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如题所述

  物质震动,产生声波,声波通过介质的传递进入耳膜,在内耳中声波被转化为微小的电子脑波,它就是我们觉察到的声音。
  声音特性
  (一)“振幅”:这就是音量,声音有多大,声波就有多大。
  (二)“频率”:音调有多高或多低。例如,低音端的声音或更高的声音,如细弦声。
  频率是每秒经过一给一定点的声波数量,它的测量单位为赫兹,是以一个名叫海里奇R.赫兹的音响奇人命名的。此人设置了一张桌子,演示频率是如何与每秒的周期相关的。
  1千赫或1000赫表示每秒经过一给定点的声波有1000个周期,1兆赫就是每秒钟有1,000,000个周期,等等
  单个正弦波周期
  “周期”表示一个波周期从0dB/静音至全部打开又返回的一个全周期。上面所示为正弦波的一个单周期。中线为0dB,即静音。波高为音量,从左至右为时间。“波长”为从左至右的峰—峰距离。
  与用于广播或电视信号等,还有其它的一样,频率进一步分为VHF(甚高频)和UHF(超高频)。人在年轻时可以听到约20Hz到20,000Hz(20KHz)的频率范围,这是消费类CD的额定频率范围。人的听力从12岁以后开始下降,经常性处于声压级极大的情况下会导致我们听力的灵敏度下降。因此,声音具有音量/振幅和频率/音调,另外还有基于时间的声音结构。声音达到最大音量有多快,可持续多长时间以及声音消失直到听不到时需多长时间。所使用的最基本术语有:
  (一)“上升”:声波从静音达到最大振幅或音量所需的时间。
  (二)“衰变”:声波达到最大振幅/音量后消失为静音所需的时间。
  声音的“音量-时间”形状特性叫作“振幅包络”。
  简单包络:“ 上升”达到最大音量并不是立即完成的。声音然后缓缓地衰变。
  将上述振幅/音量包络用正弦波表示的结果
  声波的包络:在实际生活中,声音是混杂的,含有以不同振幅包络层迭的许多频率。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13
空气中的各种声音,不管它们具有何种形式,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所引起的:敲鼓时听到了鼓声,同时能摸到鼓面的振动;人能讲话是由于喉咙声带的振动;汽笛声、喷气飞机的轰鸣声,是因为排气时气体振动而产生的。总之,物体的振动是产生声音的根源,发出声音的物体称为声源。声源发出的声音必须通过中间媒质才能传播出去,人们最熟悉的传声媒质就是空气,除了气体外,液体和固体也都能传播声音。振动在媒质中传播的速度叫声速,在任一种媒质中的声速取决于该媒质的弹性和密度,因此,声音在不同媒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般要比在空气中快得多,例如在水中声速为
1450m/s
,而在铜中则为
5000m/s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还随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向前推进着的空气振动称为声波,有声波传播的空间叫声场。当声振动在空气中传播时空气质点并不被带走,它只是在原来位置附近来回振动,所以声音的传播是指振动的传递。如果物体振动的幅度随时间的变化如正弦曲线那样,那么这种振动称为简谐振动,物体作简谐振动时周围的空气质点也作简揩振动。物体离开静止位置的距离称位移χ,最大的位移叫振幅α,简谐振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表示为χ=αsin(2πft+φ),其中f为频率,(2πft+φ
)
叫简谐振动的位相角,它是决定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物理量,振幅α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
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单位为赫兹
(hz)。每秒钟振动的次数愈多,其频率愈高,人耳听到的声音就愈尖或者说音调愈高。人耳并不是对所有频率的振动都能感受到的。一般说来,人耳只能听到频率为20~20000hz
的声音,通常把这一频率范围的声音叫音频声。低于
20hz
的声音叫次声,高于
20000hz
的声音叫超声。次声和超声人耳都不能听到,但有一些动物却能听到,例如老鼠能听到次声,蝙蝠能感受到超声。
声波中两个相邻的压缩区或膨胀区之间的距离称为波长λ,单位为米(m)
。波长是声音在一个周期的时间中所行进的距离。
第2个回答  2019-03-03
空气中的各种声音,不管它们具有何种形式,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所引起的:敲鼓时听到了鼓声,同时能摸到鼓面的振动;人能讲话是由于喉咙声带的振动;汽笛声、喷气飞机的轰鸣声,是因为排气时气体振动而产生的。总之,物体的振动是产生声音的根源,发出声音的物体称为声源。声源发出的声音必须通过中间媒质才能传播出去,人们最熟悉的传声媒质就是空气,除了气体外,液体和固体也都能传播声音。振动在媒质中传播的速度叫声速,在任一种媒质中的声速取决于该媒质的弹性和密度,因此,声音在不同媒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般要比在空气中快得多,例如在水中声速为
1450m/s
,而在铜中则为
5000m/s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还随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向前推进着的空气振动称为声波,有声波传播的空间叫声场。当声振动在空气中传播时空气质点并不被带走,它只是在原来位置附近来回振动,所以声音的传播是指振动的传递。如果物体振动的幅度随时间的变化如正弦曲线那样,那么这种振动称为简谐振动,物体作简谐振动时周围的空气质点也作简揩振动。物体离开静止位置的距离称位移χ,最大的位移叫振幅α,简谐振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表示为χ=αsin(2πft+φ),其中f为频率,(2πft+φ
)
叫简谐振动的位相角,它是决定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物理量,振幅α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
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单位为赫兹
(hz)。每秒钟振动的次数愈多,其频率愈高,人耳听到的声音就愈尖或者说音调愈高。人耳并不是对所有频率的振动都能感受到的。一般说来,人耳只能听到频率为20~20000hz
的声音,通常把这一频率范围的声音叫音频声。低于
20hz
的声音叫次声,高于
20000hz
的声音叫超声。次声和超声人耳都不能听到,但有一些动物却能听到,例如老鼠能听到次声,蝙蝠能感受到超声。
声波中两个相邻的压缩区或膨胀区之间的距离称为波长λ,单位为米(m)
。波长是声音在一个周期的时间中所行进的距离。波长和频率成反比,频率愈高、波长愈短;频率愈低,波长愈长。
第3个回答  2017-01-12
物质震动,产生声波,声波通过介质的传递进入耳膜,在内耳中声波被转化为微小的电子脑波,它就是我们觉察到的声音。
当你说话时,就引起空气振动,振动传播出去,只要某人的耳朵接收到了这种振动他就会听到你的声音。
第4个回答  2019-11-1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