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和心灵有什么区别?

heart and soul 的区别,感觉上是两个东西。

灵魂和心灵的区别:指代不同、出处不同、侧重点不同
一、指代不同
1、灵魂:精神、思想、感情;人格,良心;人的气质、能力、性格等特征的总和。
2、心灵: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
二、出处不同
1、灵魂:瞿秋白 《出卖灵魂的秘诀》:“从中国小百姓方面来说,这却是出卖灵魂的唯一秘诀。”
2、心灵:叶圣陶 《给少年儿童写东西》:“美出自心灵,出自作者的高尚的情操。”
三、侧重点不同
1、灵魂:指事物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因素。
2、心灵:是一个情感场,它通过各方面的情感表现出来,不是捉摸不透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2-14
灵魂:

一般被认为是人类生活之要素,能主宰人类之知觉与活动。据近代考古学家、人类学家之研究,推测距今二万五千年至五万年前之人类,已具有灵魂之观念,或人死后灵魂继续生活之观念。然大抵而言,原始人所具有的简单古朴之灵魂观念,往往含有强烈的物质性格。直至宗教、哲学渐次发达之后,人类之灵魂观始趋向非物质化之‘精神统一体’。例如某些宗教、哲学相信灵魂可以独存于肉体死亡以后,进而视之为不朽的精神实体。

盖承认灵魂存在,虽为许多宗教、哲学、社会学所主张,然论及其特质、本源、究极,则有极大之分野。有主张其与精神或心意等同义者,如灵魂生活(soul-life)一语,殆与精神生活、心意生活等义无有分别。而主张灵魂说(Soul Theory)者,若自其所说之身、心关系而言,则立足于二元论;若自精神之体、用关系而言,则立足于实体论。近世哲学出现现象论、现实论、唯物论等学说,则大抵反对灵魂存在而否定其为实有。

佛教本不说灵肉二元观、灵魂不灭论等。因释尊对灵魂与肉体之同异并不予以作答(即无记),亦即否定灵魂与肉体可截然划分为二之想法。佛教系由实践之主体而重视心的存在;此一存在论,系彻底立于心、物二者相关之立场,并不视一方为不灭之实体,另一方为生灭之假相,而认为心、物二者皆空,无自性可得。而当轮回转生之说被佛教采纳后,有关轮回主体之问题却引起佛教史上之重大论争,如南北朝时之‘神灭不灭论争’等;其结果则致使轮回主体呈现出一种犹如灵魂之色彩。

在基督教的教义中,灵与魂是分开的两个部分:

灵的定义:

在旧约中, 灵(spirit)的希伯来文是 rûwach,意义很广, 可表明气息(breath), 气(air), 风(wind), 或精力(strength)。它也指方向或方面(side, 译成“方”或“面”)。概括来说, 灵主要是指非物质的生命本质, 包括:

(a)无血肉之体的灵界之物如神, 天使, 魔鬼或邪灵。

(b)有血肉之体的人那里面非物质的要素(element)灵性或灵命。

(c)人那内灵命的性格或特征(character)在思想和情感上的表现, 所以灵也译作“怒气”; 胆气(即胆量)。

在新约中, 灵(spirit)的希腊文是 pneuma,原意也是风(wind)或气息(breath)[希腊文 pneô 是指呼气或吹气], 亦指像风一样眼不能见, 非物质及有能力的“灵”。灵是人的生命力(life energy)或生命的本能(life principle), 所以“叫人活着的乃是灵”。正如风虽是眼不能见, 但借其表现(风吹草动)可知其存在; 同样的, 灵虽是眼不能见, 但其存在也可借人内在灵命的各种外在表现来证明。而人有灵的最大证据, 莫过于人能进到灵界, 与灵沟通。所以圣经说神是灵, 只有在灵里, 人能真正的敬拜神和向神祷告。信徒与神的相交, 也必须透过人的灵与神的灵之间的相交。

魂的定义:

由于魂常被人误解, 产生不少混乱。在旧约中, 魂(soul)的希伯来文是 nephesh ,源自 nâphash (呼吸, breathing)。魂的意义很广, 普遍上可指:

