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题所述

一、利用家庭小实验和趣味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探究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培养探究能力同样需要兴趣作先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新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都是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提高,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用最简单、最贴近生活的方法,获得最直接的感性认识,并且对物质的性质、变化等进一步验证和运用,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但是因为每个学生家庭条件不一,课本中的家庭小实验很难保正得到开展。对此可以将家庭小实验改为班级化学兴趣小组实验,在班级上实施。这样充分利用实验室和全班学生家庭的优势,进而将每个家庭小实验开出。由班级化学兴趣小组分几组来做,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激发学生全体参与化学的热情。 如做乙烯催熟生香蕉的实验,如在家里做,只有一个人欣赏。若改在班上做,好多天,人人都闻到了香蕉的香味,提供了学习化学的氛围。最后,虽然香味不见了,但化学氛围难以忘记。如做糯米酿酒实验,大家从盼望酒香到早就闻到酒香,其感觉真是难以用言语来描述,最后再来尝一尝,感觉更不一样了!这样对化学的兴趣也就不知不觉形成了。 课本后面的目录有学生趣味实验,改为兴趣小组在班上做演示实验来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激情和热情,揭开很多自然现象的奥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激情。 如指纹检验实验时,先放一段侦破案件的录象,学生学化学的气氛和兴趣就更加好发动了!再如滴水生火、吹气生火、滴水生烟有利于增加学习化学的气氛,可以带动更多的人的向往化学,从而学好化学。 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无处不在,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开始思考,提出问题,并筛选确定实验课题,然后让学生收集资料、研究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自主探讨、自主学习,极大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的学习向主动探究性的学习的转化。例如探讨铁生锈的原因,一方面学生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铁件,又设计了锈蚀的不同条件开展实验,另一方面学生又到工厂、商店、居民区、农村……开展实地调查,学生对铁生锈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及预防生锈的措施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 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做好学生实验,发展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基于安全、规范等考虑,以前的学生实验一般是根据课本设计好的方案,先由教师提供好实验必需品,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最后填写实验报告,几乎是一条流水线的过程。但这样的学生实验,既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性发展,也往往会使课堂留下充裕的时间。而新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实验属于开放式的学生实验,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既满足了课堂教学的一般要求,又兼顾了学生的差异性,同时也逐渐地将全体学生引到了尝试创新的境地。比如实验室关于二氧化碳的制取探究,具有常温下制取气体且安全性好的特点,因而实验前给学生准备了一些仪器和药品,如石灰石、碳酸钠、稀盐酸、稀硫酸、酒精灯、试管、锥形瓶、广口瓶、平底烧瓶、注射器、分液漏斗、长颈漏斗、烧杯、集气瓶、水槽、导管等。实验前,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连接实验装置,并鼓励他们充分利用现有的器材设计出一些新颖的装置到讲台前展示给大家看。当有的学生选用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正为反应速度太快而收集效果不佳苦恼时,老师可以向他们介绍分液漏斗与长颈漏斗的区别,学生茅塞顿开,便自如地操作起来。这样,本实验的意义会更丰富,学生的收益也会更大更多。 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当地的条件,适当地再开发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实验,以化学的奥妙引导他们亲手实验和进一步探索、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灼烧葡萄糖、砂糖和面粉”,“蛋壳的性质实验”,“食用油和洗洁精在水中的分散情况实验”,“纯碱、肥皂水、石灰水、食盐水、蔗糖水的酸碱性实验”,“各种橡胶(生橡胶、硫化橡胶、硬橡胶)在汽油中的溶解性实验”等。 三、挖掘实验内容,展开多方位、多角度的探究 化学实验中可供挖掘的探究内容是无穷无尽的。我们不仅可以探究实验原理,还可以探究实验的最适宜条件,评价并改进实验装置,优化实验操作等等。教师要善于挖掘实验的探究功能,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同时还会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学生在求知欲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中发展探究能力。如讲到酸和碱时,教师可让学生课前从家里带来各式各样的新鲜植物的花瓣、花冠、果实、果皮等洗涤干净、晾干,加入适量的95%的酒精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将浸出液过滤,向所得溶液中加入1/3体积的水,即可自制天然指示剂。又如,在做完“测定溶液的pH”实验后,教师可发给每个学生一张pH试纸,将实验拓展到测定责任田土壤或家庭常见物质的酸碱度上,并要求他们第二天到课堂上交流测定结果。这种拓展实验,有助于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升学或就业运用化学的能力。 四、鼓励学生尝试资料中的实验 学生在做题目时经常遇到一些实验探究题,要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答。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可鼓励他们课后找教师提供相应的仪器来验证自己所得到的结论是否正确。如有一道关于分子性质的微型探究实验题目,学生解答后不知对错,教师可以提供仪器给他们验证。教师可利用水和酒精的混合实验:取一干燥带肚的胶头滴管,倒置,从管口向滴管中加入显红色的水,水面约占总体积的一半,再从管口向滴管中加入无色的酒精,加满滴管。用拇指按住管口,上下颠倒滴管两三次,红色的水和无色酒精混合,有少量气泡产生,橡胶头稍稍瘪下。松开拇指,液面下降2 cm~3 cm。仪器易得,操作简便,用料很少,现象明显。 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增加学生分组实验内容的探索性,设计探索性的实验,绝不能脱离教材,应从教材的重点知识出发,与已学过的内容相联系。要做到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应贴近生活和生产实际,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已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焕发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 总之,探究性实验是由学生自己运用实验手段,探究未知的现象或数据,并在获得现象和数据的基础上得出实验结论。探究性实验强调获得实验结果和亲身经历实验过程的统一,而且更加注重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理解。探究性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状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探究性实验使学生真正成为实验活动的主体和中心,是实现自主、体验、参与和合作的学习方式的最佳载体。在探究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大胆设想、认真实验,教育学生要认真、刻苦,团结、协作,交流经验,师生互动,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创造意识、创造意志和创新精神。随着课改的春风吹遍了大江的南北,我相信在广大同仁的努力下,学生的探究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我们的素质教育会不断结出丰硕的果实。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