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6-01-20
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传统的教育观念正在逐渐改变,培养学生成为“现代化社会人”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作为“现代化社会人”应具有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工作、建设需要的能力。而口头表达能力是“现代化社会人”的基本素质,因为思维敏捷,能言善辩是个人寻求发展机会的重要条件,也是事业成功的保证。如不具备相应的口头表达能力就无法适应现代化社会的要求、发展,因而现代化社会对青少年提出要具有相应的口头表达能力,决不仅仅是针对优秀学生,而是全体学生,然而在广大农村中小学受师资、条件、环境的影响,大部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存在很多的不足,因而致使他们有话不敢说,有话不会说,有话说不“会”。因此,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就成了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任。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呢?
1 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
爱因期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一个人对某种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充满信心,执着追求。因此,要培养说话能力,首先必须激发他们的说话兴趣,让学生乐于说,这就要求教师在说话的内容上多下功夫,精心设计。我们应多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思想的话题。像很多学生喜欢看电视剧,我们就让学生就“你为何喜欢这部电视剧”或“这部电视剧的大概剧情怎样”来谈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也可以从自己身边的一些人事来变谈,如“我的老师、我的家乡、我喜欢做这事”等,这不仅锻炼了说话能力,还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在训练过程教师还应不失时机地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鼓励,学生说话兴趣便会被激发出来,达到说话目的。
2 创造良好的说话环境
受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有“上台说话恐惧症”,他们在台上就手足无措,半天说不出话来。因而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尽量可能多的一些口头表达的实践机会,练就在众人面前说话的胆子,提高在众人面前说话的表现能力,语文教师可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鼓励学生质疑,并大胆与老师对话讨论问题。例如,我们教朱自清的《春》一文中先由学生质疑,有的学生就问:“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一句中,为什么用„偷偷地‟而不用„悄悄地、渐渐地‟”?为什么用“钻”而不用“长”?“嫩嫩的,绿绿的”是对小草进行的修饰,为什么不放在小草的前面,而放在句子的后面?然后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大胆交流。而不是教师一味讲,学生一味听,学生将过程应变“教师的讲”为“学生的学”,把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练习听说读写的重要场所,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说话环境。
3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课
平时,我们教师只重视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而忽视活动课的存在。像语文新教材中每个单元都编排与之相关的“口语交际”这一内容,然而很多教师并
没有真正落实,要么蜻蜓点水,一会带过,要么根本无视它的存在。在当前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法中不应忽视活动课,如举一些猜迷比赛,既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因素,又让学生有表现的欲望,愿意开口说;也可举办诗歌朗读活动,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也可以开展演讲辩论赛,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反应快的能力。这样让学生在活动中既增长知识,又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4 重视强化学生口头作文能力
口头作文是培养学生有条理的,完整的说清一件事或是表达自己一个观点的好办法,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较高层次的训练,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一定要抓好这一环节训练,由于口头作文不受时间限制,因此可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进行,同时要制订口头作文计划,进行多样化的训练,既可以听了说,听了写,写了说;还可读了说,说了写,读了写,写了说。听可以听老师的和同学的,还可以听自己的(录音)。读可以读写好的文章,也可以读写作提纲,包括自己的,别人的,无论是听也好,还是读也好,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需要指出的是训练时应注意要面向全体同学,并且在口头作文后,教师一定要进行讲评,讲评后重在鼓励,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总之,要想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这需要语文教师平时在教学中采取多种形的教学法,并根据学生的说话的不同情况,具体指导,经常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一个“胸藏锦绣”“口吐华章”的全面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