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型零售企业去年销售统计显示,服装销售数量较2005年同期增幅分别回落了6.37%和6.45%,但销售价格却比同期上升了3.12%。这种情况表明我国服装行业的数量竞争时代已经接近尾声,以品牌、价值、创新为核心的新的竞争时代已经拉开帷幕。
产量增幅回落,产业进入调整期。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资料,2006年我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累计生产服装170.02亿件,其中梭织服装80.96亿件,针织服装88.64亿件,较2005年分别提高了11.86%、12.48%和11.17%,但产量增幅大幅回落,较2005年同期增幅分别下降了4.98个百分点、5.09个百分点和4.94个百分点。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和福建五省规模以上企业产量列举全国服装生产前5名。各地区的服装生产在普遍增长的情况下,除福建、河北增幅较大外,其他各省市的增幅都比2005年有明显回落。全国增长幅度最高的是福建省,增速达31.12%。
产量增幅回落,主要是受到产业调整的影响。产业调整将产业资源重新整合,以企业为核心进行流动,区域型产业资源流动步伐暂时放缓。
整体营运能力增强,行业发展存在隐忧。2006年服装行业经济效益较2005年有所提高,行业营运能力增强,行业发展速度较2005年有所下降,发展势头放缓。
从主要的经济指标来看,服装行业亏损面较2005年有所降低,但亏损额略有扩大;出口交货值增速放缓;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应收帐款比例、产成品比例较2005年均有小幅上升;营业周期较2005年同期减少1.74天,但仍低于纺织行业平均水平。
和2005年相比,行业去年月度销售收入增速、产值增速出现滑坡,行业发展存在隐忧。土地、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能源和原材料涨价以及汇率变化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服装行业的竞争能力。大部分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区域结构调整和市场结构调整尚未完成,降低了行业发展的速度。
大企业拒绝“数量战”,技术创新再显新亮点。随着数量竞争时代接近尾声,企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大企业已经蓄积了大量资金和技术力量,以产品创新和渠道掌控能力为基础的品牌竞争力大大提升。数量和价格竞争模式逐渐远去,科技创新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的意识和自觉行动在行业内日益盛行。在产量平稳增长甚至规模维持原状的同时,企业效益明显提高。目前,企业用于衡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已经从生产规模扩张转向更加注重设计研发投入比重、设计研发人员比重、高学历职工比重、生产自动化信息化程度、营销网络规模质量、品牌覆盖率、单位面积销售收入等指标。
迫于劳动力紧缺的压力,借助于人民币升值换汇优势,新一轮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之风在行业悄然兴起。
前瞻网摘要:随着服装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数量”和“价格”竞争模式逐渐远去,“科技创新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在服装行业日益盛行。国内优秀的服装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服装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服装行业中的翘楚!
详情可参考2013-2017年 中国服装行业产销需求与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