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学校安全文明建设有什么建议和意见?500字左右 急求啊!

如题所述

学校安全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是开展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最基本的保障,是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基本内容之一,是现实学校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没有学校师生人身和学校财产安全的保障,没有平安和谐的学校环境,学校文化的建设、学校教育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将只是建在沙丘上的玲珑塔,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将失去稳定的支撑基石。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构建校园安全文化,创建和谐平安校园是对这一指示的具体表现。

学校安全文化是近年来在中小学校出现的一个全新的理念,它和中小学生的安全素质教育密切相关,是中小学生身心安全和健康的基石,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小学校园里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学校安全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容之一。

一、学校安全文化及其建设的基本体认

1、学校安全文化的概念

何谓安全?有人戏平安无事为安全。这是非常片面的,是一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表现。安全是指人和物在一定环境下以能保持原有的性态为前提并得到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学校安全则是指学校师生和校产在能保持原有的性态为前提得以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学校安全文化是什么?简言之,就是学校以物质和精神的方式为学校师生及校产能保持原有性态为前提并得以健康发展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细言之,学校安全文化是指将学校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表现在决策和管理者的态度及行为中,落实在学校的管理制度中,将安全管理融入学校整个管理的实践中,将安全法规、制度落实在决策者、管理者和师生的行为方式中,将安全标准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由此构成一个良好的安全建设氛围,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影响学校各级管理人员和师生的安全自觉性,以文化的力量保障学校财产安全和师生人身安全。校园安全文化表现在学校的安全观念、安全行为、安全常规、安全制度、安全责任和安全的物质环境等方面。学校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一切为了师生的安全和一切为了安全的师生。

2、学校安全文化建设的特征

一是具有紧迫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学校环境更不宽松,保护学校师生及校产的安全难度不断增在,以文化的力量保护学校安全是学校最恰当的选择。

二是具有全面性,学校是师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涉及的人数多,时间长,内容广,学校安全文化的建设一定要周密细致,不留任何空白。

三是具有发展性,学校安全文化建设不能一劳永逸,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个性的不断发展等决定着校园安全文化的建设必将不断的发展。

四是具有持续性,不能因为学校文化的建设才实施学校安全文化建设,不能因为学校文化建设而代替了学校安全文化建设。它具有持续性和永久性的特点。

3、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原则

一是要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原则

学校最基本,也是最经常,最重要的工作是教育教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都用在了教育教学中。学校安全文化的建设只有同学校教育教学相结,只有把学校安全文化的建设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才能深入人心,才能发挥学校安全文化建设应有的作用。

二是要以能促使师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原则

学校安全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师生的身心得以健康的发展,也只有师生的身心得以健康的发展,才能促进学校安全文化的建设。

三是要与党、团、队的工作相结的原则。

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策略

如何进行学校安全文化建设,这是一个重大而永恒的课题。我们认为,来可以从校园安全物质文化、校园安全制度文化、校园安全行为文化、校园安全精神文化几个层次加强学校的安全文化建设。

1、夯实学校的安全物质文化是学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

学校安全文化的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基础,在学校安全构成要素中,最直观、最外显的因素就是校园的硬设施和硬环境。坚实的学校安全物质文化是学校安全行为文化、学校安全制度文化、学校安全精神文化的基础。因此,要科学、精心建设学校安全的物质文化,通过学校的安全硬件建设保障学生安全,通过学校安全的环境营造,陶冶学生,提高安全心理素质,培育安全情感,规范安全行为,保障安全活动。一是学校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目前,农村中小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室栏杆高度不达标、教学楼道狭窄、食堂条件达不到卫生标准、电路电线老化、体育设备设施和运动场所达不到标准等。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规定“学校建设,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适应教育需要;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确保学生和教职工安全。”为此,学校在学校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通过多渠道,多途径解决这些问题。譬如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专项资金、获取地方政府投入、个人集积捐资、修建方垫资等方式畴备金费,使已有教育教学设备设施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学校在新建、改建校园过程中必须根据教育法规进行,为师生提供安全的物质文化保障。二是增加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办学环境,为校园安全文化提供物质保障和良好的安全环境。提高安全保障程度。如改造危险校舍、加高走廊栏杆,更换老化线路,加固保坎围墙、添置灭火器材等,基本消除学校存在的不安全隐患。三是营造学校安全环境的氛围。学校要努力建设安全的精神环境和营造安全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安全的精神环境中受到陶冶和教育。如学校要开辟安全宣传栏,刊出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知识技能等,安全信息,建立安全友情提示角,在节假日、汛期、高温、秋冬干燥季节到来之前发布安全友情提示,让它成为学生特殊时段安全的良师;安全标语和安全宣传画上墙,让它成为学生日常安全的益友;此外,设置活动安全警示牌、校园道路安全减速标志或减速带,楼梯通道行走靠右、安全出入口标志等等,通过校园外在的安全精神文化的精心设置,给学生予潜移默化的安全教育。

