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家庭教育开始,塑造健全的人格。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必须注重家庭中每个成员的文化素养、文明程度的提高,共创和睦相处、相互支持的家庭气氛;向广大家长普及有关心理学知识,引导家长参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设立咨询机构,开办家长学校等形式,提高家庭家教能力;有关院校和教育科研单位应把家庭教育列为需要迫切研究的课题,以提高全社会家庭教育的水平。
2、重视素质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心理障碍问题,归根到底是素质教育问题。真正将应试教育转化到素质教育需要各方面努力。在中小学时期,老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形成健全的人格。教育部在1999年和2001年分别颁布《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学校充分认识和加强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应尽快将教育部的文件落到实处,在各级学校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中心,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性,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纳入教学课程,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
3、筛查心理障碍,进行早期干预。定期对各年级的大中小学生进行心理测验,对有严重心理问题或精神障碍的个体,进行早期干预治疗,使有心理障碍或精神障碍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不致过早流失到社会上去,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专业的青少年心理筛查评测,可以找“冉升心理”咨询。
4、建立社区心理咨询和帮教网络。目前我国尽管有心理咨询机构,但大多集中在各级医院和少数学校。而且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害怕去看心理医生,恐怕被人误解为“精神病”,从而讳疾忌医,这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十分不利。而在国外和香港地区都有社工这一职业,从事这一职业的人都是经过严格的心理咨询培训的人员,并且活跃在各个社区,进行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他们的工作使大量存在心理问题的人受益。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