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很多孩子才两三岁的妈妈,对孩子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不要”。因为三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可以控制好自己的身体了,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大,于是他哪里都想去,什么都想试。妈妈们为了避免他遇到危险,只好用各种“不要”来约束他。
不过,愿意乖乖地听话的孩子很少,多数孩子都不会把妈妈的“不要”放在眼内,甚至妈妈越说不要,他就越要做。还有的孩子当着妈妈的面会很听话,但是,妈妈一走开,他就不理这个“禁令”了。
因此,很多妈妈都会觉得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难管教。
三种做法,让孩子更听话那么,妈妈要怎样做,才能让孩子乖乖听话呢?卡卡妈觉得,妈妈首先应该改变自己的做法,例如从少说“不要”开始。
具体应该怎样做呢?大家不妨参考一下卡卡妈的建议。
一、给孩子一个明确的指令
例如妈妈带孩子去公园玩,孩子非常兴奋,在公园里跑来跑去的,不愿意乖乖地慢慢走。虽然公园里没有车子,但是,这样走路,难免会影响别人,所以妈妈会连忙想办法让孩子停下了。
很多妈妈的做法,是直接告诉孩子:“你别乱跑了,会碰到别人的。”但是,这种做法并没有太大效果,虽然妈妈让孩子停下来的时候,孩子可能会乖乖停下,但是,相信过了几分钟,孩子又会乱跑了。
卡卡妈建议:遇到这种情况,妈妈与其叫孩子别乱跑,不如告诉孩子,妈妈希望他怎样做。例如,妈妈可以对孩子说:“宝宝过来,和妈妈牵着手一起走。”
妈妈这样向孩子提出要求,孩子不但一听就明白应该怎样做了,而且,他也很愿意听妈妈的话。因为孩子是很聪明,明白如果不按妈妈说的做,那么妈妈就会限制自己的行动了。
二、多用肯定句来提出建议
我们经常都会对孩子提“建议”,不过这些“建议”,很多都是限制孩子自由活动,以保障孩子安全的。
例如,孩子走到窗户边,伸头看外面的风景,妈妈会很紧张地说:“不要爬窗户”;妈妈带孩子在公园玩时,孩子伸手去拉别的小朋友,妈妈会着急地说:“不要拉别人”……
如果妈妈总是用命令式的语气,对孩子说“不要”,那么,孩子会觉得妈妈是在训斥自己的。
卡卡妈建议:其实,妈妈完全可以把这种“不要……”的句式,换成肯定句来说。例如,孩子想看窗外的风景,妈妈可以对孩子说:“宝宝坐在这里看吧,坐着舒服多了,而且也能看得到窗户外面”;孩子伸手去拉别的孩子,想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妈妈可以告诉孩子:“你可以过去和他握握手,这样就可以和他做好朋友了。”
妈妈多用这种肯定的句式和孩子说话,孩子听了不但不会反感,而且还能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做,并建立起正确的行为准则,这样,他以后就不会做出错误的选择了。
三、多了解孩子做某事的原因
妈妈平时对孩子说“不要”的时候,其实,心里已经认定孩子即将要做的事情是不正确的了。可见,这个时候,妈妈对孩子的能力是不信任的;对孩子的行为是不认可的。
试想,孩子还没有开始做,妈妈就认定孩子不正确、做不好,这样对孩子是不是不太公平?
卡卡妈建议:孩子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一定有他自己的理由的。因此,妈妈在对孩子说“不要”之前,应该多观察孩子,了解清楚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妈妈可以先问一问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毕竟,三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可以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了。只要孩子的理由是正确的、合理的、不违背道德的、不会出现危险的,那么,妈妈就应该支持孩子,并且给他一些积极的意见。
结语:三岁左右的孩子,因为有了独立的行动能力,所以他会积极地自己做决定和解决事情了,这是一件好事,证明孩子已经长大了。
作为父母,这时我们应该少对孩子的行为说“不要”,尽量不阻止孩子的行为,而是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以便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