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有什么发展趋势

如题所述

现在商业银行的的职能从以前的单一服务往多元化转变,理财产品作为中间业务收入占银行效益的比重越来越大,所以各家银行都在积极的代理和推出自身的理财产品,代理的产品目前还仅在保险和证券领域,即:收益保障型保险理财产品(低风险甚至无风险,不包括通胀负增长),基金类(低、中、高等风险)将来必将涉及更多的领域。自身推出的理财产品目前以信贷类为主,比如目前我所生活的城市,建行就推出了一款信贷类产品,银行把募集的资金贷给由城市规划修建的高速公路项目,一年期,10W起购,年收益5%,比现行定期利率高1.75%,本地发行额度三亿,银行吸纳了资金,在增加自身中间业务收入的同时,又能在明年到期的时候留住一大部分的存款,同时客户也取得了更可观的收益,可谓双赢。正是基于这种目的,各家银行对理财产品都比较看重,这也是争夺市场的一种手段,而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又以银行的信誉做保证,所以银行在发行理财产品的时候也格外小心,有专门和理财专家团队和风险评估团队为所推出的理财产品保驾护航,所涉及到的也是国有企业的大型国家建设项目(曾经的三峡工程),除非国家发生动乱或是出现大的自然灾害,基本上都会按照最高预期收益兑付,所以客户在购买时候也较踊跃和放心。综上所述,银行理财产品必将在今后一段时期或是更久的时期内成为银行的重点发展业务,在这一点上,我们已经落后于国外大银行很多年了。追问

可是产品合约里面银行与客户的收益分配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大多时候银行才是真正的盈利方,另外,对于现在理财产品中无论是从期限上或者说投资对象还是收益类型来说,首先预期收益率就不高,此外,对于客户来说实现预期收益率的更是那些预期收益中特别低的一类。对这个现状来说,如果总是持续在进行低收益率产品的设计发行,会是吸引客户的长久之计吗?

追答

1.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国有企业,没有利润拿什么为国家建设做贡献呀,2.至于预期收益来说,肯定要比同期的定期存款利率高出一截,不然咋吸引客户呢。3.这话叫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高收益必定伴随高风险,银行推出理财产品的时候也充分研究了投资人的心里状态,在银行做储蓄的客户是不可能接受有风险的投资产品的,07年的时候基金多么火爆,谁都在下手,谁都在入市,民众已经到了对基金公司佩服得五体投地了,可是08年跌下来后,又有多少人去问津?资本在民间,聚少成多,每次理财产品推出的时候,普通的民众购买的数量占到65%左右,普通的老百姓是不会拿自己的钱开玩笑的,他们宁可不赚,也不愿意担风险赚点,除非比例失衡(担10%的风险,收益50%),而且银行会为高收益高风险的产品非常慎重,不是说在产品说明书上写清楚投资有风险就可以的,民众相当你是因为你是国有商业银行,银行是用自己的信誉来吸纳资金的,这一点容不得有半点闪失。

追问

现在大部分老百姓理财观念是比较保守,这个我认同,这是他们目前会购买理财产品的心理原因,而这些低收益率的产品投资渠道更加是集中在银行自身业务整合方面,比如国债、准备金、银行承兑汇票等等,信用高收益低。是因为银行能够将这些业务转换成理财产品来做,增加利润的途径。但是我想问的是,难道它就一直是设计这一类产品吗,将来老百姓理财观念会改变吧,替代性的金融产品收益会构成威胁吧?如何增加竞争力挖掘潜在市场呢?

追答

我忽然觉得咱们讨论得有些太正式了,我都觉得像是在写毕业论文了。但你既然问了,我也得有始有终不是。很多人民银行(央行)提供的可以提供无风险低收益的产品只能由银行来做,这是规定,就目前的经济体制下来说这是无法改变的,银行在的理财产品是以银行信誉做保证,求的就是稳,这是不可改变的,没有哪个敢拿信誉开玩笑,银行代理的理财产品则不然,是可以追求高风险高利润的,当然这类理财产品面对的客户市场面很窄,对于风险来说人的承受力也不一样,也许你赔个20%你就会认为风险高了,也许我会觉得这样的风险只是中下等呢,像银行开发的账户金产品就属于中等风险,而代理的基金产品也属于中等风险,银行在选择代理的产品时也会对产品发行的公司进行风险评估,力求做到收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这也就是为什么民众相信银行理财产品并且愿意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的重要原因。大家都很清楚,人家到银行来买理财产品看中的就是银行稳妥,如果要高风险的话那不如直接去证券公司买股票嘛,如果没有银行的推波助澜,我相信基金市场肯定不可能让这么多的人参与进去,基金能让这么多人认知,银行功不可没。
其它各家银行都在代理或发行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都有异曲同工之处,真正的差别并不大,真正能抓住客户的最重要的还是服务,高素质的员工,一流的服务,这些才是抓住客户的重要保障,只要有了客户产品自然就不愁卖不出去,为什么银行大量的发行各类的卡,这就是争客户,这就是圈地,竞争到了最后谁的手里的客户多,谁就占有市场,谁的利润就高。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20-12-18
我国各大银行近些年在业务能力的创新上大下力度,银行理财业务已成为银行业发展的新热点,跨行业、跨市场的理财产品日益丰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一、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产品种类繁杂。以下是近年银行理财产品的数据信息如下:
  (1)投资期限可分为短期产品和中长期产品。其中,短期产品一般指期限为六月以上一年内的产品,中长期产品是指期限则是一年以上的产品。
  (2)发行规模有国家控股银行和上市股份制银行发行。自2004年银行理财产品问世以来,每年都在以几何速度增长。但是银行理财产品真正引人注意是在2009年。来自于普益财富的数据显示,2009年至今,产品发行总量超过近一万只,而2008年全年产品发行数量就为六千多只。
  (3)发行能力上,中行、交通、民生则名列前茅。
  (4)银行存款一方面面临来自外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另一方面又受制于内部体系严格的存贷比监管,导致商业银行主要通过大量发行理财产品进行存款竞争。因此,近年来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加大了对理财产品的发行和推广力度。
  二、未来发展趋势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不断扩大,蔓延形成全球性金融危机,实体经济也遭受侵害。全球证券市场大幅下挫,外汇市场剧烈震荡,商品市场同样未能幸免,经济增长放缓或出现衰退,各国为拯救金融体系和刺激经济增长纷纷出台政策措施。
  1、多样化投资;我国大多数的理财产品都是采用信贷理财,虽然流动性比较差,但收益还是比较稳定的,深受投资者的喜爱,零八年以来随着股票、基金、债券等收益的减少,再加上美国金融危机影响,股票和证券也慢慢进入了低谷。
  2、个性化投资;美国的次贷危机给各个理财产品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风险,投资者也就慢慢走向了更加安全稳定的投资产品,收益固定风险小,银行对市场分析又是格外的细心,在产品设计阶段更重要的是把控制风险放在首位。
  3、规模化投资;从收益上看,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众多,这一切都是由于先前的产品基数低,随着技术的不断增加,以及相关业务的成熟,银行将更多地去关注理财产品的质量以及规模的良性发展,而非一味副收益产品数量。
  4、结构复杂化投资;同业理财产品的逐步拓展,将原有外资机构和中资商业银行之间的“银银”合作模式映射到国内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之间的同业理财模式,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的逐步尝试,产品的稳健与否并不在于是否参与了高风险资产的投资,而是在于投资组合的合理配置,另类投资的逐步兴起,艺术品和饮品(酒与茶)已逐步进入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投资视野,未来的低碳概念、不动产和自然资源的投资将会成为下一个热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