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调整
大众常常把心理调整和心理控制画上等号,认为“控制住自己的负面情绪就是情商高”,认为“想开点,别想不高兴的事”就可以真的“想开了,高兴了”。让我们仔细琢磨这句话的潜台词――情绪是可以用理智控制的事。
其实,这是对抑郁情绪最大的误解。抑郁情绪之所以是一种情绪,就在于它的“不讲理”。丈夫试图和妻子讲理的下场,就是理智试图和抑郁讲理的下场。所以一旦开始讲理,开始想要把它控制住、消灭掉,像审讯犯人一样反复问自己:“我心情怎么这么不好,我怎么就不能高兴一点呢”。对不起,你已经陷进“理智”的圈套了。
因此,抑郁情绪的调整有两个原则:
1、不要试图搞清楚抑郁情绪的根源――“我抑郁,一定是我哪里搞错了”;
2、“像对待快乐情绪一样对待抑郁情绪。像日月更替一样,抑郁情绪只是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时间比自责更能疗愈情绪的伤害”。
二、身体调整
大众还常常有一个误解,认为“抑郁是心理疾病,跟身体有什么关系?!”因此,当抑郁情绪来临时,往往只是“从心理上劝说自己高兴点,从娱乐活动中让自己high一点”。其实不然,抑郁是心理、身体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当你被领导批评时,心里很难过,身体也跟着不舒服就完美地诠释了这三个因素是一个共同体。国外医学研究表明,运动可以有效地改善抑郁症的预后。
所以,当抑郁情绪萦绕你而无法自拔时,跑步去吧。坚持运动一个月,试试看,抑郁情绪还在吗?
三、人际交往和学习工作的调整
生活中,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体验。今天本来心情不好,到了单位反倒事事不顺,好像每个人都在和自己作对似的,结果心情更差了。
其实,这就是情绪的“涟漪效应”。事实上,每个人都“想要快乐,不想要不快乐”。所以,当A“追求快乐的心”遭遇B的“心情不好”,A本能的反应(之所以说本能,是因为可能A都不一定能意识到)就是“讨厌、远离”,表现出来就是“不耐烦”,因为只有这样做,A才能保证他(她)的快乐能实现。那B本来心情不好,想要从别人(包括A)那里得到“快乐”,结果反倒感觉到了“不耐烦”,那结果自然就是心情的不好的加重。当一天之中这种情况循环几次,B就要遭遇抑郁了。懂得了情绪的“涟漪效应”,你自然就知道了“为什么祸不单行”。
因此,当你感到抑郁时,你人际交往的活动就适宜“收一收,停一停”,“该说不该说的就不说”,以免“抑郁情绪的涟漪越荡越大”。同时,工作和学习也适宜减少一些。须知此刻,最重要的事情是“让自己好受一点”,而不是“把工作和学习做好一点”。“减少人际交往”的建议仅限于日常的人际活动,最主要的包括学习、工作中的同伴和领导。另一方面,作为专业人士,我们鼓励向家人、好朋友、尊敬的长辈、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求助。这样会让你在绝望的时候感到“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们这一生中都不知道会遭遇多少次抑郁情绪的“冷箭”。学习管理情绪是一件长远的事,保持不断学习的态度,掌握有效的武器,你才能保证自己不被随时而来的“冷箭”伤到。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