(a) “内在的己/自我”(the inner self): (1)对人而言: 在这非物质的层面, 魂(和合本译作“心”)是有情感 ¾ 例如会有对食物的欲望, 会悲伤, 会愁苦, 会契合相爱; 但魂也有思想或意志 ¾ 例如会知道, 会想念, 会说(话)(指在思想上自语)。(2)对神而言:“我的(灵)魂”是表达“我”的另一种方式。因此提到神的“灵魂”( nephesh , 和合本作“心”)时, 是总括地包含了神的爱, 圣洁, 愤怒及信实等 (Colin Brown)。

(b) 肉身的生命(和合本作“命”), 包括动物;

(c) 有生命的“人”。

在新约中, 魂(soul)的希腊文是 psuchê,原意也指气息或呼气(breath)。在广义上, 这字的用法与旧约相同, 可指:

(a) 内在那非物质及眼不能见的自我(self)(注: 魂在和合本常译作“灵魂”); (1)对人而言: 这非物质的层面是有情感(和合本译作“心”)、思想和意志(和合本译成“意”)。概括来说, 魂可指整个性格(personality)。(2)对神而言:当神提到“我的灵魂( psuchê)”(和合本作“心”)时, 是表达“我”的另一种方式。

(b) 肉身的性命或生命, 包括动物;

(c) 有生命的“人”。

灵与魂的细微区别

有圣经学者相信人只有身体与灵魂两部分, 因灵与魂是相同的, 但这看法并不正确。虽然在普遍上, 灵与魂都属内在的非物质层面, 但两者是可以区别的, 并非完全相同。人的“灵(spirit), 与魂(soul), 与身子(body)”,一个完整的人是由这三部分组成, 所以灵与魂是不同的部分。此外, 虽然灵与魂的意思非常接近, 关系非常密切, 但却要把这两者剖开辨明。

简单来说, 我们可以如此解释灵魂体三者之间的分别:

(a)体(body)- 是对“物质世界”的知觉(World-consciousness)。

体是以五大感官(视觉, 听觉, 味觉, 嗅觉, 触觉)来意识周围的物质世界。
(b)魂(soul)- 是对“己或自我”的知觉(Self-consciousness)。

魂是指思想(mind)或情感(feeling)的层面, 发挥理性(intelect)或感性(emotion)的功能。借着魂, 人能感觉, 能思考理解, 能有意志作决定。
(c)灵(spirit)- 是对“神或灵界”的知觉(Godf-consciousness)。

灵是与神或灵界沟通的层面。人有灵, 所以能与灵界相通, 能向神祷告敬拜, 也会想到死后灵魂的问题。
威廉.筏隐(William E。Vine)指出: “普遍来说, 灵是较高的要素(element), 而魂则较低。灵可说是神赐予人的生命本能(life principle), 魂则是在个人里面的生命表现(resulting life), 而体是灵与魂所活动的物质生物或机体(material organism).”

灵魂在很多宗教思想都存在,系指人类超自然及非物质的组成部份。许多宗教都认为,灵魂居于人或其他物质躯体之内并对之起主宰作用,它们亦可脱离这些躯体而独立存在。对于不同的宗教和民族,他们对灵魂有不同的解释。现代科学没有发现任何灵魂存在的证据。

目录 [隐藏]
1 灵魂的宗教意义
2 原始宗教的灵魂观
3 中国民间的魂魄说
4 佛教的灵魂观
5 道教的元神说
6 基督教的灵魂说
7 古希腊哲学的灵魂论
8 伊斯兰教的灵魂观
9 现代科学的灵魂否定说
10 实验案例
11 艺术和社会伦理方面的说法
12 参考书目
13 相关条目
14 外部链接

[编辑] 灵魂的宗教意义
灵魂具有重要的宗教意义,不同的宗教对人死亡后灵魂去向解释不同:

死后灵魂就会烟消云散;
死后永生,到未来某个特定时刻可以复活,例如古埃及。
死后生命,相信死后会再次轮回,进入新生的人或生物体内,例如印度教和佛教。
面临上天的审判。

[编辑] 原始宗教的灵魂观
灵魂来自一个全能的神灵。在人类的原始宗教中,灵魂的本质就是力量。力量、灵魂和生命是可以彼此互换的观念。这些力量被认为存在于人类和其他生物(包括植物)的生命之中。

