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诗句中“不上船”是说李白因酒醉不肯上船的意思。
有一次,玄宗在沉香亭召他写配乐的诗,而他却在长安酒肆喝得大醉。范传正《李白新墓碑》载:玄宗泛舟白莲地,召李白来写文章,而这时李白已在翰林院喝醉了,玄宗就命高力士扶他上船来见。
原诗: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斗酒 一作:一斗)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释义:
贺知章酒后骑马,晃晃悠悠,如在乘船。他眼睛昏花坠入井中,竟在井底睡着了。
汝阳王李琎饮酒三斗以后才去觐见天子。路上碰到装载酒曲的车,酒味引得口水直流,为自己没能封在水味如酒的酒泉郡而遗憾。
左相李适为每日之兴起不惜花费万钱,饮酒如长鲸吞吸百川之水。自称举杯豪饮是为了脱略政事,以便让贤。
崔宗之是一个潇洒的美少年,举杯饮酒时,常常傲视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树临风。
苏晋虽在佛前斋戒吃素,饮起酒来常把佛门戒律忘得干干净净。
李白饮酒一斗,立可赋诗百篇,他去长安街酒肆饮酒,常常醉眠于酒家。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为诗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称是酒中之仙。
张旭饮酒三杯,即挥毫作书,时人称为草圣。他常不拘小节,在王公贵戚面前脱帽露顶,挥笔疾书,若得神助,其书如云烟之泻于纸张。
焦遂五杯酒下肚,才得精神振奋。在酒席上高谈阔论,常常语惊四座。
扩展资料:
这首诗大约是天宝五年(746年)杜甫初到长安时所作。史称李白与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俱善饮,称为“酒中八仙人”,都在长安生活过,在嗜酒、豪放、旷达这些方面彼此相似。杜甫此诗是为这八人写“肖像”。
此八人中,第五位苏晋已于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去世,贺知章也已于天宝三年(744年)去世,李白也已离开长安,由此可见他们八人虽然都在长安呆过,但并不是同时在长安饮酒,而是杜甫把他们结合起来的,属于追叙诗歌。
第一位仙人贺知章,是我们熟悉的唐代大诗人,也是他第一次见到李白,便称其为“谪仙人”的。贺知章喜酒,杜甫在此诗中描写他饮酒醉态,骑在马上,摇摇晃晃。
第二位仙人是汝阳王李琎,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侄子。说他饮了三斗酒才去朝见天子。
第三位仙人是左丞相李适之,据《唐书》本传记载,李适之于天宝元年(742年)八月为左丞相,天宝五年(746年)四月,为李林甫排挤后罢相。他乃作《罢相作》,诗云:“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据此,可证明杜甫此诗作于天宝五年四月以后。
第四位仙人是崔宗之,其袭封齐国公,历任左司郎中、侍御史,与李白也是好朋友,杜甫在此诗中把崔宗之说成是一个玉树临风的潇洒美少年。
第五位仙人是开元进士苏晋,曾为户、吏两部侍郎。他一方面吃斋,一方面又贪杯,所以说他醉酒后爱逃禅(不守法戒)。
第六位仙人就是大诗人李白了,杜甫描写李白的此四句又让后人往往拿出来单独成诗,因为形容的实在太好了,写李白把天子也不放在眼里,一斗酒就能写出百篇诗来,谪仙人真是豪放至极。
第七位仙人是“草书之圣”张旭,描写其每次大醉,呼叫狂走才下笔,其狂放不羁的醉态跃然纸上。
第八位仙人是布衣焦遂,名迹不见他书,唯袁郊在其传奇小说《甘泽谣》中有:“陶岘,开元中家于昆山,自制三舟,有前进士孟彦深、孟云卿、布衣焦遂,共载游山水。”孟云卿也是杜甫的诗友,杜甫在长安时,大概也和焦遂有过交集。
介绍完这八位仙人,读者大概也明白这八位仙人的排序门道了吧,此八人,贺知章资格最老,岁数也最大(比李白大41岁,比杜甫大52岁),所以放在第一位。其他人便按官爵,从王公宰相一直说到布衣。
杜甫在此诗里唯独写李白比别人多写了一句,这并不是李白官大,也不是两人私交深厚,而是因为这八人中,李白最伟大,故把李白作为重点,这四句也是此诗中最耀眼的四句。
杜甫写《饮中八仙歌》时,正值开元盛世,终结这种盛世的“安史之乱”还没有爆发,杜甫因而生动地为我们再现了盛唐时文人士大夫们乐观、豁达的精神面貌。
《饮酒八仙歌》把八位酒仙喝醉的神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其中代表人物便是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四句写李白好饮、狂放、潇洒,也写出了李白酒一下肚,诗兴立刻泉涌而来的才华——李白只要喝下一斗酒,就能作出百篇诗来。
就算在天子面前,也敢自称酒中仙,表现了李白不畏权贵,豪放不羁,傲视王侯的一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饮中八仙歌
意思是: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为诗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称是酒中之仙。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饮中八仙歌》。
节选如下: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译文如下:
李白饮酒一斗,立可赋诗百篇,他去长安街酒肆饮酒,常常醉眠于酒家。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为诗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称是酒中之仙。
张旭饮酒三杯,即挥毫作书,时人称为草圣。他常不拘小节,在王公贵戚面前脱帽露顶,挥笔疾书,若得神助,其书如云烟之泻于纸张。
焦遂五杯酒下肚,才得精神振奋。在酒席上高谈阔论,常常语惊四座。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根据新、旧《唐书》的《李适之传》及《玄宗纪》,李适之罢相是在唐玄宗天宝五载(746年)四月,则此诗最早亦必作于天宝五年四月之后,时杜甫初至长安。
史称李白与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俱善饮,称为“酒中八仙人”,都在长安生活过,在嗜酒、豪放、旷达这些方面彼此相似。杜甫此诗是为这八人写“肖像”。
作品赏析
《饮中八仙歌》的情调幽默谐谑,色彩明丽,旋律轻快。在音韵上,一韵到底,一气呵成,是一首严密完整的歌行。在结构上,每个人物自成一章,八个人物主次分明,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彼此衬托映照,有如一座群体圆雕,艺术上确有独创性。正如王嗣奭所说:“此创格,前无所因。”它在古典诗歌中的确是别开生面之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饮中八仙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