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著名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王维、孟浩然、王昌龄、高适、岑参、李白、杜甫、刘长卿、韦应物、韩愈等等。
1.王勃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2.孟浩然
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3.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4.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5.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文昌右相韦待价曾孙,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韦应物
中国古代诗人大概从战国算起一直到清朝大概有两千多名诗人(甚至更多)。
其中有著名的也有不出名的,具体人名如下:
屈原、宋玉 、曹操、曹植 、左思 、陶渊明 、谢灵运、鲍照、谢朓、庾信 、王勃、陈子昂、王维、孟浩然、王昌龄、高适、岑参、李白、杜甫、刘长卿、韦应物、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李贺、杜牧、李商隐、温庭筠 、李煜 、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柳永、晏殊、晏几道、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李清照、陆游、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姜夔、文天祥 、元好问 、马致远、赵孟頫、萨都剌、王冕、高启、陈子龙、夏完淳、顾炎武、钱谦益、吴伟业、王士祯、袁枚、黄景仁、纳兰性德、龚自珍、黄遵宪、秋瑾、苏曼殊、阿里西瑛、阿里耀卿、阿鲁威哀、长吉安鸿、渐奥敦、周卿、白贲、白敏中、白朴、白行简、班固、班惟志、包何、包恢、包佶、包荣父、包融、包颖、宝月、鲍防、鲍君徽、鲍令晖、鲍溶、北朝乐府、毕大节、毕良史、蔡孚、蔡京、蔡戡、蔡楠、蔡确、蔡伸、蔡挺、蔡希周、蔡襄、蔡琰、蔡隐丘、蔡邕、蔡允恭、曹豳、曹操、曹德、曹冠、曹丕、曹松、曹唐、曹希蕴、曹修古、曹雪芹、曹勋、曹彦约、曹邺、曹著、曹组、岑参、长孙无忌、常达、常衮、常浩、常建、晁补之、晁采、晁冲之、晁错、晁端礼、陈黯、陈璧、陈标、陈草庵、陈昌言、陈从古、陈存、陈道复、陈德和、陈德武、陈东、陈东甫、陈端生、陈讽、陈敷、陈瓘、陈沆、陈季卿、陈继儒、陈嘉言、陈京、陈景沂、陈景钟、陈九流、陈居仁、陈康伯、陈克、陈克明、陈亮、陈琳、陈睦、陈楠、陈耆卿、陈去疾、陈人杰、陈润、陈若水、陈三聘、陈上美、陈深、陈师道、陈师穆、陈寿、陈叔达、陈恕可、陈陶、陈通方、陈韡、陈文述、陈希烈、陈偕、陈亚、陈彦博、陈尧佐、陈晔、陈翊、陈与义、陈羽、陈玉兰、陈元初、陈元光、陈允平、陈造、陈慥、陈著、陈翥、陈子昂、陈子厚、陈子良、崔备、崔邠、崔澹、崔道融、崔涤、崔峒、崔敦礼、崔敦诗、崔恭、崔瓘、崔国辅、崔颢、崔护、崔绩、崔季卿、崔郊、崔居俭、崔珏、崔立之、崔橹、崔沔、崔日用、崔日知、崔融、崔善为、崔湜、崔枢、崔曙、崔泰之、涂、崔信明、崔兴宗、崔玄亮、崔玄童、崔铉、崔涯、崔郾、崔液、崔庸、崔与之、崔元翰、崔元略、邓剡、邓肃、邓学可、邓洵美、邓玉宾、邓玉宾子、狄君厚、狄仁杰、丁黼、丁居晦、丁棱、丁谓、丁仙、丁仙现、丁仙芝、丁泽、东方虬、董德元、董君瑞、董思恭、董嗣杲、董颖豆、卢回豆、卢荣、窦参、窦常、窦巩、窦蒙、窦牟、窦群、窦叔向、窦威、窦希玠、窦庠、独孤及、独孤良弼、独孤良器、独孤实、杜安世、杜常、杜羔、杜公瞻、高安道、高弁、高蟾、高崇文、高得旸、高鼎、高观国、高峤、高瑾、高克礼、高力士、高茂卿、高明、高攀龙、高骈、高启、高球、高绍、高适、高栻、高适、高文秀、高正臣、葛胜仲、公孙龙、宫天挺、顾朝阳、顾德润、顾非熊、顾鉴中、顾况、顾敻、顾炎武、顾云、顾在镕、郭利贞、郭麐、郭熙、郭祥正、郭应祥、郭钰、郭圆、郭郧、郭震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屈原,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在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