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礼仪的定义概念原则

简述礼仪的定义概念原则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言语谈吐及相应仪式等方面已约定俗成的规范方式,表现律己敬人的过程。

礼仪的原则:

    宽容:即人们在交际活动中运用礼仪时,既要严于律己,更要宽以待人。

    敬人:即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要敬人之心常存,处处不可失敬于人,不可伤害他人的个人尊严,更不能侮辱对方的人格。

    自律:学习、应用礼仪,最重要的就是要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检查。

    遵守:在交际应酬中,每一位参与者都必须自觉、自愿地遵守礼仪,用礼仪去规范自己在交往活动中的言行举止。

    适度:应用礼仪时要注意把握分寸,认真得体。

    真诚:运用礼仪时,务必诚信无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从俗:由于国情、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必须坚持入乡随俗,与绝大多数人的习惯做法保持一致,切勿目中无人,自以为是。

    平等:平等是礼仪的核心,即尊重交往对象,以礼相待,对任何交往对象都必须一视同仁,给予同等程度的礼遇。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6


礼仪指的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的精神及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正是由于礼仪是社会道德、习俗、宗教等方面人们行为的规范,所以它成为人们文明程度和道德修养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礼仪的意义在于它的社会功能,礼仪的社会功能概括的说,就是表示人们不同地位的相互关系以及调整、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手段。礼仪的社会作用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般来说主要具有以如下四种功能:

一、沟通的功能

礼仪是文明的外化、沟通的开始。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只要双方都自觉地遵守礼仪规范。达到礼尚往来的目的,这样人与人之间就可以十分容易的进行感情沟通,交际往来也容易成功。

二、协调功能

礼仪一方面作为一种规范、程序和文化传统,对人们之间相互关系模式起着规范、约束和及时调整的作用;另一方面某些礼仪形式礼仪活动可以化解矛盾,建立新的关系模式。可见,礼仪有协调人际关系,发展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作用。

三、维护的功能

礼仪是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反映和标志,同时它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不但对社会的风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们的社会行为具有很强的约束作用。礼仪一经制定和推行,久而久之,便成为社会的习俗和行为规范。任何一个生活在某种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此外,礼仪的许多规范都是教人怎样处理夫妻关系,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其目的是维系家庭的稳定、和睦,而家庭的稳定是为是社会稳定的前提。

四、教育的功能

礼仪通过评价、劝阻、示范等教育形式,纠正人们不正确的行为习惯,其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礼仪的尊重和约束作用。礼仪作为一种道德习俗,对全社会的每个人都在实行教化。其二,礼仪的发展、形成与完善,成为一定社会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传统”的力量不断地由老一辈传继给新一代,世代相传。讲究礼仪的人同时也起着榜样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的人。在社会不断发展前进中,礼仪的教育作用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9-10
一是敬人的原则。尊敬他人,是人际交往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也是礼仪的核心。敬人的原则,就是要求在运用礼仪时,务必将对交往对象的恭敬与重视放在首位,切勿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二是自律的原则。自律,就是要克己,慎重;就是要在运用礼仪时,积极主动,自觉自愿,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允许妄自菲薄,自轻自贱;也不能人前人后不一样,生人熟人面前不相同。三是适度的原则。运用礼仪,与做其他事情一样,讲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应当牢记过犹不及。所谓适度,就是要求在运用礼仪时,既要掌握普遍规律,又要针对具体情况,认真得体,掌握分寸,不能做得过了头,也不能做得不到位。四是真诚的原则。应用礼仪,必须诚心诚意,待人以诚。这样去做,待人友好与敬意才易于为他人所接受。不允许在运用礼仪时逢场作戏,言行不一,口是心非,投机取巧,做假骗人,这就是真诚的原则的含义。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礼仪的概念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言语谈吐及相应仪式等方面已约定俗成的规范方式,表现律己敬人的过程。或简述为:约定俗成的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
  礼:本意是敬神,引申为敬意的通称。主要是表示敬意的态度。 仪:仪是礼的动作或方式,是外在形式。
  “礼”和“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方面,“礼”是内在的,是人们对自己、对他人尊重、敬意的态度;而“仪”是外在的,是人们通过一定的动作、形式等表现出来的“礼”。“礼”是“仪”的本质,“仪”是“礼”的现象。另一方面,“礼”和“仪”密不可分,即内在的“礼”只有以外在的“仪”的形式表现出来。只有“礼”和“仪”的完美形式结合并表现出来,才是完整的礼仪。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的精神及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
  由于礼仪是社会、道德、习俗、宗教等方面人们行为的规范,所以它是人们文明程度和道德修养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礼仪对个人而言,是一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礼仪也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的宗旨是尊重,既是对人也是对己的尊重,这种尊重总是同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机地、自然地、和谐地和毫不勉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人们生活的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包含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也体现出整个社会的品行修养。

  礼仪的原则
  1. 宽容的原则:即人们在交际活动中运用礼仪时,既要严于律己,更要宽以待人。理解宽容就是说要豁达大度,有气量,不计较和不追究。具体表现为一种胸襟,一种容纳意识和自控能力。吃亏是福。只有能吃亏者方能成就大事。
  2. 敬人的原则:即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要敬人之心常存,处处不可失敬于人,不可伤害他人的个人尊严,更不能侮辱对方的人格。千万不要得罪小人。
  敬人就是尊敬他人,包括尊敬自己,维护个人乃至组织的形象。不可损人利己,这也是人的品格问题。
  3. 自律的原则:这是礼仪的基础和出发点。学习、应用礼仪,
  最重要的就是要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检查。
  自律就是自我约束,按照礼仪规范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4. 遵守的原则:在交际应酬中,每一位参与者都必须自觉、自愿地遵守礼仪,用礼仪去规范自己在交往活动中的言行举止。 遵守的原则就是对行为主体提出的基本要求,更是人格素质的基本体现。遵守礼仪规范,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确保交际活动达到预期的目标。
  5. 适度的原则:应用礼仪时要注意把握分寸,认真得体。 适度就是把握分寸。礼仪是一种程序规定,而程序自身就是一种“度”。礼仪无论是表示尊敬还是热情都有一个“度”的问题,没有“度”,施礼就可能进入误区。
  6. 真诚的原则:运用礼仪时,务必诚信无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真诚就是在交际过程中做到诚实守信,不虚伪、不做作。交际活动作为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思想沟通的过程,如果缺乏真诚则不可能达到目的,更无法保证交际效果。
  7. 从俗的原则:由于国情、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必须坚持入乡随俗,与绝大多数人的习惯做法保持一致,切勿目中无人,自以为是。
  从俗就是指交往各方都应尊重相互之间的风俗、习惯,了解并尊重各自的禁忌,如果不注意禁忌,就会在交际中引起障碍和麻烦。
  8. 平等的原则:平等是礼仪的核心,即尊重交往对象,以礼相待,对任何交往对象都必须一视同仁,给予同等程度的礼遇。
  礼仪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一种平等的、彼此之间的相互对待关系的体现,其核心问题是尊重以及满足相互之间获得尊重的需求。在交际活动中既要遵守平等的原则,同时也要善于理解具体条件下对方的一些行为,不应过多地挑剔对方的行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