以澳洲的原住民为例,他们将灵魂分为内部灵魂(Internal soul)和外部灵魂(External soul)。内部灵魂是整个身体(即物质部份);外部灵魂则是可以离开身体之外的部份。外部灵魂会离开身体,并会停留在图腾(即生物的替身)上。

[编辑] 中国民间的魂魄说
中国人认为,灵魂分作“魂”和“魄”两部份,魂主精神,而魄主身形,并有“三魂七魄”之说。传统上认为,当一个人受到惊吓,可能会使魂魄离开身体,若不好好处理的话,人就会步向死亡。因此,当有人被吓至昏迷之时,民间会举行一种特别的“招魂”仪式,意图使昏迷的人起死回生。

[编辑] 佛教的灵魂观
佛教基本上是否定灵魂。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否定灵魂存在,而因果关系所联系的是记忆,不是灵魂。佛教各派对灵魂的看法是不一致的。

在佛教传入中国时,由于中国人重视先灵,因而使得中国佛教发展灵魂观念。通俗之佛教的丧礼中,一般会诵经超度以引导亡灵早登极乐西方,这明显是肯定灵魂观念之做法。

[编辑] 道教的元神说
除了魂魄说以外,中国的道教的许多派别都认为,人的灵魂是一种拥有意识的特殊物质,并称之为“元神”、又叫作“内丹”。这种元神有阴阳之分,而经过修炼,使人变为纯阳,就可以控制灵魂进出肉体。他们称之为“元神出窍”。

[编辑] 基督教的灵魂说
原始基督教将灵魂分作“灵”(希腊文pneuma)和“魂”(希腊文psyche)两部份:“魂”是血肉的,所有生物都有的;“灵”(即生命力)则是来自上天的,只有人类才拥有。因此,西方人有“人类是万物之灵”之说。《圣经》的原文用词“魂”(即希伯来文nephesh和希腊文psyche)显示,是没有将身体和“魂”加以划分,而且描述“魂”是会死亡的。

传统认为灵魂乃是不灭的,最终会到天堂或地狱。因受古希腊哲学新柏拉图主义的思想影响,今天一般的基督教信仰中,将人划分为两部分-灵魂与身体,在生之时是不分离的。根据《圣经》的描述,巳死信徒的身体会改变,与得荣耀的耶稣的身体相似。

中世纪最广泛的观点认为灵魂是上帝所创造的,上帝为每一个新身体创造一个灵魂。这想法受到改革宗传统和加尔文宗等支持。另一个观点认为个人的灵魂承自父母,这受到一些基督教教父和天主教派别所接受。

[编辑] 古希腊哲学的灵魂论
在古希腊,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灵魂是单纯不能加以分解的,有生命和自发性,是精神世界的、理性的、纯粹的,因他有追求世界的欲望,而堕落到地上,被圈入于肉体中,注定要经过一个净化的阶段,灵魂是会轮回转世。其后的新柏拉图主义都有对灵魂作描述。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曾将灵魂与心理学一同讨论。亚里士多德将《论灵魂》列为“第二哲学”的范畴。对灵魂的定义,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是形式,肉体只是质料,灵魂才是实体。灵魂分为3个部分,有理性、感觉和营养的机能。

[编辑] 伊斯兰教的灵魂观
伊斯兰教灵魂观所根据的是《可兰经》。灵魂的意义与“呼吸”、“风”相关联。灵魂是在身体受造后,才受造的;但灵魂是永恒的。在人死亡时,灵魂会与身体分开;在复活之时,灵魂和身体将会重新复合。

回教的灵魂观包含了传统、神学、哲学、神秘主义等四种看法。

[编辑] 现代科学的灵魂否定说
现代科学认为,没有灵魂存在的证据。人死后,生命消失,肉体逐步分解,不会留下任何非物质的存在。这种观点不同于信仰,而是基于这样一种事实:我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采集到无可争议的、来自已知的已死去的人的、能被人或仪器所感知的任何信息。

[编辑] 实验案例
在调查很多濒死经验临床案例后,有部分科学家将灵魂定义为以某一种形式存在的能量场。

Duncan MacDougall 医生让濒死经验的人躺在一个秤上,然后量度他们死后体重的变化,并发现有人在死后立即减少了21克的体重。他们认为,这个重量就是灵魂的大约重量,并以能量的形式离开了肉体。 但后来更多的类似实验表明,人死后,重量并未立刻减轻;此实验由测量误差所致。

