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如题所述

最近我们对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情况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除了积极的成果以外,发现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违背了语文课程改革的目的要求,正在阻碍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呢?
  第一,陈旧式。陈旧式教学方式主要指的是一种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教学方式。即大家常说的“满堂灌、注入式、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它的教学特点是通过教师对课文认真细致的分析,来得出关于课文内容的一些结论。这种课往往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但实际上教师是在演戏,学生是在看戏,戏一演完,得到的是抽象的结论。因为它以教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学,用这种教学方式教学的最大弊病是剥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还有,我们有些教师总是试图通过讲析让学生理解一些东西,其实语文教学不仅仅局限于理解,语文教学中还含有大量的形象思维,并伴随着浓重的感情因素,课文的特点应该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感受的唯一途径只有让学生读(自主学习),除此以外的任何人和物都无法代替。
  第二,修补式。修补式教学方式指的是一种陈旧式教学方式加X的对陈旧式教学方式进行了修补的教学方式。其中的X可以是学生讨论,或是师生问答谈话,或是课堂练习,或是其他的学习活动。如果X是学生讨论,那么,这种修补式教学方式就是教师运用80﹪左右的时间“满堂灌”,再用剩下的20﹪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展开小组或全班讨论。这种教学方式也可用“满堂灌+X”来表示。它的特点是上课先老师灌输,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以老师灌输为主,学生参与为辅,实质上是陈旧式教学方式的变种。
  第三,“一刀切”的小组讨论式。教师一上课,首先板书课题,叫学生读课文,然后向全班学生提出几个要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立刻分组讨论。小组讨论结束,接着各小组派代表向教师和全班同学汇报本组讨论的结果或由教师随意点几个学生分别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上述学生汇报或回答教师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时地插话,使学生回答的问题不断地趋于正确。最后教师对本节课所讨论的问题作一小结。教师认为这样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甚至成了目前语文各类评优课、公开课的“时髦”。这种课同样违背了语文教学的规律。脱离文本进行分析讨论,实际上是游离于“根本”,学生脱离了语言文字的熟练掌握,任何讨论都没有效果。还有:
  1、学生在小组讨论之前并没有阅读课文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每个学生都是在无准备的状态下参与小组讨论的。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也没有时间去认真阅读课文和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小组讨论时就出现了少数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发言积极(“满组灌”),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瞎附和凑热闹的情况。由于学生讨论前没有对所讨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以小组讨论代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因而学生小组发言的质量极低。
  2、这种小组讨论是“一刀切”的小组讨论。不顾每个学生是否需要讨论和小组讨论的情况如何,统一宣布全班小组讨论开始,统一宣布全班小组讨论结束。把小组讨论等同新课教学,就是搞形式主义,达不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3、以小组代表的发言或随意请几个学生的发言来证明全班学生已经正确解决了教师本节课所要求学生解决的问题是不科学的。因为一个学生的正确发言不能代表全组或全班每一个学生都正确地解决了问题。有时教师为了能快点顺利完成教学活动,特意请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回答问题,这表明这样的教师上课搞的是“花架子”,视多数学生的学习效果于不顾。在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往往要通过不断地插话,以达到纠正学生发言的片面性的目的。这说明通过“一刀切”的小组讨论,即使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也很难达到教师的教学要求。
  第四,师生对话问答式。教师一上课,首先导入新课,然后提出本节课应解决的若干问题,接着要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文。但是,学生阅读课文只一会儿,教师就宣布停止看课文,并开始点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教师念一个问题,就点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一个问题。站起来的学生如果回答问题有片面性,教师就通过与这个学生的对话,纠正这个学生回答内容的片面性。如果站起来的学生不会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就另点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如此这般,学生回答完了教师的提问,这节课也就上完了。像这样的语文新课程教学,有以下几点弊病:
  1、教师给学生自学课文的时间太短,而且是“一刀切”地开始自学,“一刀切”地停止自学,全然不顾多数学生是否学懂了课文,是否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独立思考。
  2、问答式的师生对话,学生完全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的探究学习。满堂问其实变成了满堂灌。
  3、整个教学过程师生一直在对话,看起来教学活动在连续地进行,但实际上只有少数学生有机会参与对话,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问答式不等于启发式。
  4、师生一问一答,参与对话的一个学生弄明白了一个问题,并不代表全班学生都明白了这个。参与对话的一个学生弄明白了一个问题,并不能等于这个学生弄明白了教师提出的所有的问题。
第五,师生谈话串讲式。教师一上课,首先板书课题,然后教师开始讲课,教师一边讲解课文,一边不时地突然从课文中提出一个问题来问学生。有时要求一个学生回答,有时要求全班学生齐声回答。教师还经常要求学生回应自己的讲课,问学生“对不对”、“是不是”,学生回答“对”、“是”,教师又继续讲下去。如此这般教师一直讲到下课为止。这样上课,看起来整堂课师生都在交流,但实际上是“满堂灌”的变种,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的影子都看不到。任何高效率的师生互动,都应以学生的有效独立思考为基础。
  第六,满堂动热闹式。以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形式代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也叫杂乱拼凑式教学方式。用这种教学方式上课,课堂上的表现一般是这样的:一会儿教师讲解,一会儿教师提问学生齐答,一会儿学生发问教师回答,一会儿教师提问学生站起来个别回答,一会儿教师提问学生小组讨论,一会儿教师自问自答,一会儿师生对话……这种教学方式的特点是,整个教学过程课堂上显得很热闹,但仔细观察起来,真正参与的学生还不到三分之一,大多数学生只是配合着教师的意愿被动地凑热闹而已。即使是参与的学生,也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自己并没有什么学习的自主性。这种教学方式虽然看不到“满堂灌”了,看上去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变成了无规则的“满堂动”。过分无序的热闹活跃,就会走向反面。这种教学过程,学生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个体学习,自主探索,因为学习的自主权并没有真正还给学生。这无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第七,多媒体式。这种教学方式滥用多媒体技术,用教学手段的翻新来代替学生对文本的感受。我们并不反对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但运用不当很容易把语文课引入一个新的误区。例如,一位教师教《时间和空间的旅行》,他使用了大量的动态和静态的图片,帮助学生筛选文中的信息。学生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看天体影像,而没有时间看课文,这难道不像一节物理课吗?我们教学此文,是通过自然科学的文章使学生获得一种理解自然科学书面材料的能力,感受自然科学的语言和结构,获得写作自然科学文章的能力,而那些动态和静态的图片对学生学自然科学文章的目的没有多少帮助,多媒体技术岂不得不偿失?
