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艺术,它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随着小学语文新课改的实施,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精彩课堂是每一个教师梦寐以求的期待。教师要创设语文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学生的视野宽起来,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陶冶小学生的情操,追寻语文本色,努力创建“富有活力”的精彩语文课堂。
一、“境”中情动,在“动感磁场”下自主探索
学生一旦对教学内容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的活动中,并从活动中产生乐趣,而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的各种活动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标志。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情境教学是让学生产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因此,课堂上我总是合理创设和充分利用各种情境。低年级的课文短小精悍,在阅读教学中,我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在朗读的同时也在接受美的熏陶,说话训练与朗读训练紧密相连,尤其是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感知,读明白了,文章中的意思自然也就出来了,如我在教《江南》时,作了如下设计:(配乐,师描述并贴“江南”的图画;生闭上眼睛根据描述做动作,想象)让我们一起跟着小姑娘,坐着小船,荡漾在江南美丽的水乡,鱼儿在水中嬉戏,伴随着优美的古筝乐曲,孩子们的头脑中不时地出现一幅美丽的采莲图(贴上小女孩)。师问:小姑娘看见了嬉戏的鱼儿,说话训练:我坐在小船上,看见……。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后,反复指导朗读课文第二句。在这样富有童趣的情境中读读练练;诵读感受语言美,学生读得美美的,并很快悟出其中之意;说话时想象意境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说话:鱼儿、青蛙、莲花、鸭子一一闪现在他们眼前,这样扎实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二、品词析句,激发想象
小学语文学习的根本其实就是形成一种习惯、一种意识。品词析句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领悟文章主旨,激发想象。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抓住点睛之笔,窥作者心灵之语。一篇优美的文章,其丰富的人文色彩、情感态度往往可以通过在一个字、一个词体现出来。学生在反复的揣摩中,细细体味词句蕴含的意境,感悟、体验、理解文本思想的“高处”、文笔的“妙处”,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在教学《丑小鸭》时,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词语有深刻的理解,并最终使词句内化为学生生命活动的“生机勃勃的细胞。”在理解“丑小鸭被欺负”的情景时,让学生边读边画出描写丑小鸭受欺负的词语。学生很快找出:“咬、啄、讨厌”是写丑小鸭受欺负的,而其他同学补充道:“孤单、钻出、离开。”教师表扬学生很会抓关键词。丑小鸭的哥哥姐姐们是怎样咬它的,公鸡是怎样啄它的,养鸭的小姑娘又是怎么讨厌它的?让学生依据文中插图进行大胆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图意。课件出示:天空中一群美丽的白天鹅翩翩起舞,丑小鸭想到了什么?文中用什么词描写丑小鸭这种心情的?“又惊奇,又羡慕。”它心里想:哇,我要有这么美多好!品词析句拨动了学生内心的“琴弦”,使学生进入角色。通过反复比较,细心揣摩、品词赏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独特魅力,锤炼小学生的语感,理解作者隐藏在语言文字背后的内心世界。
三、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小学生有着活泼好动、爱模仿的性格特点,所以,若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开展一些适合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课堂活动,便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课堂的教学成效。比如,在学习《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依据课文内容,将其编排成一个小型的剧本,里面设定不同的人物和台词,然后,在班里选取几名学生,让他们对剧本中的人物角色进行扮演,如雨来、李大叔、鬼子等,因为活动形式比较新鲜、有趣,学生立即产生了参与兴趣,我挑选出来的几位学生,自然也是十分卖力,将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表演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这样,我通过在班里开展角色扮演活动,一方面使语文课堂变得精彩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一方面使学生的切身体会了文中所描述的战争年代人们的生活,学习了小英雄雨来的品德,从中受到了深刻的爱主义教育。
四、运用多种手段,探寻语文本真
1.媒体渲染,点燃兴趣。多媒体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信息海量,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把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和声音等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小学生面前,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学习环境。兴趣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运用多媒体变枯燥的语文学习为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乐中,使课堂精彩生成,学生享乐语文,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为了让学生清楚小蝌蚪的成长经过,教师利用Flash动画把小蝌蚪长成小青蛙的过程呈现在大屏幕上。然后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佩戴头饰进行表演,孩子们在观看动画之后,争先恐后地抢角色表演,表演中孩子们特别认真,无论是演主角还是配角,甚至是演跑龙套的演员,都在竭尽全力地展示自己的个性。不断改进动作表情。把小蝌蚪、鲤鱼和小乌龟以及青蛙表演得活灵活现。这样的表演情境,既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思路开阔,放松心情,陶冶情操,激发灵感和兴趣。主动参与语文学习活动,教师要抓住时机,把小学生的思维从感性升入理性,达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2.动手操作,返璞归真。语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唤起学生的语文兴趣,使语文课堂散发出其独特的魅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就告诉我们小学生多动手操作能够促进智力的发展。动手操作调动了小学生的多种感官,手脑并用。动手操作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建立起表象思维,促进小学生的直观学习,使书本内容真实化、生活化。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丰富语文课堂意象,体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色,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形象,返璞归真。如:在教学《曹冲称象》以后,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交流试验的结果,在组内评议、质疑、讨论,想办法验证课文所说的办法是否科学。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这样不仅有趣,还构建了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了语文知识,发展了语文能力。学生只有从课本走向生活,才能真正体验到语文学习的真谛,获得语文学习的成就感。不断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小学语文课堂不断绽放出美丽夺目的光彩。
五、完善评价,使学生乐学、勤学
在课堂上,我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对学习成绩困难的同学我会特别关注。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的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加以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产生自信,提高学习的兴趣。如不错啊、你真棒啊、你真聪明啊。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如在练习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将会奖励“小红花”,给学习困难的学生,有时还主动与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学生得到我的奖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越来越高了,就会更加努力地去发现问题,发挥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从而摆脱不想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极大地发展了创新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无止境的,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树立合作竞争意识,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打造阳光课堂,彰显语文魅力,张扬学生个性,不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