Sam Parnia在天花板的下方放一块板子,天花板与板子放一些小物体(只有Sam知道是什么物体,别人不知道),灵魂应该能看到这些小物体。

Sam对濒死的病人进行实验,其中有7个被救回的病人醒来后能说出自己‘灵魂’离体时看到的景象,特别是板上的小物体,说的全都对。山姆的实验成功。 Sam Parnia于提出以下观点 传统观点认为:意识是在神经网络中产生的,脑死即意识消失;意识是由量子效应产生;意识是由于形态共振]效应产生的;意识是独立于大脑而存在的;精神本身即是一门科学

参考网站:http://www.horizon-research.co.uk/
[编辑] 艺术和社会伦理方面的说法
灵魂是指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有时候也指人的道德品质。

心灵

(1) [clever;intelligent]∶心思灵敏
(2) [thoughts and feelings]∶思想感情

心灵,一个实体,是将动物在生物学的层面上与植物区分开来的分界线。

就人类的心灵而言,它不是我们的头脑,它也不是我们的心脏,总之,它不是我们的肉体,但,它就在我们的头脑里,在我们的心脏里,在我们的每一寸肌肤里。人类的心灵是一个场,一个生命场,这样的一个场有一个能量聚集的中心,那一个中心在我们的腹部。它是随着作为个体的生命的诞生而诞生的。心灵有属于它自己的组份以及属于它自己的功能,就如同大脑有它自己的组份与功能一样,但,它们并不是同一个东西,又或,心灵也不是通常所认为的那样是头脑的一种功能;并且,就如同肉体一样,心灵有着属于它自己的成长与发育的过程和规律,尽管,在无数的因素的影响下,它不一定能够成熟。

我们的心灵蕴含有我们的气质(而非性格),我们的本能。另外,它有属于它自己的判断的功能;我们的选择(也即决定,是行动之前的东西)是由我们的心灵所作出的,而非通常所认为的那样是由我们的头脑所作出的(头脑只可能产生动机);心灵是能量的调配者,尽管作为能量的调配者它并不是唯一的;心灵是一个感受器,是我们的情感以及情感取向的感受器,也就是说,我们的喜、怒、哀、乐、焦虑、恐惧以及喜欢、厌恶等感受是属于我们的心灵的,而且,心灵的感受有这样的特点,那就是,当我们喜的时候,我们可以表现得好像怒一样,但我们不可能同时是怒的,就如同当我们的舌头感受着甜的时候它不可能同时感受着苦一样,如此类推。 另外,我们的态度——而非看法、世界观、价值观又或人生观等(这些属于头脑的东西)——同样是属于心灵的感受,譬如我们的接纳,譬如我们的包容,譬如我们的关注,譬如我们的担心,譬如我们的执着,譬如我们的在乎,譬如我们的对抗性(而非对抗),再譬如,我们的嫉妒。

心灵是一个生命场,同时,也是一个能量场,它的能量是通过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后转化而来的,并且,它只会在履行其自身的功能以及在其成长发育的过程中被消耗掉。

作为人类的心灵有两种状态,其一是精神分裂,另外一种状态就是爱。前者是因了我们对我们所感受到的终有一死的这样一个事实的不接受而诞生的,这样的时候,我们可以将这样的人们称之为精神分裂者;而后者则相反,处于这一状态的人感受到但接受了作为个体生命的终有一死这样的一个事实,这样的时候,我们可以将这样的人们称之为爱者。但,心灵如何地去面对死亡只可能取决于它自己(的选择),而与我们的头脑无关。当然,对心灵的这样两种状态的区分显然是建立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之上的,那就是,首先,死亡的感受曾经于我们的身上发生过。

