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大家普遍采用的学习方式,但对于低年级小学生,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因此许多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出现了走样子或优秀生独霸课堂、学困生漠视小组合作的极端两级分化现象, 经过我长期的观察、分析和实践研究,做了以下的整理:
一、合作学习中学困生的参与状态
1、形式性协作
能够倾听别人的争论和观点,但不能提出质疑。在整个小组合作活动过程中,能把小组成员的答案写到小组作业纸上,乐于为同伴效劳。
2、被忽视
在小组讨论中能够部分接受别人的观点,自己对问题没有任何独特观点,发言不能切中要害,多数不能引起同伴的关注。当提出问题要求帮助或企图交流时往往被忽视,但通过努力勉强能够接受小组的认识成果。
3、最小参与
小组合作活动中,虽然表现出合作热情,但对别人提出的大部分观点缺乏判断能力,不能加入有效的讨论中,又不想拖小组的后腿。自己不懂的问题就抄袭伙伴的答案。
4、完全游离
不关心小组的讨论和争论的问题,整个活动都游离小组活动之外。即使别人主动提出帮助,也不愿意或没能力接受。在小组中表现出消极情绪,队小组能否进步持无所谓态度。
二、促进学困生积极参与的办法
从学困生的参与状态来看,要么应付任务,要么浅尝辄止,要么袖手旁观,在合作中表现消极被动,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引导学困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的策略如下:
1、激发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激发学困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参与意识,活动时争取自愿结合的原则,把他们能合得来,无歧视对方的同学分成一组进行合作,学困生在组内无自卑感,随着活动的增多,他们会感到小组合作的快乐,有了愉快的心情,兴趣也就慢慢培养起来了,参与意识也就浓厚了。
(1)合理分组
首先,教师根据学生性别、成绩、能力、爱好等方面的特点,将班级学习划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分组时,要保证组内学生好、中、差搭配适当;二要保证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与评比。每个小组设立组长一名,负责组内一切事务的处理与安排。各组由于实力相当,有助于良好的学习、竞争氛围的形成。
(2)难易问题合理分工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我将问题分成难、中、易几类,根据各小组学生的情况,将问题分给各小组去处理。对学困生尽可能地分配简易的问题,并激励他们积极参与。
(3)激发发言积极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的汇报中,尽可能地给学困生发言的机会,老师还要及时发现学困生汇报时的闪光点,及时的进行肯定和激励,进而激发学困生发言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