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2-02-07
我国目前中学生人数高达7300万,中学生消费状况也越来越受社会关注,在中学生消费中有许多问题,足以引起中学生朋友和家长们的重视。
零点公司调查:7300万中学生消费什么?
我国目前有7300万中学生,因此,他们的消费趋向及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力是市场走势的重要参数。最近,零点调查公司和北汽福田公司对北京、保定、上海、苏州、广州、佛山6市的1589名初一到高三的中学生进行了消费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每年的零花钱人均为800多元,主要用于购买零食(包装食品和饮料)和文化用品(文具、书报、磁带、VCD);男生乐于去运动场所和书店,女生则是书店和商店;对体育用品的名牌印象集中,购买自己的衣服、零食、自行车、杂志、VCD、录像带和卫生用品基本自主,晚餐、看电影和出外游玩对家长有较大影响力;读报方面,以晚报和电视节目报接触率高;中学生印象深刻的广告则是自己喜欢的明星尤其是冷漠、酷的女影星。
中学生“人情消费”知多少?
激动网讯据哈尔滨日报道,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在中学校园里,没有送过礼的同学很少。男生多采取是清吃饭,而女生则以送小饰品、小工艺品、小玩具为主。每个学生一年用在“人情消费”至少几十元,有的甚至要花几百元。据了解,这些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向父母要。
学生:这是“礼尚往来”,没办法。
一位初二女同学说,自从上了中学之后,“人情消费”比从前多多了。好朋友过生日,过节什么的,不送礼物,就会被同学瞧不起,还容易“伤感情”。一位高中生告诉记者,他们班里同学送礼物都分关系好的送贵重一点的,关系一般送差一点的。有的同学经常为了买礼物发愁,既要买得有新意,又要让对方喜欢,时间长了心里觉得挺累的,但也没办法“礼尚往来”嘛。 “人情消费”:向成年人看齐。
一些学生反映,他们的“人情消费”是跟大人学的。
某高中生晓妍16岁生日,班上凡是和她要好的同学都送了她礼物,还将生日小礼品送到小妍家,小妍的爸爸妈妈为了给孩子“还礼”,花了几百元钱在饭店订了单间,把和小妍要好的同学都请了来。第二年,小妍过生日就主动要求在饭店招待同学。
家长:孩子不该背上人情债。
一个姓刘的家长说,平时也给孩子不少零花钱,孩子大多也都用在校园“交际”上了。没想到现在的中学生也这么讲“人际关系”。
另一位家长认为,孩子重视友情是对的,但是应该教育孩子,友谊不是可以用钱买的。回想我们的中学时代,那时候同学之间也没互相送礼物,可那时的同学友谊相当纯洁,相当深厚。她认为,现在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是间接影响孩子背上人情债的原因。
谁来为孩子卸下“人情包袱”。
有关专家认为,十几岁的中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辩析能力不强,在一些变味的“人际关系”的影响下,难免会模仿,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会对孩子人格的塑造产生影响。
如何消除不良影响,家长和学校都要做出努力。首先,在学校里,老师要从正面教育学生,什么样的校园人际关系才是正常的,过分的“人情消费”。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最重要的是,老师和家长要在学生面前做个榜样,已正才能正人。
校园“人情风”该刹了!
学生追名牌,是耶?非耶?