继而,人是个体的人,每个人所处的环境的总体都是不同的,也是不可能相同的,精神分裂的程度亦有轻有重,因而,精神分裂者的表现亦会多姿多彩。而实际上,所谓的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以及各种各样的神经症也好,心理障碍也罢,它们都只不过是精神分裂的不同的表现形式罢了。当心灵处于精神分裂的状态之中的时候,它是会痛(苦)的,并且,美的感受难以发生,尽管美的判断是属于头脑的。处于爱之中的人是充满力量并具有创造性的,同时,他们的心灵深处不存在着可供恐惧赖以滋生的“土壤”。只是,假如我们自身的心灵不处于爱的状态之中的话,那么,我们就不可能体验着爱,又或者说,我们就不可能在爱的状态下去体验着。

最后要指出的是,对以生命场这样的一种形式存在着的心灵的感知不可能也不需要通过我们的思考,不需要通过我们的研究,而只能够是通过我们的直觉,我们的头脑的直觉。

心灵:这里埋藏着许许多多人类的小秘密,小梦境,小诡异,小尴尬和其他乱七八糟的内心事迹。

参考资料:http://bk.baidu.com/view/54617.htm

第2个回答  2007-12-14
心灵,一个实体,是将动物在生物学的层面上与植物区分开来的分界线。

就人类的心灵而言,它不是我们的头脑,它也不是我们的心脏,总之,它不是我们的肉体,但,它就在我们的头脑里,在我们的心脏里,在我们的每一寸肌肤里。人类的心灵是一个场,一个生命场,这样的一个场有一个能量聚集的中心,那一个中心在我们的腹部。它是随着作为个体的生命的诞生而诞生的。心灵有属于它自己的组份以及属于它自己的功能,就如同大脑有它自己的组份与功能一样,但,它们并不是同一个东西,又或,心灵也不是通常所认为的那样是头脑的一种功能;并且,就如同肉体一样,心灵有着属于它自己的成长与发育的过程和规律,尽管,在无数的因素的影响下,它不一定能够成熟。

我们的心灵蕴含有我们的气质(而非性格),我们的本能。另外,它有属于它自己的判断的功能;我们的选择(也即决定,是行动之前的东西)是由我们的心灵所作出的,而非通常所认为的那样是由我们的头脑所作出的(头脑只可能产生动机);心灵是能量的调配者,尽管作为能量的调配者它并不是唯一的;心灵是一个感受器,是我们的情感以及情感取向的感受器,也就是说,我们的喜、怒、哀、乐、焦虑、恐惧以及喜欢、厌恶等感受是属于我们的心灵的,而且,心灵的感受有这样的特点,那就是,当我们喜的时候,我们可以表现得好像怒一样,但我们不可能同时是怒的,就如同当我们的舌头感受着甜的时候它不可能同时感受着苦一样,如此类推。 另外,我们的态度——而非看法、世界观、价值观又或人生观等(这些属于头脑的东西)——同样是属于心灵的感受,譬如我们的接纳,譬如我们的包容,譬如我们的关注,譬如我们的担心,譬如我们的执着,譬如我们的在乎,譬如我们的对抗性(而非对抗),再譬如,我们的嫉妒。

心灵是一个生命场,同时,也是一个能量场,它的能量是通过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后转化而来的,并且,它只会在履行其自身的功能以及在其成长发育的过程中被消耗掉。

灵魂
一般被认为是人类生活之要素,能主宰人类之知觉与活动。据近代考古学家、人类学家之研究,推测距今二万五千年至五万年前之人类,已具有灵魂之观念,或人死后灵魂继续生活之观念。然大抵而言,原始人所具有的简单古朴之灵魂观念,往往含有强烈的物质性格。直至宗教、哲学渐次发达之后,人类之灵魂观始趋向非物质化之‘精神统一体’。例如某些宗教、哲学相信灵魂可以独存于肉体死亡以后,进而视之为不朽的精神实体。

盖承认灵魂存在,虽为许多宗教、哲学、社会学所主张,然论及其特质、本源、究极,则有极大之分野。有主张其与精神或心意等同义者,如灵魂生活(soul-life)一语,殆与精神生活、心意生活等义无有分别。而主张灵魂说(Soul Theory)者,若自其所说之身、心关系而言,则立足于二元论;若自精神之体、用关系而言,则立足于实体论。近世哲学出现现象论、现实论、唯物论等学说,则大抵反对灵魂存在而否定其为实有。

