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字的来历

拜托啦...这是老师叫查的..
短一点

1、孔子姓名的由来

孔子是神国公孙嘉的后代,公孙嘉字孔文。我国古人有的以祖先的“字”为姓,如鲁公子牙字叔,他的孙子就叫叔得臣。孔子也是近这种方式为姓的。故姓孔。

为什么人们叫孔子为“孔老二”呢?原来,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鲁国的一个将军,他原有九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这仅有的一个儿子是个瘸子。在当时男尊女卑的情况下,叔梁纥当然很不满意。于是,他就和妻子一起到曲阜东南的尼丘山求天神另赐一子。

后来,果然又生下了孔子,叙梁纥以为这是在尼丘山上求来的,就给他取名为孔丘,字仲尼。“仲”字是排行,表示“第二”的意思,因为孔子是叔梁纥的第二个儿子,所以人们又叫孔子为“孔老二”。

2、李白名字的由来

相传李白到七岁时还没有正式的名字。原因是他在“抓周”时,抓了《诗经》这本书,这不但喜坏了他父亲,而且也难坏了他父亲。他想:如果儿子长大成了诗人,若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好名字岂不遗憾?于是,越往诗人的名声方面想,越发对儿子取名之事慎之又慎了,故此一拖多年没有定名。

这年春天,李白一家在家院中游玩,他父亲想作一首春日的七绝诗,有意考考儿子的本事。他咏了两句:“春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后就说:“后面的诗句我想不出来了,由你们母子二人续上吧。”

李白的母亲想了一会道:“火烧杏林红霞落”,她的话音刚落,李白就用手指李树,脱白说道:“李花怒放一树白。”

他父亲听后,连声叫好,忽然心里一动:这句诗的头一个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吗?这最后一个“白”字不正说出了李花圣洁高雅吗?于是,他当即决定儿子的名字就叫李白。

3、孙中山名字的由来

1896年9月,日本青年宫崎滔天、平山周,经过许多曲折,在日本横滨中国革命志士陈少白的寓所,见到了孙文。孙文谈及革命时,其慷慨激昂之情,犹如深山虎啸。他俩被孙文的革命热情、见识和抱负深深感动,决心帮助孙文,并为他的生命安全担忧,劝他暂时留驻日本。

孙文同意后,宫崎和平山就陪同孙文找旅馆。他们绕过日比谷公园,路过中山候爵府邸,来到“对鹤馆”旅馆,并由平山替孙文代笔登记。

当时,孙文处于流亡之中,不便公开姓名身份。填写什么好呢?平山执笔踌躇一番,忽然想起刚才走过中山候爵府时看见的那块牌匾,于是就在旅馆簿上写下了“中山”两字。但按日本习俗,中山只是个姓,还得有一个适当的名字才好,平山又踌躇起来了。

正在这时,孙文接过登记簿,在“中山”两字下面添上了一个“樵”字,笑着对平山说:“我是中国的山樵。”这就是孙中山名字的由来。

4、鲁迅名字的由来

著名史学家候外庐同志在一篇文章中,对鲁迅之所以取名鲁迅,作了如下解释:一般人把迅字解释为“快迅”,是不确切的。迅字《尔雅?释兽》云:“牝狼,其子激,绝有力,迅。”

注云:“狼子绝有力者,曰迅。”“缴”即激,从犬言兽性,从水言水性。都是激烈的意思。鲁迅的鲁,取自鲁迅的母亲的姓。迅,古义的狼子。鲁迅的字义可理解为牝狼一个有勇力的儿子。

鲁迅为什么要以狼子自居?他曾说过自己甘做封建制度的逆子贰臣。从历史的逻辑上看,这个名字反映出他前期思想上,刻印着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勇敢的叛逆精神。

5、陶行知名字的由来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先生原名文浚,他早年信奉王阳明的知行说,遂把“文浚”改为“知行”。

后在教育实际中认识到自己年轻时信奉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谬误,转而笃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于是把名字改为“行知”。表明着他从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向唯物主义的转化和发展。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30
徐悲鸿

  徐悲鸿原名徐寿康。他幼时由于家境贫寒,衣着俭朴,也没有进过正规学校,常遭到别人的冷落。后来为了在社会上谋生立足,他想进“洋学堂”读书,但父亲拿不出钱。于是他便向别人借,这使他感到前途渺茫,世态炎凉,不禁悲从中来,犹如鸿雁哀鸣,遂改名为“悲鸿”。以后他
一直以此自励,发奋学习绘画,终于成为一代艺术大师。

郭沫若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因为他的家乡四川省乐山有两条水:一条是沫水(即大渡河),另一条是若水。他少年时饮二水长大,所以其后发表新诗时,就用了“沫若”这一笔名。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0-29
李白。 相传李白长到七岁还没正式的名字。有一天,他的父亲名送了一首诗:春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火烧杏林红霞路……李白听了,用手指着李树,脱口说道:李花怒放一树白。他父亲听后,连声叫好,突然心里一动,这句诗的头一个字不正好是自己家里的姓吗?最后一个白字正说出了李花的圣洁高雅吗?于是,他当即决定儿子的名字就叫李白。
第3个回答  2019-11-13
第4个回答  2011-10-31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第一,充
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因“大礼仪”廷杖削籍,远戍云南永昌卫(今
保山),卒死贬所。天启朝追谥“文宪”。著有《升庵词》。慎为明中叶文学
大家,命运蹭蹬,老境凄凉。其词藻丽其外,凄咽于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