青少年的心目中崇拜各类偶像——影星、歌星、运动明星……在追逐和攀比中,他(她)们有意地装扮自己,在名牌运动服饰的消费上,他(她)们是极具购买能力,不可忽视的一个社会阶层。
曾有人就《中学生零花钱消费现状》这一问题,对北京的71所学校中的187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学生的多种消费情况。
在月消费金额一项,约有40%的学生消费在100——300元之间,年消费额中有31%的学生在2000——5000元之间。
在中学生消费倾向的调查中,排在前三名的分别是:食品、服装、学生用品。
在对校服满意程度一项中,有35%的学生认为不满意,有32%的学生认为一般,有12%的学生填上了“死都不想穿”和“宁死也不穿”。
在服装类中,中学生拥有名牌运动服的前三位分别是:阿迪达斯、耐克和李宁牌,占53%。购买时主要考虑样式的占31%,考虑价格的占23%,考虑质量的占22%,在休闲系列中,拥有最多的是真维斯,其次是堡狮龙和班尼路,购买牛仔系列前三名的名牌是:派、LEE、LEELOOPER,占其比例的40%。
有关部门在对北京、广州两地少儿消费状况的调查中表明,名牌对孩子们的影响极深,有75.8%的孩子表示,他们买东西主要看是不是名牌,此外,还有33%的孩子认为价格高就是好东西,就是名牌。孩子们的购买欲望有30%来源于广告宣传的诱惑 ,更多的是来源于商品直观外表(42.5%),还有24.3%的孩子是出于攀比心态。
那么,处在名牌运动服饰包围中的工薪族们,对名牌又有什么体验呢?在调查中走访了不同职业的不少人,尽管他们的月收入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但大多数却毫不犹豫地认为自己属于工薪族,只是因经济实力不同,而购买能力不同而已,自然他们消费名牌的心态与经历也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惊人地一致,在对孩子用名牌的选择是几乎都曾经给予认可并购买过,理由也是多种多样的。
一、 作为学习奖励品。
二、 条件还可以,不必考虑太多。
三、 过去自己没条件,如今自己好了,所以……。
四、 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而且他又喜欢。
五、 怕孩子在同学中丢面子而产生自卑感。
六、 穿什么都是穿,只要不惹事就行……。
此外,还有部分家长认为,追名牌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要是穿着满足不了他们的欲望时,便会生邪念,不择手段地得到它,追名牌会分散学习的注意力,是学生不务正业的一种表现。不可否认,名牌的诱惑力是巨大的,不光是孩子、家长、学校都面临着如何正视它的问题,纵容、回避与压制并不是好办法,有效的途径还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探讨。
中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一部分,应该牢记历史的使命,发扬中华民族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超前消费、攀比、追名牌,变味的“人情消费”,无节制、无计划地把钱挥霍掉,这些学生在他们享受金钱的“乐趣”时,是否想到了受穷苦的人们。要知道贫困地区求学多么艰辛,中国消费水平尚不高,勤俭节约之风绝不能丢。同时钱要花得有意义,真正做到物有所值。面对一些不良消费现象,学校应对学生加强教育,努力宣传朴素的生活作风,引导适度消费,健康消费,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不能一味纵容,而应量入而出。社会机构也应对一些消费歪风与不正常的舆论进行纠正,规范中学生消费行为,使中学生消费走入正轨。
第4个回答 2012-03-28
随着人们经济能力的提高,如今的青少年一代在小学是开始有独立消费的行为,到了中学时代,他们一般都有一笔固定的消费资金(零花钱)有了经常性的独立购买活动,例如购买衣物:饰品音像制品等自己喜欢的东西和上网交友娱乐等方面,但经过调查结果显示,虽然个别学生的确存在的高消费现象,但初中生的整体消费状况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担忧,65.7%的中学生每月零花钱在100元以内每月零花钱在300以上的中学生只占4.3%,学生们零花钱的用途也主要集中在购买书本等学习用品(占45%)和吃饭,交通日常开销站44%因此初中生的自主消费并不多,大部分消费仍由父母支配。 但是,中学生配手机,买名牌过生日是人们备受关注的问题。初中生是否存在让人担忧的高消费问题?如今的孩子有怎样的消费观念? 现今,中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与其父母一代已完全不同,大部分家庭中的独生子女的高消费生活越来越严重。再者,由目前一般家庭的经济状况比以前有极大的改善。父母大多不愿自己的子女“受屈”,又随着家庭观念的转变,家长更尊重子女的意见,鼓励子女发展自身能力。因此,中学生在诸多的影响下消费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一名牌意识 在实际购买行为中,中学生对日常消费的识别很高,当被问及“能否识别服装名牌”是8%被调查着选择“完全可以”,45%的人选择“基本可以”33%的人选择“能识别最著名的品牌,而选择不能识别的人只有15%。 结果显示,初中生对名牌很敏感,并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通过有限的信息接收渠道,形成了较强的品牌识别能力,同是,调查时还发现有63%的学生认为自己“买不起名牌”但是却发现一些特例,例如某学生父母双双下岗,竟还逼使父母为自己购买名牌服装。二求美观念 俗话说:“爱美是人的天性”,据调查求美购买动机占主导地位被调查者有22%,而在女生中,有25%的初中生有较强的求美动机,这表明,女性购买活动中的情感性因素随着年龄而增长,把商品对人体的美化,对环境的装饰,对精神生活的陶醉等作用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上追求商品美感带来的美理感受,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女生更能体会家长的艰辛,而男生则比较不愿意仰制自己的消费欲望。 尽管“名牌”的事物,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但是勤劳节俭是中国传统美德,也是作为一名中学生所兼具的美德。 