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小学生的知识目标

如题所述

学生在自主设计导学案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学习目标的确立。解决好这个问题,才有助于学生进行后面的学习探究。那如何才能设计合适、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实践,我认为应该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现在的课堂基本上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即使是导学案的形式,也多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制定教学目标。学生往往是根据教师制定的目标学习,缺少了对所学知识的整体体系的思考,也缺少学生对自己知识体系的反省过程,不宜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教学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需要有创造的想象力。”解决问题的时候学生已经知道要干什么,知道目标是什么,只要奔着这个目标就行,而提问题完全没有参照,是自己摸索的。因此要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首先要创造一个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敢问。让我们回忆自己小时候或者是孩子的小时候,特别是在三到五岁的年龄喜欢问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不好问,是因为知识多解决了自己的疑问,是自己变得没有问题了吗?好像不是,中国的父母刚面对孩子的“幼稚”问题时,还可能会耐心地倾听、解答,时间久了,有时会嫌孩子缠人,这样会扼杀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下去,孩子会因为怕父母嫌烦而不敢再提问题。而上学以后,学生也不需要去提问题,只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就好了。因此,作为教师,要重新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该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孩子提问,让学生渐渐意识到提问题的重要性。其次,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训练之初,学生最多提出的问题都是一些书本中有现成答案的问题,这是非常正常的,教师一定不要否定学生的问题,在肯定学生问题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学实践过程中,我认为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帮助学生:一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分析问题;二是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一定要大加肯定。最后,归类梳理,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和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要做个细心人,把学过的文章进行梳理,让学生做个学习的明白人,便于学生提高提问的能力。比如:学习人物篇,要知道人物的性格特点,作者塑造人物的写作手法等;学习说明文,要知道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等。只有这样,学生会“有的放矢”,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二、引导学生把问题梳理成学习目标学生提出的问题会五花八门,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孩子把有价值的问题整理成学习目标。这个过程,可以是学生根据老师以前提出的学习目标进行仿照。慢慢地,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梳理。例如学习《钱学森》一课,学生提得问题是“钱学森有什么特点?”,整理成学习目标是“知道钱学森的精神境界”。这样看来,学生梳理的过程,也是锻炼学生概括能力的过程。学生自己设计好学习目标,能够很好地促进孩子思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只有当学生想知道为什么的时候,他才会主动去思考、去找答案。这个良好习惯的形成,对学生今后在学习都是有好处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