2、规范学生的安全行为文化是学校安全文化建设的要求。

安全的物质条件可能给学生学习、生活的安全感,如果仅仅停留在表层现象,不一定能达到“安全”目标。思想决定意思识,意识引导行为,行为产生结果。进行学校安文化建设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安全行为习惯和安全行为文化。管理者和落实者牢固树立六个观念---树立安全也是生产力的观念,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树立安全也是教育质量的观念,树立防范胜于救灾的观念,树立消除一个隐患等于防止一场事故的观念,树立安全不等于一切,但安全出问题可以否定一切的观念。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一是要加强安全行为教育,增强学生安全行为意识。建设学生安全行为文化,提高安全行为的水准,首先要通过教育,培养学生主体的自觉自愿精神,形成主体的安全行为意识。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安全行为意识的形成必将成为推动安全文化的强大动力。学生的安全行为意识越强,对自己的安全行为意义就理解得越深,就会自觉地按正确的安全规则制度做事、做人。为此,学校要组织师生认真学习安全法律法规,学习《中小学生安全管理条例》、《中小学生安全事故处理办法》、《交通安全法》等;学习安全防范知识,提高师生自我保护能力。学习防火防盗防抢知识,牢记火警匪警报警电话,学习安全小常识。学校要通过开设安全教育课程,聘请法制副校长,举办安全法制报告会,召开以安全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办黑板报,组织开展安全教育日、周、月活动等,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行为意识,提升安全防范能力。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曾报道过九岁小女孩子成功将晕迷在浴室的父母救出的事情。其行为之慎定,实属罕见,该女孩发现父母在浴室长时间不出来,在窗口望见他们倒在地上,就立刻关闭了天燃气阀门,然后拔打了报警电话。小女孩的这一系列正确救助行为是安全教育成果的典型体现。二是要养成安全行为习惯,提高学生安全行为能力。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不能靠一朝一夕或突击一阵风,而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生理心理发展特征和学校实际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学生安全行为养成具体做到五个结合,即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把教育学生安全行为与教育学生做人统一起来;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把安全行为养成有机渗透在学科教学之中;与贯彻中小学生《守则》、《规范》相结合,把安全行为的培植与执行《守则》、《规范》同步进行;与学校开展的活动相结合,把安全行为规范养成寓各项活动之中。譬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到关于燃烧条件和灭火的时候,就可以适时的对学生进在火灾中如何自救,如何求生的安全知识教育。三是引导安全行为践行,提升中小学生安全行为水平。为了使中小学生更加明确安全行为要求,学校要结合实际制定安全行为公约、安全行为规定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践行安全行为,规范安全行为。如制定安全过马路规定,以此规范学生的交通行为。

