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我以下说的表述对不对,以三极管固定偏置放大电路为例,如图 (随便找的)
我在选择静态工作点的时候是不是主要就是调试并选择Rb?
如果是的话,那么我的做法对不对:
绘制Uce为横坐标Ic为纵坐标的Ib图,
然后在横坐标上标出Vcc,纵坐标画出Vcc/Rc,连接2点之后选出Ib就是静态工作点,
然后根据Ib算出Rb,然后并调节好Rb。
这样是不是就可以了?谢谢
静态工作点的确定:
静态工作点是直流负载线与晶体管的某条输出特性曲线的交点。随IB的不同而静态工作点沿直流负载线上下移动。
根据式Uce=Ucc-RcIc,在Ic/Ucc图上画出直流负载线,再画出在IB情况下的晶体管输出特性曲线,交点即静态工作点。
扩展资料:
不同的接法有不同的算法,共基极、共发射极和共集电极都有不同的算法,此外,对于带负反馈(振荡电路是带正反馈)的算法也不同,带负反馈的静态工作点几乎不受三极管特性影响(对动态状态才有影响)。
Ic≈Ib*βIe=Ic+Ib≈IcVcb=Vcc-Ic*Rc-Ie*Re
R1的大小计算如下:
首先确定24V继电器的吸合电流I,这个电流就是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Ic;确定三极管的直流放大倍数β。
则能是继电器吸合的临界基极电流Ib=Ic/β;R1=(24-0.7)/Ib。
为了留有一定余量,保证三极管可靠饱和导通,实际R1取值应比计算临界值小,保证有足够的基极电流Ib,才能保证有足够大的Ic驱动继电器吸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静态工作点
请教您下:
您说的“根据欲输入和输出的信号大小来确定电源电压Vcc和三极管的放大倍数”,请问如何确定呢?设计的时候输入信号的大小是已知的,那么应该想要的都是输出信号尽量大吧,那么是不是Vcc就尽量大?(因为三极管只能确定对电流的放大倍数,电压的放大倍数需要和Rc Rb有关求出,若Rc固定,那么就是如果ic尽量大的时候放大倍数就最大,而是不是Vcc尽可能大那么电压放大倍数就大呢?)
谢谢
输出信号有两种类型,一是电压信号,一是功率信号,当然二者有联系。对电压信号,主要考虑输出幅度,如果一级放大还不够的话,还可能要使用两级放大。输出幅度并不是尽量大,够用就好。过分的大,一是要提高Vcc,增大三极管的耐压等级,二是要加大Rc,使得输出阻抗增大,影响对下级的驱动能力。对功率信号,则Vcc要满足负载的要求,而且有输出电流的要求,也就是要求前面的电压放大级还要有电流驱动能力,这就形成了推动级。电压放大级、电流推动级和功率放大级三者是要综合考虑和分配的。
追问额,就是说从元件角度来讲,无限制的放大的瓶颈,最严重的是三极管的耐压。
(1)如果忽略它的话。确实放大的时候需要提高Vcc和Rc,这样可以实现对下级的驱动能力,以及满足负载的需求。如果仅按实际需要的倍数放大,那么从客观操作角度就是Vcc不变,增大Rc以实现放大,而Rb仅仅是在设置静态工作点的时候用,等设置好了就不再变动了。是不是这个意思?
(2)加大Rc,使得输出阻抗增大,影响对下级的驱动能力?加大Rc不是会降Ic?
是的,Rb仅仅是在设置静态工作点的时候用,等设置好了就不再变动了。信号电流(或电压)就围绕着静态工作点摆动。实际上,对下一级的驱动电流并不是来自三极管,而是通过Rc来自Vcc,三极管只是控制这个电流的大小,所以,若Rc太大,就会降低最大输出电流,也就是降低了对下级的驱动能力。
追问额,关于三极管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前者说Q点设置太高,是不是因为ic和ib太大了,所以需要加大Rb来降低ic和ib?(上文你提到为了保证对下一级的驱动能力所以尽量不加大Rc);而截止失真说Q点太低,是不是实际上因为ic和ib太小了,所以需要降低Rc和Rb来实现?书上的那个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图里面关于Q点和U0和ib的那个曲线我实在没看懂,求解。如图
追答是的,你说得没错。书上那个图已经很明确地画出了三种工作点的情况,它就是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完整地表达了ib、ic和uce之间的关系。饱和失真,就是ic和ib太大,使得Rc上的压降太大,致使Uce进入饱和区,就不能再线性地反映输入信号了,从而造成输出信号失真。截至失真是一样的道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额,画出的这条线貌似叫“直流负载线”,还有个“交流负载线”是啥玩意?
就是 调试Rb 使得出现啥效果的时候 就可以了?
那么,什么样的效果才是最好的静态工作点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