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0-10-22
大学生如何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状态
(一)恐惧感
在我们实际与陌生人的初次接触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只是每个人的反应程度不同而已。只要是一个心理较为健康的人,都会非常注重自身的形象,希望在与人交往中能给别人留下一个完美的印象。但是有部份人会因过往不良的记忆,比如某次公开场合下发言失误、或者老师、家长等在公众场合下严厉批评等等,还有一些可能是在幼年期经历过与陌生人接触时发生的创伤事件,这些记忆会使得他们在与人交往时显得特别紧张,不敢与人打交道,不敢表现自己,导致体表症状显现出心跳气喘、面红耳赤;在与人交谈时显得语无伦次、词不达意;久而久之,他们害怕达不到别人的评价标准而被取笑,以至于他们不敢在去和别人交往,而使他们在面对哪怕是小型团体类的公开场合的人际交往中都会感受恐惧,严重者就会出现社交恐惧症。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往往会感到非常焦虑、痛苦、害怕,严重影响到心理健康的发展,以及正常的日常生活。
(二)嫉妒与自卑感
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出现过被人轻蔑的情况,有时候来源与父母,有时来源与朋友、同学,这时,我们除了愤怒的情绪外,还会激发高等动物普遍的一种心理状态就是自卑感。自卑会让我们丧失自信,不敢主动与人交往,害怕失败。我们会常常发现自己在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都不如别人,比如,学习成绩不如别人,家族环境不如别人,父母养育不如别人,甚至长的不如别人,身高不如别人,这时很容易产生出自卑的兄弟--嫉妒。自卑造成的人际交往障碍会抑制人的自信和能力,对自己产生错误的认知,使人孤僻、离群。嫉妒则会给人带来更多的负性情绪,如:羞愧、愤怒、怨恨等等。所以嫉妒心理是非常危险的,也是非常难以克制的,它带来的后果往往也是严重的。
(三)错误表达
有一部份人不善于了解和掌握交往的一些知识、技巧,在与人交往中显得生硬、木讷,自己的意思不能很好的表达清楚,让别人理解;有的人则是认知的偏差,不重视交往中的“第一印象”,不注意沟通的方式,社交场合下污言秽语,使用比较低俗的语言而让对方反感。有些人在与人的交往中,不注意交往的原则,乱开玩笑不注意场合,不懂给别人留面子,伤对方的自尊或者不懂得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这些表现都有损自身形象的塑造,降低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分,从而影响与别人的进一步的交往。(案例:接到一个初中生“恐楼症”的案例,见到五层左右带天台的楼就害怕。具体原因是他曾经有个蛮胖的男生,成绩虽然很好,但是因为哮喘长期服药,体重一直很胖,而且因为这个病,没有办法参加体育活动,他班上的同学,就因为他的体表特征,就给他起了个外号“潲桶”。就是猪食桶,这种带有强烈侮辱性的语言,一定很伤人,某次玩笑后,这男生受不了了,就从他们学校的实验楼跳了下去,这男生看到了后,从此以后不敢从这楼前过,再发展到后来,只要见到五层带天台的楼就恐惧。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是开玩笑的话,往往都是伤人与无形的话……)
(四)过高的自我评价
自我认知中对自己产生过高的评价时,我们一般称为自负。自负往往表现出狂妄自大、自视甚高、看不起别人、以自我为中心。同时,这类人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嫉妒心。他们缺乏基本的合作精神,自高自大,瞧不起别人。特别是一些家庭环境优渥的人,自以为自己比别人高贵,不想搭理别人,或只同极少数跟自己“身份”相近的人交往。对周围的人或事表现出一种漠然的态度,毫不关心,高兴了就理理别人,不高兴了就拒人于千里之外,事事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从不顾及他人。这种自负的心理,使得他与他人的关系疏远,远离了他人,也让他人远离了自己,从而人际关系恶劣,影响自己身心的健康发展,也让自己面临孤独的困境。
(五)理想化对方
在社会中,每个人都会有与人交往的欲望,但是又常常在实际的人际交往困难重重,他们渴望去找到一个能理解他们内心,能达到情感共鸣的交往对象,但是往往是失败的。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在实际交往中对其带有浓厚的理想色彩,以自己内心中的理想模式为标准来衡量现实生活中实际的人际关系,导致越高期待就会越多失望。因为对方不能够按照你的想法来和你呆在一起,按照你的需求买礼物、按照你的想法时刻地注意你、不能够以你为最重要的人来为你着想。这就会让你意识到你原来不是他最重要的伙伴,这让你非常的愤怒和挫败。我们常常理想化对方后,比如父母、伴侣、朋友、同学、老师等,就会等待他们去关心你、赞美你、理解你,但当你们之间发生问题时,你却很少想过给予对方理解,这就会使对方感到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与你的相处都非常压抑,甚至感到与你相处太累,从而导致了对方对你的反感,而终止与你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