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像开闸的水,倾泻而出,瞬间变成演说家。非常想要把一些道理讲通、讲透,似乎像家庭课堂,想着讲得越多,孩子越能明白,以后不会犯相同的错误。而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
唠叨真的有用吗?
事实是,唠叨不仅没用,还有严重的“副作用”。
影响亲子关系
如果同一件事情,父母在孩子耳边不停重复,就变成说教,孩子只会觉得烦,而根本听不进究竟说的什么,也不想反驳,久而久之也没了交流。唠叨还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越说什么越不做什么,这在青春期会被放大,甚至出现离家出走或更严重的后果。
家长的真实意图无法传达
唠叨的家长往往不满足于就事论事,而是借题发挥,又并无新意,还牵扯出其他很多的问题,难免翻旧账。孩子当然会有误解了,自己的做法真的是有多大的错吗?为什么父母要求这么多?家长多叮嘱的原意是出于爱,怕孩子今后吃亏,但到了孩子那里,这份爱已经感受不出来了。
孩子没自信
唠叨让孩子感觉自己永远做不到父母希望的样子,总是让父母失望,因此对生活、对学习都提不起劲,容易消沉,甚至将心思放在游戏等虚拟世界中,以此找到自身的价值。
孩子如何看待父母的唠叨
父母呈现了苛刻而难以接近的形象
唠叨的父母即便言语柔和,也容易让孩子产生咄咄逼人的感觉,过于啰嗦,难以亲近。
不理解自己,难以沟通
孩子会想,其实自己也是想做好的,只是中途出了些意想不到的状况,自己也不像这样。为何父母偏偏抓住不放,翻来覆去地说呢?不想解释,也不想争辩,说了他们也不能理解,就算了吧。
父母如何不唠叨
点到即止,控制自己
可能是因为太想让孩子做正确的事,走正确的路,父母情不自禁想插手、想指导,都是人之常情。但父母如果心里清楚孩子最需要的可能并不是次次都做对,可能有些弯路必须要绕,那么大概率能够做到放下手,做一个有爱的“旁观者”。
理解为上
其实,真正从孩子的角度看到问题,会更容易理解孩子。因为我们也是从“孩子”长大的,有些场景甚至非常熟悉,仿佛又经历一般,对一些错误也会不难感同身受吧。
尊重孩子的决定
父母可以提建议,但最后事情做还是不做,怎么做,都请让孩子自己决定。如果对了,能增强他的自信心;万一错了,他也要学会成长过程中如何担责。
优秀不是唠叨出来的
唠叨下成长的孩子要么不听父母的话,叛逆,要么太听父母的话,没有主见。父母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孩子会更优秀。
注重陪伴
多陪孩子进行各种活动,包括参观展览馆、户外活动、竞技运动等等,从各方位陪伴,就能从各方位了解。多倾听,必要时从表达观点的角度来引导孩子。
多让孩子自己动手,生活和学习同等重要
把孩子当作成年人来对待,他有能力自己做的事情不要代劳。课本里学知识很重要,就像题目要做一遍甚至几遍才能掌握知识点,生活的常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能自己亲身实践总结。生活经验的积累是以后面对社会、打怪升级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