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隶书的代表人物

谁是隶书的代表人物?
他有什么作品?
急用!!!

传说隶书乃是由秦末刑徒程邈所创。他广泛收集当时流行于民间的各种书写体,整理出比小篆简单,书写更为便利的书写体,以此来抄录狱档,隶书之称由此而来。隶书由篆书的圆转变为方折,到了东汉出现了波磔,隶书的出现在汉字演化和书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后出现的章草、楷书都是由其发展而来的。隶书是相对于篆书而言的,隶书之名源于东汉。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风格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隶书相传为秦未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 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隶人不是囚犯,而指胥吏,即掌管 文书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隶书被叫做佐书 。隶书盛行于汉朝,成为主要书体。作为初创的秦隶, 留有许多篆意,后不断发展加工。打破周秦以来的书写传统,逐步奠定了楷书的基础。在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思想统一下,是汉代隶书逐步发展定型,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书体,同时,派生出草书、楷 书、行书各书体,为艺术奠定基础。
汉隶在笔画上具有波、磔(zhe)之美。所谓波,指笔画左行如 曲波,后楷书中变为撇;所谓磔只右行笔画的笔锋开张,形如燕尾的捺笔。写长横时,起笔逆 锋切入如蚕头,中间行笔有波势俯仰,收尾有磔尾。这样,在用笔上,方、圆、藏、露诸法俱备, 笔势飞动,姿态优美。在结构上,有小篆的纵势长方,初变为正方,再变为横势扁方汉隶具有雄阔严整 而又舒展灵动的气度。 隶书对篆书的改革包括笔画和结构两个方面。隶化的方法有变圆为方。变曲为直。调正笔画断连。 省减笔画结构等等。其中以横向取势和保留毛笔书写自然状态两面点最为重要。横向取势能左右发笔,上下运动受到制约。最终形成左掠右挑的八分笔法。而毛笔的柔软性以使汉字笔画产生了粗细方圆。藏 露等各种变化。还有字距宽。行距窄也是其章法上的一大特点。
汉隶表现在帛画、漆器、画像、铀镜中精美绝伦。而在碑刻中更显其宽博的气势和独特的韵味。汉隶主要有两大存在形式:石刻与简牍。魏晋南北朝隶书大多杂以楷书笔法;唐朝隶书不乏徐浩等书家。宋元明三朝的隶书也难振汉隶雄风。直至清朝。汉隶才得以复苏。有余农、邓石如、何绍基等,别有建树。
隶书的艺术特点:隶书又称‘八分书’‘分隶’等。大致可以分为秦隶、西汉古隶、汉隶。秦隶是在小篆简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故保留了许多篆书痕迹。结字随意性大,部首的组合错落有致,节奏鲜明爽快,使人耳目一新。汉隶主要指东汉碑刻,是具有成熟意义的隶书,此时的汉碑正如清代书法家王澎所称誉的“隶法以汉为极,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主要表现为结构变化大,有扁、有方,线条出现了粗细变化,由圆笔出现了方笔。线条上形成了撇、捺、折、点等笔画。从而为极大的丰富和提高书法的艺术表现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部分代表作品简介:

《曹全碑》全称《汉合阳令曹全碑》,其字呈扁平状,舒展秀丽,中锋运笔藏头护尾,每个字的主笔厚实舒展。不仅平衡了字态,而且渲展书意。整幅作品给人以秀而不媚,艳而不俗之感。为后人学习汉隶的主要范本之一,极能代表汉隶的本来面目。

《张迁碑》全称《汉故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其主要特点是金石味很浓,精气内敛,笔画较整齐而少纵逸,初看给人有笨拙之感,再看有“大智若愚”之妙。《张迁碑》以方为主,笔力雄厚,为汉来雄强之典范。

《石门颂》全名为《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清 杨守敬认为“其行笔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康有为称为“高浑”“劲挺有姿”由此可见。后人对于此碑推崇倍致。其结字上疏密大小不一,潇洒自如。行笔如行云流水,不留痕迹,极为老辣,代表了汉隶的最高成就之一。

