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1、定义不同

民族唱法:民族唱法(意大利文:Nazionale cantanti)是由中国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惯和爱好,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歌唱艺术的一种唱法。民族唱法包括中国的戏曲唱法、说唱唱法、民间歌曲唱法和民族新唱法等四种唱法。

美声唱法:美声唱法(意大利文:Bel canto)喉头在保持吸气位置状态下,呼出气流吹响声带,使打开的共鸣腔体能够完全、均匀共鸣的歌唱方法。

2、起源不同

民族唱法:中国民族声乐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它产生于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吴越春秋》中记载的黄帝时期的“弹歌”,和《淮南子》中记载的“劳动号子”,是中国民族声乐的基本雏形。

它们的演唱形式多以吆喝、呐喊为主。严格地讲,中国古代民族声乐艺术的演进,就是从原始的劳动而产生的“号子”开始萌芽,到歌、舞、乐三结合的原始音乐形式的形成,后又演变成歌舞和各种戏曲、杂剧、曲艺及民歌等等,至到歌唱活动成为一门单独的艺术形式的发展过程。

美声唱法:美声唱法起源于欧洲,它的产生不仅与欧洲音乐的发展过程有着密切联系,而且作为人类文化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它同样也是社会、时代发展的产物。

3、特点不同

民族唱法:民歌唱法的特点是,声音听起来很甜美,吐字清晰,气息讲究,音调多高亢。民间歌曲源于人民之中,是我们民族的宝贵文化财富。中国有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习惯,不同的民族语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歌。

可以说,目前有的已形成了歌曲系列,如:茉莉花系列歌曲、摇篮曲系列歌曲、送情郎系列歌曲、山歌系列歌曲、号子系列歌曲等。有许多值得敬佩的音乐工作者,曾历尽艰辛的到祖国各地,跋山涉水去收集各种民间歌曲。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人能说,已收集整理完全。

美声唱法:美声区别于其他唱法的最主要的特点,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美声唱法是混合声区唱法。正如前面说过的,美声唱法从声音来说,是真声假声都用,是真假声按音高比例的需要混合着用的。

从共鸣来说,是把歌唱所能用的共鸣腔体都调动起来。这种唱法本身有他自己特有的“味道”,特有的音响特色。美声唱法所需要的歌唱乐器唱出来的歌声是有他特有的“味道”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民族唱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声唱法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06

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区别主要如下:

1、发声方法的不同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发声异同其最主要的特点,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美声唱法是混合声区唱法。声区是客观存在的,人声本来就有真声和假声两个机能存在,才得到宽广的音域。美声唱法从声音来说,是真声和假声都用,是真假声安音高比例的需要混合着用的。

真假声相混的混合声这种声型整个声区自下而上均为真假声混合,声音统一连贯,没有明显的换声点,许多演唱者把这种声音效果称为:“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假难分”,也可以被称为“天籁之音”。

民族唱法用的真声比例较多,对喉咙不利,所以美声唱法这种声型具有明亮、清脆、流畅的特点在民族唱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种声型演唱的作品范围广泛,除戏曲、曲艺、民歌外,对中国歌剧、近现代创作歌曲中民族风格较强的作品均适于演唱。因此,它被越来越多的民族声乐爱好者所采用,其优点是不受音域限制,又能保持民族风格特点,便于更多地吸收美声唱法的长处。

2、重视共鸣的运用

美声唱法是混合共鸣,声音真假混合,根据音的高低来分布某些部分的共鸣多一些,这样发出来的声音色彩就很优美。美声唱法唱歌剧时后边咽腔和鼻咽腔用得多,到高音也不掩盖。这种唱法强调头腔共鸣,强调高位置的唱法,注重在演唱过程中三个声区的统一,在头腔共鸣、口腔共鸣、胸腔共鸣这三种共鸣就是维持三个声区转换的基础,使其转换自然、自如、灵活、统一。

民族民间唱法头腔比较靠前,声音比较集中明亮,实际上,民族民间唱法是根据传统的声音美学观念偏爱这种嗓音色彩。民族民间唱法主要是按口腔共鸣应用技术进行歌唱。总之,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在歌唱共鸣理论和操作技术方法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共同点和现实差异,正是这些异同之处,构成了二者各具特色的唱法艺术风格特色和截然不同的歌唱艺术效果,使之领声乐艺术之风骚。

3、不同语言的区别

人类的语言是由两种音构成,就是元音和辅音。语言在声乐艺术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的重要性与呼吸基本不相上下。不论是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在歌唱中都离不开“语言”这个歌唱的基础。

歌曲的传神、动听一方面离不开旋律的感人、歌声的美妙,另一方面更离不开歌词内容即语言的表达歌唱的语言实际上是将说话、朗诵的语言艺术化地在时值、共鸣、空间、音域等方面进行夸张民族、美声两种唱法因处理“字”与“腔”的关系上依据各自语言文化的特征,而各有侧重。

