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说我家乡龙口如何过端午吧。
过端午,送枣粽、鸡蛋或烧饼等。黄县人自古崇商。端午粽,当地习称“枣粽”,因“枣粽”与“早挣”谐音,颇能契合人们讨吉利的心理。据同治版《黄县志》记载:“五月五日为端午节,食角黍,饮雄黄、菖蒲酒。”晚清时期,邑人过端午吃的角黍,就是我们熟知的粽子。“角”指粽子形状。黍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线形,子实淡黄色,去皮后称黄米,比小米粒稍大,当地人称“大黄米”。此米煮熟后有黏性,可酿黄酒,亦可制作黏糕等。
过端午是为纪念屈原。早在节前,农家便开始忙着用湖苇叶包粽子。粽叶、枣子、马蔺要事先用冷水浸泡一番。大黄米要事先上碾掐掉外壳,现包现淘来得及。枣子必须搁,放些花生米、绿豆或豇豆等也未尝不可。
待粽子包好,推进锅里,往锅内添水,使水蒙过粽子,锅底生火开始煮。粽子上面要搁篦子,篦子上放一盆水或一块石头压着,以防粽子上下翻滚。煮粽子通常在傍晚,煮上一两个小时,然后捂一整晚儿。之后,当老家的开始将枣粽拾出锅,掂量着分给亲朋好友。尤其是新过门的媳妇,娘家人更得早早将粽子煮好,挑拣些包得周正一点的给其公婆家送去。黄县坊间相传,送端午其实是管新媳妇自己。也就是说,“端午”与“耽误”谐音,新媳妇送端午的深层寓意在于祈求平顺,别耽误了生养孩子等人生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