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如题所述

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他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
  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状况总体上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对社会主义公德规范大多数是认同的,但在多元思想冲击下也呈现一些新的特点,突出体现为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在部分大学生群体中滋生蔓延,功利性倾向有所增强。在此背景下,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使命。作为大学生成长的摇篮,高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凝聚共同价值追求的重要场所,肩负着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任务。掌握科学方法、开拓有效途径,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讲求人性化、接地气。面对文化多元、价值多元的当今社会,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理论宣传思想教育的工作方式已不能适应现状,高校教师应重构话语体系,改自上而下的理论说教为平等对话,改“一厢情愿”为双向交流。在注重理论教育的同时,还要注重增强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好其主体作用,帮助他们在多种社会思潮和多元价值观中进行鉴别和选择,引导大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性化、接地气的教育形式还应注意在细微之处求落实。实践中,可以开设一批大学生喜闻乐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开课”,在普及知识的同时增强大学生的情感认同;鼓励社会各界人才进校园,分享成功经验,传递正能量,潜移默化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另外,开展志愿服务、奉献爱心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方式。例如,可以充分运用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媒体形式,借助平台传播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发挥其正面宣传的舆论引导作用,让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讲求常态化、善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解决的是最深层次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坚持不懈。因此,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讲求常态化,避免“一阵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常态化的前提是建立相应的长效机制,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制度化,进而促其转变为每一个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实现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常态化,要善于运用创新思维。例如,高校思政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可以通过推进教育形式的创新,实施思政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深化课程综合改革,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课。可以从比较具体的切入点抓起,由近及远、由浅入深,持续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学、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全过程。同时,还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细分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对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合理安排与选择创新。
  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讲求系统化、拼合力。每个人的价值观均来源于其所生活的社会,它是一定社会生活方式、文化传统潜移默化地濡染和塑造的结果。因此,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不是“高校专属”,它应当是一项系统工程,社会各界都应积极参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合力打造有利外部环境。各级政府应发挥好政策导向作用,公共传媒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家长的行为示范和良好的家风也是直接影响价值观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此外,核心价值观教育还需要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联合培养等社会实践平台,如企事业单位应积极给大学生提供更好、更多的见习实习机会,让他们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增强改造社会的胆识能力,从而更好地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效。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13日 07版)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09
 构建当代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大学生党员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践行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是推动大学生党员全面发展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社会大变革、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中践行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注重理论研究、教育宣传、多措并举、方式方法的研究,以此提出具体的践行措施。
  第一,深化理论研究,提升认识水平。
理论开掘的深度,直接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澄明的程度。只有不断深化理论研究,才能全面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完备成熟。 为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优势,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深化理论研究,为当代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牢理论基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理论上能够说服当代大学生党员提升认识水平。一方面,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外延、功能、实践等,揭示各种培育途径、载体、方式方法的综合运用之道,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的理解;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多元文化尤其是要深入研究中国传统东方价值观和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特征,不断挖掘出更多的精髓,从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还应做到深刻把握大学生党员的思想特点、价值取向、道德追求等,不断根据研究的新情况制定出相应新的对策,做到真正的与时俱进,逐步深化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认识,为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提供科学的依据。
  第二,加强教育宣传,形成广泛共识。
  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营造环境、浓厚氛围,需要融汇进脑、传播入心,形成广泛共识。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所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是培育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和言行举止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为此,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通过新闻、文艺活动等多种多样的宣传活动坚持弘扬主旋律,举行品牌性的社团文化活动,如学雷锋活动、唱红歌比赛、学术论坛等等,充分利用各类节日、重要纪念日、重大事件等集中开展主题教育宣传活动,如此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大学生党员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4-05-25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渠道。应该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进教材、进课堂,并不断创新和改革教学模式,使之真正成为一门受学生喜爱的课程。

    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性质、属性、内涵,帮助大学生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优化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应该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引导和规划,注重校园文化的思想性、引导性和时代性,推动校园文化向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发展。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使他们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如通过组织辩论、演讲、座谈等活动,增强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加强课程教育融合:

    在各门学科的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使学生在专业领域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鼓励教师在各自的学科中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接受到价值观的熏陶。

    实施实践教育计划:

    实践教育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环节。应该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实践教育活动,如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使之亲身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

    通过实践教育,学生可以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自觉性,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

    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平台,讲好学校故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这些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加强课程教育融合、实施实践教育计划以及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等。这些措施相互配合,共同推动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实践。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