3、完善学校的安全制度文化是学校安全文化建设的保证。

安全制度文化是围绕学校师生安全,规范学校安全管理,规范师生安全行为,要求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以及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安全制度是学生安全行为的准绳,又是安全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学校通过建立健全安全制度,丰富校园安全文化;学生通过遵守安全制度,规范安全行为。一是明确建立安全制度文化的目的。学校安全工作与其它工作一样都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制度,建设好安全制度文化对稳定学校秩序,保证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保障作用。二是完善安全制度文化内容。学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针对校园安全工作特点,在原有安全制度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如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网络进入社会、校园、家庭,学校要制定网络安全制度,规范学生上网行为,引导学生文明安全上网。三是落实安全制度文化的责任,设立安全制度文化执行机构。安全责任制:每年主管校长对校长、各年级对处室、老师对年级、学生对班主任,各岗位职工对主管主任,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纵到底、横到边,不留空白,不留死角.校领导带班、中层领导值班制度:值周、值班领导24小时不断人,周不隔天,日不断时,实行交接班登记制度。成立相关组织机构,及时处置突发的情况。安全制度文化执行机构:一方面成立学校矛盾并纠纷调解领导小组,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将可能发生的故事处理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设置师生心理卫生咨询室,对师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疏导。目前,学生多为独生一族,家长多有溺爱,难免使部分学生性格略显缺陷,加之农村孩子父母大多外邮打工,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水平偏低。对有心理缺陷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帮扶显得尤为必要,也是建设校园安全文化的需要。隐患检查制度:由综治办负责对全校安全消防等隐患每周普查一遍,对发现的隐患,下达隐患整改通知单,报校长审批,对隐患部位的管辖处室,限期整改,整改完成后验收销账。护校队巡逻制度,组织义务护校队,经常安排巡逻,加强重要部位的空当期间值班。消防培训制度:每学期至少一次,可以集体校会的方式进行。消防人员要进行灭火器实际操作培训。 疏散设施管理制度;消防设备管理制度;火灾隐患整改制度;用火用电管理制度;易燃易爆物品管理制度;消防救援组织制度;灭火应急预案;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剧毒化学药品管理制度;大型活动安全预案申报制度,各种学生大型活动,将安全预案与活动安排同时进行,纳入活动安排的重要议程;消防值班制度;以及学生宿舍、实验室、微机室、食堂等重点部位的消防安全岗位责任制。食堂与宿舍均有成套的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的管理制度,只有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才能发挥其作用。制度文化的内涵是在健全制度的基础上,严抓落实,确保制度的刚性执行,才能保证各项工作令行禁止。为了确保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每月安全制度及隐患整改定期在8号进行,如遇节假日,时间顺延,并及时及相关领导做出汇报。学校一方面要与部门、科室负责人、班主任、科任教师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把安全制度落实到人。明确提出各部门、科室、班主任、科任教师等应承担的安全职责,特别是要明确值周领导、值班领导对重点时段和重点地点的安全监控职责。使他们有责可负,有责必负。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师生遵守安全制度的自觉性。四是检查安全制度文化的效果。安全制度是靠人去执行落实的,再好再完善的制度,如果仅停留在制度汇编里,或挂在墙上,是不会产生好效果的。因此,学校要定期、不定期对各项安全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发现不足要及时整改,确保各项安全制度落实到位。学校安全制度文化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所必需的,学校只有不失时机地加强校园安全制度文化建设,才能不断提升安全管理的层次和水平。

4、提升学校的安全精神文化是学校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

学校安全精神文化是师生安全思维方式、安全行为准则、安全道德观、安全价值观等一系列安全意识形态的集中反映,是学校安全文化的最高境界,它必须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而形成。安全精神文化并非指学校安全文化环境的布置,或安全文化活动的设计,而是通过安全制度文化的规范、安全行为文化的养成,日积月累,逐步将外在的约束内化为师生的安全行为心理定势,师生对安全问题的个人响应与情感认同,从而转化为校园安全精神文化。因此,要建设和完善校园安全精神文化,首先要加大安全的宣传教育力度,努力提高学生自身的各种素质,为养成安全习惯奠定基础。其次要加大安全制度文化的执行力度,让学生在制度的规范中习惯成自然,变为自觉行为;第三尊重学生在安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安全文化的主体精神,使安全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总之,学校安全文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校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中,安全文化中的精神文化是核心,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行为文化是外现。我们要以完善安全文化的价值体系为重点,以强化安全管理和落实行为规范为突破口,不断改善学校物质条件和内外环境。通过学校安全文化建设,使广大师生的安全素质得到提高,树立从人人讲究安全,时时重视安全,事事注意安全,处处不忘安全的思想,让校园处处盛开“安全花”,时时奏响“和谐曲”

自己删减啊!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说个中心思想好了,语言还是需要你自己去组织、
1安全文明体现在学生上应该首先从礼仪上,行为上,语言上,学校作为监督方应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做好宣传和监督工作
2安全是一切工作的根本,所以学校应做到重视并引起学校的重视
3谈谈从我们学生做起,自己做到文明礼貌,注意安全,望学校也能帮助监督
4总结上述:我们要和学校一同建设一个安全,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