佛教本不说灵肉二元观、灵魂不灭论等。因释尊对灵魂与肉体之同异并不予以作答(即无记),亦即否定灵魂与肉体可截然划分为二之想法。佛教系由实践之主体而重视心的存在;此一存在论,系彻底立于心、物二者相关之立场,并不视一方为不灭之实体,另一方为生灭之假相,而认为心、物二者皆空,无自性可得。而当轮回转生之说被佛教采纳后,有关轮回主体之问题却引起佛教史上之重大论争,如南北朝时之‘神灭不灭论争’等;其结果则致使轮回主体呈现出一种犹如灵魂之色彩。

在基督教的教义中,灵与魂是分开的两个部分:

灵的定义:

在旧约中, 灵(spirit)的希伯来文是 rûwach,意义很广, 可表明气息(breath), 气(air), 风(wind), 或精力(strength)。它也指方向或方面(side, 译成“方”或“面”)。概括来说, 灵主要是指非物质的生命本质, 包括:

(a)无血肉之体的灵界之物如神, 天使, 魔鬼或邪灵。

(b)有血肉之体的人那里面非物质的要素(element)灵性或灵命。

(c)人那内灵命的性格或特征(character)在思想和情感上的表现, 所以灵也译作“怒气”; 胆气(即胆量)。

在新约中, 灵(spirit)的希腊文是 pneuma,原意也是风(wind)或气息(breath)[希腊文 pneô 是指呼气或吹气], 亦指像风一样眼不能见, 非物质及有能力的“灵”。灵是人的生命力(life energy)或生命的本能(life principle), 所以“叫人活着的乃是灵”。正如风虽是眼不能见, 但借其表现(风吹草动)可知其存在; 同样的, 灵虽是眼不能见, 但其存在也可借人内在灵命的各种外在表现来证明。而人有灵的最大证据, 莫过于人能进到灵界, 与灵沟通。所以圣经说神是灵, 只有在灵里, 人能真正的敬拜神和向神祷告。信徒与神的相交, 也必须透过人的灵与神的灵之间的相交。

魂的定义:

由于魂常被人误解, 产生不少混乱。在旧约中, 魂(soul)的希伯来文是 nephesh ,源自 nâphash (呼吸, breathing)。魂的意义很广, 普遍上可指:

(a) “内在的己/自我”(the inner self): (1)对人而言: 在这非物质的层面, 魂(和合本译作“心”)是有情感 ¾ 例如会有对食物的欲望, 会悲伤, 会愁苦, 会契合相爱; 但魂也有思想或意志 ¾ 例如会知道, 会想念, 会说(话)(指在思想上自语)。(2)对神而言:“我的(灵)魂”是表达“我”的另一种方式。因此提到神的“灵魂”( nephesh , 和合本作“心”)时, 是总括地包含了神的爱, 圣洁, 愤怒及信实等 (Colin Brown)。

(b) 肉身的生命(和合本作“命”), 包括动物;

(c) 有生命的“人”。

在新约中, 魂(soul)的希腊文是 psuchê,原意也指气息或呼气(breath)。在广义上, 这字的用法与旧约相同, 可指:

(a) 内在那非物质及眼不能见的自我(self)(注: 魂在和合本常译作“灵魂”); (1)对人而言: 这非物质的层面是有情感(和合本译作“心”)、思想和意志(和合本译成“意”)。概括来说, 魂可指整个性格(personality)。(2)对神而言:当神提到“我的灵魂( psuchê)”(和合本作“心”)时, 是表达“我”的另一种方式。

(b) 肉身的性命或生命, 包括动物;

(c) 有生命的“人”。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4
非常讨厌简单的问题弄那么长的理论来阐述!

这本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从哲学的划分很容易解释:一个是唯心论,一个是非唯心论(我不敢承认他肯定唯物,但至少不是唯心的)。

灵魂是唯心主义的产物,早在柏拉图时期就被大肆渲染过,没什么好说的;
心灵既属于主观意识,同时也属于客观存在,是一种不可见的实体。

灵魂是凌驾于物质之上的,而心灵则是物质和精神结合的产物。

如此而已。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7-12-15
灵魂是天生的,是最原始的一种力量。
心灵是你后天养成的,使你道德修养的体现。
你之所以不能区分它们,也许是因为心灵是从你刚出生就已经开始培养了,所以你不太能区分它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