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采取了那些措施解决民生问题?

如题所述

近年来党和政府为解决民生问题采取的措施如下:
1. 取消农业税:2004年,我国政府开始实行减征或免征农业税的惠农政策,到2005年已有近8亿农民直接受益。2005年12月29日表决通过的这个决定,把这项惠农政策上升为国家法律。从而使在中国大地上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终于走进了历史;
2. 建立最低生活保障:1999年9月,《城市居民生活最低保障条例》经国务院审定并于同年10月1日在全国施行,意味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也是我国社会救助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3. 推进农村医疗改革:保证农民阶层在生病的时候有地可医,有钱可医,改善其最最基本的医疗生存环境;
4. 义务教育阶段的“两免一补”:我国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就学实施的一项资助政策。主要内容是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13
我国解决民生问题采取的措施:
1、实行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林泉制度改革;
提高农民粮食补助,增加农民投资,着力加强农田水质、交通、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2、建立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动下岗工人再就业工程;
3、开展扶贫工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在全国农村和城市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大力发展希望工程。
第2个回答  2012-05-26
建设保障房解决住房问题;文化惠民工程;家电下乡等等
第3个回答  2012-05-26
感觉不到有什么措施
第4个回答  2017-07-11
解决民生措施:
(一)上学难的解决对策
(1)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现代办学理念。(2)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学校要以教学为中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教育的行政化倾向。
(3)努力促进教育公平,使教育资源更多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确保每个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而失学。
(4)大力倡导教育家办学。充分发挥教育家的办学才能和特长,让那些有终身办学志向的人不受任何名利干扰诱惑,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
(5)是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加大对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督和管理,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切实保障教育经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真正使教育发展的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二)就业难解决对策
(1)政府应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采用积极的就业政策,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
(2)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3)各高校要强化内部改革,主动适应市场,适时灵活的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基础学科及应用学科的建设。其次要更新教学内容,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4)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就业观念。
(5)国家必须健全劳动力市场和农民工公共就业信息和服务体系;发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制度;加快建立公共服务制度,深化社会管理制度改革;制定有关法律,依法保护农民工就业权利。
(6)国家政府要加强制度建设,细化管理规章;事业单位招聘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三)看病难解决对策
(1)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卫生体系,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实行医药分开、管办分开,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公共卫生服务。
(2)加强卫生执法监督工作,大力保障食品卫生、学校卫生、环境卫生、职业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药品安全。
(3)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医疗机构必须公示医疗服务收费的项目、标准。
(4)加快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健全全民医保体系,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和管理服务水平,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5)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6)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办医,加快形成对外开放的多元办医格局。充分调动医务工作者积极性,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7)加大宣传医疗知识的力度,提高人们对医疗知识及健康的意识。
(四)住房难解决对策
(1)规范政府职能,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严格土地审批制度, 依法规范用地。
(3)完善拆迁补偿制度,保障被拆迁人居住条件。
(4)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发展保障性住房,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5)理性看待房地产业的经济发展职能,防止经济发展对其的过度依赖。
(6)加强相关领域配套建设,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7)鼓励年轻人改变住房观念。
(8)大力实施廉租房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并进一步扩大低保家庭住房租赁补贴范围。
(9)为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租赁房屋补贴,逐步改善农民工等其他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
重要意义
(1)维护社会公平,能促使社会合作取得成功,有利于社会合作的不断延续;
(2)能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3)能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减少或避免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