  以上七种违背语文课程改革目的要求的教学方式,其中第三、四、五、六、七这五种被一些还没有真正转变教学观念的人称之为“改革型”,理由是这五种教学方式不搞“满堂灌”了。因此,这五种教学方式正在一些实验新课程的学校传播。当前,有不少地方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不知所措,又迫于形势的压力,就搞形式主义,课堂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其实是做表面文章,因而这些地方正在出现教学质量下降的趋势,这种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并应得到及时纠正。
  当前语文新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除了上述七种教学方式外,还有四种违背课程改革目的要求的表现:
  第一,口头上改,行动上不改。这种人口头上称赞课程改革,上起课来还是陈旧式。
  第二,有人来检查改,平常不改。这种人平时上课“满堂灌”,有人来检查就被迫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不负责地临时加以拼凑。
  第三,上公开课改,独自上课不改。这种人独自上课老一套我行我素,上公开课逼上梁山非拼凑一番不可。
  第四,优质课评比改,评完后不改。这种人参加优质课评比不能不改,他们在课前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目的要求和优质课评比标准,并以此为根据请同事们帮助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但是评比完后仍然不改。为什么当前语文新课程教学会出现上述七种违背课程改革的目的要求的教学方式和四种不正常的表现呢?究其主要原因有三个:
  第一,教学观念没有更新。不少参加课程改革的领导和教师,由于本身头脑中的陈旧教育思想根深蒂固,虽然经过培训,学了很多道理,但只是走了过场,对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学规律以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并没有真正领会,更谈不上系统掌握,当然陈旧的教学观念就不可能得到实质性地更新。因此,这些人在行为表现上仍然受到旧的教学观念的支配,指导他们教学实践的仍然是旧的教学理论。
  第二,不明白如何操作。有的学校领导教师虽然参加过课程改革培训,但只知道实施新课程教学有些什么要求,而不知道应如何去实现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只知道实施新课程应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工作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教学结构系统,而不知道如何去变革,更不知道新教学过程的操作方式。满脑子都是应该怎样的要求,而不知道到底怎样实现这些要求。一句话,不明白什么是实施新课程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有的教师用陈旧式、修补式或满堂动热闹式等教学方式实施新课程也就不奇怪了。
  第三,许多具体的认识问题没有解决。按照教育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实施新课程改革应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但由于有的地方培训不到位,不少参加新课程实验的教师不是“先立后破”,而是背着许多没有解决的具体认识问题的包袱上岗。思想认识问题没有解决好,肯定上不好新课程的课。例如,不少教师认为在语文新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学习形式只有小组合作学习一种。其实,在新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形式有两种,除了合作学习以外,还有学生个体的独学(学生个体独自进行的各种学习活动,阅读课文、思考问题、作业、做实验、上网学习、社会调查、查阅资料、写学习小结等)。上述两种学习形式,独学是基础,是学生进行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的基本形式。合作学习实质上是为学生的独学服务的。学生在独学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得到帮助,但他人的帮助只是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还应认识到,任何合作学习的成果,都是通过参与合作学习的每个成员的个体的独学,以有效的独学为基础取得的。如果学生对所讨论的问题没有先进行认真的独立思考,没有思想准备就参与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对所讨论的问题不能作有效的思维,这种合作学习便收效甚微,甚至是无效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5-19
1、太多作业,学生压力重。
2、上课气氛不活跃,死气沉沉。
3、”填鸭式“教学。
4、没有自由讨论的空间。
5、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1-22
人文性和工具性达不到统一;应试教育现象严重。
第3个回答  2012-01-04
学生不乐学好学,自主性不高、懒惰
第4个回答  2011-12-03
素质教育实施来实施去还是应试教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