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0-07-03
当新学期又开始时,我依然每天都会走进那座美丽的校园。这座校园我已不再陌生,周围的一切已经成为“理所当然”,也不会再带着好奇的目光注视它了。
而那时,当我第一次踏入这所学校,却是和现在完全不同的心情。
背着书包一个人慢慢地走着,用好奇的目光看着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而校园中的一切,哪怕是一棵小树,而让我觉得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在这些陌生人群中,我用目光搜索着那些熟悉的身影,然后又开始想,在新的班级里,我又会遇见哪些新的人和事呢?我还会像以前那样棒吗?
就这样想东想洗,坎坷不安的走到了教室。看着同学们那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我又紧张起来。
僵硬地坐在座位上,看着大家跑来跑去的打招呼,我开始后悔当初没带一本书来看,那样的话,就不会像现在这般无所事事,像现在这样坐在这里了。
后来老师就来了。再后来就互相介绍了一下。再再后来就交待一些事,各自回家。
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事。我看着自己手心的汗有些自嘲地想。但依然如释重负地叹了一口气。
“嘿,想什么呢?”一个同学跑过来,打断了我的思绪。扭头看了看周围,确实不再充满新奇与新鲜。
想想当时考这所学校的原因,是因为它在大家的眼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还是因为对那清清的澄池的无限向往?
在靠近这里之前,老师就跟我们提起过澄池,便在脑海中想像它的模样。想像那所拥有澄池的学校的模样。想像我在那所学校里读书的模样。
在无数的想像后,我考起了这所学校。
但它又有哪一点与我想像的一样呢?说不上是好是坏,我不愿意那它与心目中的“长郡”所比较,因为它们之间根本无法比较。心目中的学校只是一片朦胧,几乎没有具体的轮廓,又如何比较呢?
我不明白,为什么总是突兀的想起这些?难道进这所中学后我拥有的只是对回忆的惋惜?也许我只是有些想念以前的校园,以前的伙伴。而对现在的初一,我也有自己的看法。
初一,我将它定义为“成熟,长大”。
因为,自从我上了初一,就不断的有人对我说:“你已经上初一了,该长大了,也要懂事了。”我从来都是点点头。
也许在大人眼中,我是一个听话的乖巧的孩子。但我自己明白不是,在我的生活中,也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逻辑,也有被大家称之为“叛逆”的东西。但我只能将它隐藏起来,因为我看见那些所谓的“不听话的孩子”,看见大人们看他时那紧锁的眉头,我不愿意被那样对待。所以,只能隐藏。
在这半年的初一生活,我仿佛“长大”了许多,并不是只会董事的帮爸妈分担生活上的苦恼,而是我有了更多自己的看法,想法。
初一,我将它定义为“忙碌”。
因为,自从我上了初一,就没有像以前那样多的时间去想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总是为功课忙碌,为考试忙碌,也为一些琐碎,但是不得不做的事情忙碌。
虽然“忙碌”,但是“快乐”。我知道,我不会一直忙碌,因为我有“忙里偷闲”的时候,也有极少数的“无所事事”的时候。
在这样的“忙碌”中,我明白我不能偷懒,但是我却又做不到。即使了解到“就算偷一下下懒,就会跟不上”,我也还是歇口气,在紧张兮兮地安慰自己:“一下子,一下子就好。”
初一,我将它定义为“苦恼”。
因为,自从我上了初一,我的心情就不能再用“无忧无虑”来形容了。
一点点的空闲时间,也别“苦恼”占走。
为自己的想法不被别人了解而苦恼,为自己的成绩不是班上第一而苦恼,为自己的矛盾而苦恼。
我从来不承认,也不愿意承认自己和父母之间有“代沟”,我认为那是缺乏沟通所产生的东西,但我和爸爸妈妈之间是不缺乏沟通的,我们是彼此了解,彼此包容的“朋友”,至少我这样认为。
所以,每当爸爸妈妈皱着眉头说我不够优秀时,我总是鼻子酸酸的,却强忍着泪水不让它留出来。要坚强!——是妈妈对我说的。然后我就僵着脖子坐在书桌前,苦恼于自己不够优秀,苦恼于为什么我总让爸妈操心。
初一,我将它定义为“甜蜜”。
因为,自从我上了初一,我就拥有了更多更优秀的朋友,他们都仿佛是一个“我”,一个与我不同的“我”;他们又好像不是“我”。因为他们的性格与我相似,想法却迥然不同。
大家融入了一个集体,开心一起分享,烦恼一起分担。这样的生活总是甜蜜的,无论有多少不开心的事,也都是甜蜜的。
一路上,脑子里乱糟糟的,心情也乱糟糟的。
拐一个弯,走进教室。
大家已经在读书了。
早晨,是新的开始,我也愿意期待每天的生活,虽然它有时也让人很无奈,但快乐总是未知的。
深吸了一口气,坐在教室里,开始读书。
开始继续我的初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