美声唱法对语言这一环节也是很重视的,它对每一个元音都要求唱得清楚而圆润。每个语种都有它自己发音的规律,对于语言、语调都有严格的要求。从美声的嗓音训练体系及基本方法中得到证实。

美声唱法训练通常都开始于单纯元音的练习,以a、e、i、o、u这五个基本元音作为发声练习的基础,解决的就是元音的乐音歌唱技术。美声唱法对不同音区的元音各有技术侧重,中、低音区强调纯母音,而在中声区向高声区过渡时,则逐步采用母音转暗的方法,以确保声音的共鸣和音色美。

中国汉语比西欧各国的语言复杂得多,而发声和语言又有着紧密的联系。民族唱法汉字的基础元音也有a、e、i、o、u,如何唱好民族唱法其重要就是要将元音训练好,将元音唱好。字头比美声唱法咬得紧些、夸张些,“横”的感觉多些。民族唱法应该要取各家所长,补自家之短,便能更好、更科学地发展民族声乐。

4、咬字吐字的比较

正确的发声方法,吐字一定清晰。发声是决定吐字的重要基础。美声唱法的辅音咬字技术与我国民族民间唱法差别不大。他们很注重辅音的咬字力度和喷口速度,两种唱法在咬字力度的紧张度和喷口速度的快慢上略有差异。

由于美声唱法把元音位置放在口咽部位,因此对辅音的读法必须有所改变,以便实现辅音到元音的迅速过渡,把靠前的辅音转移到靠后的元音位置上,所以咬辅音力度相对松一点,咬合时间短一些。

另外还需作相应的口型调整,强调牙关的开启和口腔的纵向打开,这种辅音咬字技术,既照顾到了辅音的形态和字音的准确、清晰,又可以兼顾到元音发声技术。美声唱法极为重视元音的歌唱技术,“如果母音不好,歌声就要受到不良影响”。母音是由发自声带的基音振动和发自共鸣器官的泛音混合而成的。

民族唱法的吐字一直被放在首要地位上,民间唱法极为重视吐字的技术。汉字的吐字咬字要收声归韵,严谨准确,真切清晰,强调“以字带声”,只有字“正”了才会“腔”圆的观点。

根据咬字的过程及特点,一个汉字可分解成字头、字腹、字尾的不同结构。字头是有声母和介母组成,字腹是韵母组成,字尾是声音和韵母组成。民族唱法强调在歌唱中,字头要准确简练而清楚,字腹要圆润响亮和保持稳定状态,字尾要明确清晰和到位,也就是上面所说的“字正腔圆”。

扩展资料:

唱法联系

美声、民族和流行唱法的演员都要求良好的气质与形象以及良好的艺术修养。作为一个歌唱演员,必须具有良好的个人气质与形象,在舞台上的表现的大方得体,并通过良好的声音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

央视歌手大赛已经开展了十二届,在最近几届大赛里面都加入了综合素质以及音乐基础理论的考试。这些都在提醒现在的歌唱演员要注意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因此,三种唱法都要求有良好的音乐修养、艺术修养、文化与道德修养。此外,对通俗歌手来说,应要求他们具备很强的即兴发挥的创造能力,要求他能歌善舞,并具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表演技巧与观众交流的能力。

二、三种唱法都要以良好的气息及共鸣腔体,准确的咬字,对歌曲内涵准确的把握为基础。中国的语言文字很特殊,一个字一个音节,而外国语言既有一字一音节的,也有一字多音节的,情形有很大的不同。

一般说在三种唱法中,都要求用普通话演唱,口齿清楚,咬字准确。重要的是要研究歌词,弄清词意,以求正确地表达歌曲的内容。歌曲就是要让听众根据歌词以及音乐的意境去体会作者的情感表露,如果歌词都听不清楚,还谈什么欣赏歌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唱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3

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区别:

1、呼吸的运用

美声唱法中呼吸是非常重要的,歌唱的呼吸跟自然呼吸是有区别的,针对呼吸的重要性,美声唱法认为呼吸是发声的原动力,它的气息以“连贯”为宗旨。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它要求吸气深,横膈膜联合操纵,按歌唱的需要,使气息冲击声门。

民族唱法也重视气息运用对歌唱发声的重要作用,要求气沉“丹田”,即用横膈膜呼吸。民歌手中,有意识运用深呼吸的人不多,由于某些风格的需要,大多利用胸式呼吸。

2、发声方式的区别

美声唱法要求喉头下降,保持在吸气时的低部位,喉咙打开,特别要把喉咙低部打开,发音管拉长,稳定喉器。认为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开喉是发声的关键。从声音来说,是真声和假声都用,是真假声安音高比例的需要混合着用的。

民族唱法认为喉咙打开的大小或喉位的高低,应就作品风格的需要而定,不能千篇一律地要喉咙开大,允许喉头上下挪动,唱山歌或某些风格性作品时,喉头可上移。民族唱法较美声唱法的喉位略偏高喉咙打开得也较小些。民族唱法多采用真声。

