‰左右,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离婚率相对稳定在2‰以下,韩国略高于2‰,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的离婚率一般在3‰至5‰之间。中国在3‰左右,与过去比确实是上升了,但横向比基本还处于合理区间内,并不像网传的那么可怕。

  结婚率的降低和离婚率的升高,其实是中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结果,不必大惊小怪。

  当然,我们也要重视现象后面的原因,看到经济社会压力对结婚意愿的副作用,努力帮助青年群体解决成长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引导青年正确处理婚姻、家庭与事业的关系。的关系。
第3个回答  2020-10-25
我国离婚率现状非常高。年轻人不把婚姻当成重要的事儿。特别年轻人闪婚。房贷车贷特别严重。吃喝玩乐! 对婚姻不负责任,对家庭更不负责任。所以离婚率特别高。无辜的是孩子。只能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帮助带着。老人特别溺爱孩子。所以对孩子的心理压力特别大,孩子的成长并不快乐。所以我们为了孩子,希望年轻的父母互相包容。互相理解,互相体贴。好好经营婚姻。有完整的家而努力奋斗。
第4个回答  2020-10-25
国家现有离婚率太高,通过这次人大会议内容,重新修改了婚姻法,在离婚必须一年以后才可以去法院判决,这样大大提高了婚姻的保护措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