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进行提问

如题所述

1.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应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为历代教育家所重视。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他能帮助创新思维的诞生。”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但就目前中学实际教学看,还存在阻碍学生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发展的不利因素:首先,教师提问太多,容易使课堂成为教师进行提问表演的舞台。如果长此以往,则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不愿意也无需动脑筋,从而忽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其次,问题层次偏低。有许多问题无需学生思考,就能用“是”或“不是”回答,约有80%的问题只需运用死记硬背的知识就能解决,这样的问题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再次是学生问题意识薄弱。在课堂教学中,课堂问题大约有95%是教师提出来,5%的问题是学生提出或发现的。学生问题意识薄弱有两种表现:一类是不敢或不愿意提出问题,另一类是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课堂问题缺少主题意识。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过程,是教师培养和发展学生思辨能力的过程。目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意识现状,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和动力,而强烈的问题意识推动人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科学创新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起点和重要手段。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放在突出位置,不重视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而谈创新教育是空洞、抽象的,不利于思想政治课多元化目标的实现。
  2.采用“启导探究式”教学法
  2.1何谓“启导探究式”教学法
  “启导探究式”教学方法是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和创造性,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之下,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陶冶情操的有效方法。它通过阅读、思考、议论、探究、听讲、练习等多种途径启发诱导学生主动研究问题、探索知识、证明结论、总结规律、形成观念、指导行为,较好地处理了启(启导)、究(探究)、讲(精讲)、练(练习)等几方面的辩证关系,并将其揉合于课堂教学过程之中。
  2.2“启导探究式”的运用
  在实施这种教学方法时,教师要充分善于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营造积极思考的教学氛围,使整堂课充满新意,以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
  2.2.1要设疑引思。思起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释疑解难,有所进取。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起着很大的作用。
  2.2.2要以辩促思。“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这是英国大文豪萧伯纳的名言。课堂集体讨论或辩论,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创造能力的好方法,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就社会的某个重点或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回答自己所关心的问题。通过摆事实,交流争辩,以辨促思,以辨明理,从而引起创造性思维的产生。事实证明,让学生自己动脑筋、发现问题,讨论争辩,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胜过教师讲解许多遍。
  2.2.3学生探究。探究未知是人的天性,特别是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探究新知识成为自身的一种需要之时,其热情犹如熊熊烈焰升腾,令人感奋不已。教学中应尽量满足受教育者的求知欲望,强化他们的追求意识,促使其学习动力水平迅速提升,变厌学为乐学。
  2.2.4课堂延伸。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而实践是培养和发展创造能力的先决条件。思想政治课教学应重视实践的作用,遵循理论联系实际,把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3.正确使用学案
  3.1学案中要体现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编写的讲义,不是教师教案的浓缩,学案给了学生一个路标,让学生知道要往哪里去。学生看了学案就知道这节课该把握什么内容,并且知道应该怎么学,避免了以往那种散漫的学习,这样学习效率也更高了。明确重难点到底是哪个知识点,哪些是了解就可以的,哪些需要记忆,哪些需要理解。如果重难点含混不清,或者是粗略概括则会导致学生弄不清一节课的学习目标。
  3.2教师要依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依据学生的情况,精心设计课堂练习。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合他们的题可做,并从中体验到快乐。有些习题设置得简单些,学生基本都能做对,那个时候他们都很兴奋,我们能感觉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悦,让他们觉得原来自己也能很优秀。而有些习题设置的难度大一些,让那些出众的学生感觉到自己很不一般,比别人能力更强。这样就使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3交流研讨的问题一定要设计得精致而经典,并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课堂讨论不够充分,学生主动交流少,冷场的时候多,气氛沉闷,我总在想这些学生为什么不爱发言,是不想说还是不会说?我很少想是不是问题设计得不够合理,现在回顾以往的教学,我发现问题设计十分重要。因而,交流研讨的问题一定要设计得精致而经典。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