3、共鸣方面的对比

美声唱法讲究混合共鸣,声音真假混合,强调整体歌唱感,整个声区充分发挥共鸣作用,要求声区统一,转换音区不能有痕迹,因此音量大,穿透力强,不必借助麦克风来扩大音响。民族唱法多用局部共鸣,允许中间换气,形成独特风格。

民族传统唱法头腔比较靠前,声音比较集中明亮,称头腔共鸣为“脑后音”,胸腔共鸣为“膛音”。主要是按口腔共鸣应用技术进行歌唱。

4、声音走向的比较

美声唱法,声音成管状,竖向运行,即声音从喉室发响后经过喉腔、口咽腔,往上通过鼻咽腔到上部共鸣腔体(鼻腔、额腔蝶腔)后再送出来。主张声音从后面上去到头顶,如同一条抛物线,声音的穿透力很强。

民族唱法要求明亮的音色,因此声音的走向普遍靠前。追求声音亲切、自然、直接,也讲究高位置,忌“窝”着唱或“包”着唱。

5、音域的不同

美声唱法由于上下声区贯通,音域展衍最快,一般能达到两个八度,甚至三个八度。民族唱法,作品音域一般不宽,但也有些山歌上下流动很大。

6、咬字部位的异同

美声唱法注重辅音的咬字力度和喷口速度,要求声音圆润柔和,音色偏“暗”咬字部位稍靠后,母音讲究“圆”嘴巴呈圆形。强调牙关的开启和口腔的纵向打开,这种辅音咬字技术,既照顾到了辅音的形态和字音的准确、清晰,又可以兼顾到元音发声技术。

民族唱法极为重视吐字的技术。汉字的吐字咬字要收声归韵,严谨准确,真切清晰,强调“以字带声”,只有字“正”了才会“腔”圆的观点。母音发音较靠前,声音反射至硬腭部分,嘴巴呈扁平状,嘴角向两边分开,让字吐得更清楚。

扩展资料

美声唱法演唱的种类比较多,且各自有其演唱风格,其中包括咏叹调,宣叙调,咏叙调,康塔塔等。美声唱法被认为是人声最大潜力的发挥,声音只是美声唱法歌唱中的一部分,语言美、旋律美、表现风格美、演唱者以独创性表现音乐的自我展示的能力等,都是美声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民族唱法包括的范围比较广泛,如民歌唱法,各种说唱艺术,各种戏曲唱法,民族新唱法等。民族新唱法在继承优秀的民族演唱传统基础上,在声音训练上,大胆向美声唱法学习,注意真假声结合的混声唱法的运用,同时也注意到真声色彩的发挥,充分发挥人声各腔体的共鸣效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8-19

1、唱法不一

美声唱法多采用鼻咽腔作其共鸣上的调节,一般喉头位置放得较低,咽喉部位较大,声音通道放舌咽壁的上下部位,发音管尽量放宽拉长,以得到基音最大的共鸣;民族唱法是以真声为主,大多采用腹式吸气法,气吸得深,但量少,而形成的吸气管道比较长,不利于高、中、低声音的统一。

2、声音走向不一

美声唱法主张声音从后面上去到头顶,如同一条抛物线,声音的穿透力很强,即声音从喉室发响后经过喉腔、口咽腔,往上通过鼻咽腔到上部共鸣腔体(鼻腔、额腔蝶腔)后再送出来;民族唱法要求明亮的音色,因此声音的走向普遍靠前。追求声音亲切、自然、直接,也讲究高位置。

美声唱法如图:

民族唱法如图:

3、呼吸运用不一

美声唱法认为呼吸是发声的原动力,气息以“连贯”为宗旨。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要求吸气深,横膈膜联合操纵,按歌唱的需要,使气息冲击声门;民族唱法要求气沉“丹田”,即用横膈膜呼吸。民歌手中,由于某些风格的需要,大多利用胸式呼吸。

4、起源不一

美声唱法起源于欧洲,古罗马帝国当时的教会演唱圣诗和朗诵《圣经》,成为了最早的合唱形式;民族唱法的起源是中国古代民族声乐艺术的演进,从原始的劳动而产生的“号子”开始萌芽,到歌、舞、乐三结合的原始音乐形式的形成,后又演变成歌舞和各种戏曲、杂剧、曲艺及民歌等。

5、共鸣不一

美声唱法讲究声音混合共鸣,真假混合,强调整体歌唱感,要求声区统一,转换音区不能有痕迹,音量大,穿透力强,不必借助麦克风来扩大音响;民族唱法声音多用局部共鸣,允许中间换气,形成独特风格。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6
民族唱法 比较甜美 声音也比美声要细
美声唱法 技巧性比较高 底气要很足 通俗一点就是 嗓子的管道要开很大
美声的声音比较靠后 而且较浑厚 民族的声音比美声的要稍微靠前一点
个人认为 现在的传统美声已经没有什么市场了
现在唱的歌大部分都是声音中含有美声的技巧 但是还有点偏民族。

以上只是个人意见 仅供参考。谢谢。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