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作文入门,更是一个难点。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写作有着很大的难度,许多学生“无话可说”,有话说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显得很空洞,没有什么内容,只是简单的几句话而已,不能算是一篇好的作文。因而很多老师或许会感到很茫然,现就结合我从教来的语文教学经历谈一谈在作文入门上的一点看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而我们要重视作文前的指导,极力反对那种作文前“无所作为”,而临到“写” 时才唠叨什么命题、中心、选材、构思之类。
不要轻易规定作文命题,束缚儿童的个性。儿童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会形成儿童写作能创造出他们眼中的缤纷的世界。作文是一种创造活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束缚太多,会产生语言贫乏,内容千人一面,思想僵化,缺乏儿童的趣味性。所以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儿童的学习心理特征,创新作文形式,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在抒写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
2.走进生活,表达真情
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做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的动力。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例如:学生在劳动课上通过参加劳动,亲身经历了劳动的辛苦和劳动场面的热火朝天后,我安排了一篇写劳动课的作文,学生就能把在劳动中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真实、生动、感人,就能把劳动的激烈场面写得真实具体。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了、感受了,写出真情实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要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作文与做人相结合,防止无病呻吟,胡编乱造,假情假意,说空话,说大话。
3.范文引路,有章可循
朱熹说过:模拟者,古人用功之法也。模仿作文也是一种技法,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实践,才能养成。教师若能将找“模子”之法灵活运用于指导学生写作之中,确实是指导学生作文入门的捷径之一。每一次作文在学生交流完有了表达欲望之后,形成自己的提纲。老师可以找一些优秀的范文读给学生听,学生心里有一个仿照的目标,就能写出好的作文,不会无话可说了。
笔者在教学每一单元的作文时,除了指导学生审题、立意外,在学生初步形成草稿后,老师及时将同步作文的范文念给学生听。并念数篇,通过念让学生对比自己的作文与范文,找出差距,以待提高。找出范文的成功点,学习并加以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4.指导修改,多加鼓励
有不少学生,把作文写好之后,很少做认真的修改,老师就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勤修改,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并让学生积累写作经验,在以后的写作中,知道怎么样修改。并把有些字、句、结构在未写之前就在脑子里修改完成,这样,才会有一些“自然天成”的好文章被写出来。写完之后老师及时找出学生成功的地方,并鼓励学生,因为鼓励都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和喜悦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优秀习作通过在班级上念或张贴在光荣榜上,提高学生习作兴趣。
5.周记领路,多加练习
笔者从教十年以来,长期担任小学高段的语文教学工作,坚持让学生每周写周记。为给学生养成写作习惯,或给题目、或给题材、或就学生身边的人和事让学生发表看法。各种形式的写作除了培养了学生的习惯,更是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通过写周记,学生可以得到充分的的写作实践,而且也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只要平时多练,才能奠定自己的写作基础,从而提高写作能力。有些同学说,我都不知道写些什么?针对这种情况,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素材。比如我校举行的“安全在我心中”有奖作文征集活动,还有“六一”的庆祝活动等等。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源自生活的作文,才会真切感人。
有一句话说得好“熟能生巧”,什么成就都是从勤学苦练中取得的。只要多写周记,多进行写作实践,写作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以上五点只是笔者的一些感悟和体会,相信教无定法,我的这些理念能够抛砖引玉,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找到学生作文入门的捷径才是根本。
追问我这里面对的全是少数民族学生,彝族傈僳族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