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4-02-22
所谓“清高”,辞海解释为“不慕荣利,洁身自好”,应该是含有褒扬之义的,“清”即清白正直,在中国人的词汇中,凡跟“清”字搭上关系的,往往有称誉的意思,如:卓越才能者名为清才,志行高洁者称为清士,儒雅文章则说清文,廉洁奉公者颂为清官,纯洁之友情则誉为清交,如今清字与“高”沾上了,想来该是顶量级的称誉了吧,然作者说“高”非是“高风亮节、德高望重”之“高”,而总要带上“孤高或孤僻”,甚至是“孤高”。苏轼有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可谓高矣,又是多么的孤独啊,看来清高是要有一定的代价的,海子说“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一种与幸福生活的距离,是一种与现实格格格不入,丅高的代价就是“孤独”。因此“清高”的名声首先落到那些遗世寂居的文人隐士头上。
严子陵:北宋名臣范仲淹任睦州知州时,在严陵濑旁建了钓台和子陵祠,并写了一篇《严先生祠堂记》,赞扬他“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严子陵才以“高风亮节”闻于天下。南宋嘉定年间,陈山严子陵墓旁也建起了高风阁,后来还办了个高节书院,今均早已湮没,只剩下一块墓碑,还保存在峙山公园里。
何氏三高「何氏三高」是指南朝时期庐江何氏家族中的三兄弟∶何求、何点与何胤。宰相何尚之是他们的租父。何家世代信佛,及至何求三兄弟已经无意进取官场,遂一味倾心道场。他们先后皆隐居於山林寺庙中,高蹈远行,时人称为「三高」,「大夫多慕从之」。(见《南史》卷三十)
何求,字子有,三兄弟中的兄长,曾出任太子洗马(太子出门时,负责前导之职),清心寡欲,崇信佛法。后辞职隐居吴地波岩寺,常以念诵为业,足不出门,人莫能见其面。
何点,字子皙,何求之弟。少年博通群书,善谈论。朝廷多次徵召出仕,皆不从。读书之馀,喜欢和僧人们相往来,和他们一起终日谈论咏赋、优游自得。宋大明年间,何求邀请僧印法师讲经说法。僧俗听众达七百多人。 竹林七贤魏晋间以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为代表的风流名士,逍遥山林,谈玄醉酒,长歌当哭,不与统治者合作,世称“竹林七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