所以,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度的消费观,适度,就是适家庭经济条件之度,花钱要考虑到家庭的承受能力。不顾家庭生活条件而追求超群消费,那是不应该的。 其次,中学生要防止盲目消费。盲目消费观表现在不管有无好处,有无必要,是否合适自己而一昧的追求时髦,赶潮流。只要有人说:“现在就兴这人或这东西国际正流行”。就要人有我有不可。中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接受科学的消费咨询。多听家乡,老师的意见,多思考消费的目的和效果;防止盲目消费。 最后,中学生要抵制不利于健康的消费,如营业性歌舞厅,玩游戏机赌博,这些都是不良消费的行为。抵制不良消费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中学生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审美标准与良好的生活方式。中学生应该在修身、立志、促学、健康上下功夫。这样才是一个正派而有风采的青少年。 今天,仍要提倡勤劳俭朴的生活观,积极参加促进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对有害消费要时时保持警戒。防止在某种诱惑下误入歧途。让我们从消费行为上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论文: 关于中学生的消费观 关于中学生的消费问题,已是老生常谈了.但对于的今天还存留在. 现在的中学生生活在一个人人都需要面对的复杂而美化美丽的社会,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参加的社会活动的范围正日益扩大,消费自然是其不可忽视的重要一项.琳琅满目的商品,层出不穷的各种品牌,千变万化的流行信息给差不多每个城市的中学生提供了一个通过消费活动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也因此,中学生的消费观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怎样数量,成了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此,我们设计了这个问卷,通过它了解当代中学生的一些看法。 有关专家认为,十几岁的中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辨析能力不强,在一些变味的“人迹关系”的影响下,难免会模仿。 我国目前中学生人数高达7300万,中学生消费状况也越来越受社会关注在中学生消费中有许多问题,足以引起中学生朋友和家长们的重视。中学生的消费趋向及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力是市场走势的重要参数。 中学生每年的零花钱人均为800多元。主要用于购买零食和文化用品,男生乐于去运动场所和书店,女生则是书店和商店。 中学生“人情消费”知多少?激动网讯据天津日报道调查中记者发现,在中学校园里,男生多采取是请吃饭,而女生以送小饰品,小工艺品,小玩具为主,这样的状况,又呈现出中学生的消费观念与想法。青小年的心目中崇拜各类偶像——影星、歌星、运动明显等在追逐和攀比中,他(她)们有意地装扮自己在名牌运动服饰的消费上,他(她)们是极具购买能力,不可忽视的一个社会阶层。 调查数据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98%,没有的反占1.4%,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家长对自己小孩几乎是百依百顺,疼爱有加,既使自己在省吃俭用,孩子那里总是应有尽有,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好些呢?有些父母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放上零花钱,这写零花钱是家长对孩子成长的一部分投资。只有少数家庭的孩子可能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来安排,所以也不用什么零花钱了。但是对父母来说,高中生各方面的开支较多,学习上的花费明显多于初中生。对于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家长们的出手毫不犹豫与些同时,同学们的生活花费和日零用钱,也随之“水涨船高”。 对于一所名校,一所具有朴素、勤奋的传统名校,它中间出现的各种不良消费现象,还是很有必要在这里暴光一下,食堂的“美景”、小店人山人海。 现在,学校里带手机、CD等高档消费品的同学比比皆是,而这些同学大部分都是家中的皇帝、公主。 吃、穿用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很是明了。每个人都是吃好、穿好、用好,然而怎样才能树立一个正确的消费观,怎样的消费行为才算是合理的却也是一大难题。 中学生的消费行为反映了怎样的消费心理特点,大致应有以下几种:1、求新性。中学生处于求新求异、富有好奇心的年龄阶段对外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于是在社会许多新疑玩意的吸引下,“试一试”的想法成了这种心理的源泉。2、兴趣性。据了解,由于有的学生是“追星族”便将每月开支中的大部分用在购买自己偶像的磁带或CD上等等,总的来说,主要消费对象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换言之,兴趣爱好越广泛,所花费的款项也就可能同比例增长,更何况现在的学生,兴趣广泛是普遍的事。3、从众性。身在周围都是同龄人的环境中,加之有不少学生的家境不错,特别容易出现攀比的风气。这便使许多人产生“别人有什么,我也要有什么”的想法,加上时下的某些时尚主题,促进了这种心理的形成,跟进了流行大军。4、盲目性。这种心理特点的形成是基于前几种心理的,且从众性心理起了主导作用。 现在中学生大多还未能自食其力,张口向父母要钱切认为理所当然。殊不知父母的钱中包含了多少心血和汗水。他们挥钱如土,攀比风气盛行,而这种攀比风气正渐渐毒害着中学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