部份代表人物简介:

东汉 蔡邕 ,八分高手,书有《熹平石经》。

唐 李隆基(玄宗)(685—762)笔画肥厚、雍容华贵、无锋芒之感,静中有动,动中寓静,神定气闲。

明 文彭(1498—1573)字寿承,号三桥。是著名书法家文徵长子,他精通六书,善书篆隶。其字体一变原来的扁长为方正,在字形上均匀中有变化,用笔变化丰富,有灵动之感,是明代隶书的代表人物。

清 伊秉绶(1498—1573)字组似,号墨卿、墨庵。其书法作品金石气较浓。古拙而法度深严、稳中求变、笔画中锋运行、渗透力极强。

隶书是我国文字演化和书法发展过程中的一块丰碑,对后世影响极大。至今隶书还是我们常用文字之一,故此倍受历代书法家文人的重视。书写隶体的高手也历代辈出,除上述外著名的大家还有金农、郑莆、何绍基等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5-11-20
书法样式类型分为 篆书 隶书 楷书 草书 行书

隶书是今文字的开始,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次质变,有篆书简化而成,

隶书定型过程在汉代分为两个阶段,西汉时期隶书尚未定型,书写不拘一格,1972年在山东临淅县出土的4900多枚《孙子》《孙膑兵法》竹简 1973年12月在湖南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66枚简牍 既继承了篆书的传统,又有八分行草的连笔

到东汉恒,灵二帝时,隶书完全定型,成为法度深严的标准字体,已碑刻文字为代表《张迁碑》《礼器碑》《石门颂》等

我看的书上只有这么多了 没能直接回答你的问题 你参考一下吧 你要说楷书,行书,草书的代表人物作品都有 就是隶书没有 可能是太早了 刚刚成型

参考资料:《旅游文化学》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5
  隶书是相对于篆书而言的,隶书之名源于东汉。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 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风格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
  隶书相传为秦未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 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隶人"不是囚犯,而指"胥吏",即掌管 文书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隶书被叫做"佐书" 。隶书盛行于汉朝,成为主要书体。作为初创的秦隶, 留有许多篆意,后不断发展加工。打破周秦以来的书写传统,逐步奠定了楷书的基础。在"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思想统一下,是汉代隶书逐步发展定型,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书体,同时,派生出草书、楷 书、行书各书体,为艺术奠定基础。
  汉隶在笔画上具有波、磔(zhe)之美。所谓"波",指笔画左行如 曲波,后楷书中变为撇;所谓"磔"只右行笔画的笔锋开张,形如"燕尾"的捺笔。写长横时,起笔逆 锋切入如"蚕头",中间行笔有波势俯仰,收尾有磔尾。这样,在用笔上,方、圆、藏、露诸法俱备, 笔势飞动,姿态优美。在结构上,有小篆的纵势长方,初变为正方,再变为横势扁方汉隶具有雄阔严整 而又舒展灵动的气度。 隶书对篆书的改革包括笔画和结构两个方面。隶化的方法有变圆为方。变曲为直。调正笔画断连。 省减笔画结构等等。其中以横向取势和保留毛笔书写自然状态两面点最为重要。横向取势能左右发笔,上下运动受到制约。最终形成左掠右挑的八分笔法。而毛笔的柔软性以使汉字笔画产生了粗细方圆。藏 露等各种变化。还有字距宽。行距窄也是其章法上的一大特点。
  汉隶表现在帛画、漆器、画像、铀镜中精美绝伦。而在碑刻中更显其宽博的气势和独特的韵味。汉隶主要有两大存在形式:石刻与简牍。魏晋南北朝隶书大多杂以楷书笔法;唐朝隶书不乏徐浩等书家。宋元明三朝的隶书也难振汉隶雄风。直至清朝。汉隶才得以复苏。有余农、邓石如、何绍基等,别有建树。
  (2)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蔡邕 ,"八分"高手,书有《熹平石经》。

参考资料:书法流派 网址是http://www.shiandci.net/sfys3.htm#1隶书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5-11-20
a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