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知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另外两大不孝是什么呢?

如题所述

在中国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人们都知道一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人们都理解“无后”理解为没有后代的传承是最大的不孝。其实会有这个理解并不奇怪,因为从古到今大多数人们都认为香火的传承最为重要,甚至很多老一辈的人都认为后代必须为男孩才可以,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重男轻女,他们认为只有后代的传承人类社会的发展才会得到进步,经济文化才能更上一层。

现在很多的九零后还有零零后的很多年轻人都改变了这个想法,大多数人注重事业而忽略情感方面,导致很多家长也会拿这句话来给孩子讲道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出自于孟子所说,说到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来给大家讲一下,一位名叫舜的男生,从小就不受父亲的喜欢,而在父亲娶了继母之后日子就更难过了,所以舜对于父亲和吉姆也心有不满,他在结婚的时候也没有通知父母,人们就说他没有尽到后代的本名是最大的不孝。

这就延伸出了对这句话的另一个理解那就是说不孝顺的事情的表现很多,而其中之最就是没有后辈没有对长辈尽到该尽的本分,该尽的职责。我们现在所说的没有后代就是最大的不孝,之所以会这样说很大的原因也是因为现在社会环境的发展引导我们的想法的认知。

那么还有两个不孝是什么呢,我们分别来说一下。第二个不孝就是我们明知父母有错,却一味的纵容顺从于他们,从而导致父母越陷越深处于不义的局面。第三个不孝就是家境贫苦,条件本来就不好了,父母年龄也大了,孩子仍然不好好学习不进入官场来侍奉父母。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另外俩不孝分别是,不管家人怎样,对父母置之不理。另一个是,不学习,不长进,没有才华,不作事情。这句话从古就开始流传了,一直用于现在,这也真实的说出了人生中不孝。

孟子的《孟子·离娄上》中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这里,孟子主要是批评舜的不孝顺行为。孟子认为,不孝顺的表现有很多,但以没有尽到后辈的本分为最。舜没有禀告父亲就擅自娶妻,就是没有尽到后辈的本分。但君子都认为,舜虽然没有禀告,但与禀告了也没有差别。虽然这里就是赵岐就把孟子的意思给曲解了,但是弘扬孝道精神,在现代也是有必要的。我们应注重的是如何尽好孝道,而不必过分纠结个别字词。

其实这句话又是如何演变成今天的含义呢?这就与东汉末年经学家赵岐有关了。在《十三经注疏》中,首先将这里的“后”注解为“后代”的意思,之后又把孟子的这句话解读为:“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根据赵岐的理解,古人所讲的三大不孝,分别是:明知父母有错还一味顺从,陷双亲于不义。家里贫穷无法供养父母,还不知读书做官。不娶妻生子,断绝祖先血脉。在这三不孝中,又以没有后代为大。从此之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成了千百年来父母们催婚的口头禅。

第2个回答  2020-09-18

一、有三种孝道:乖乖听话,看到父母有过错,不劝说他们陷入不公,这是第一种孝道;家里穷,父母老,但他们不去官场吃父母养父母。这是第二种孝道;不娶媳妇生儿育女是第三种孝道。这就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林外两种不孝。

二、第一种孝道:阿依屈服,对父母无条件的服从和对不义之事的宽容是第一大孝道,时至今日仍很实用。孔子的弟子曾经问孔子:“孩子一味服从父母的命令,这能叫孝道吗?”孔子说:“这是什么!这是什么!当父母有不公时,他们应该指出。如果父母错了,他们会追随父亲的一生。怎么叫孝道呢?”从孔子与弟子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孟子的孝道与孔子的思想是一致的。

三、第二种孝道:家穷老,不为吕氏我不是为了养家糊口才去吃官司的。这是第二种孝道。这个家很穷。父母老了,不能工作,当他们是人的时候不能做事。他们不可能为了当官而努力学习。照顾家庭是不孝顺的。现在养育父母是很辛苦的工作。如今,社会上的年轻人知道他们要和父母一起赚钱。现在他们给了这些人一个名字,他们说“肯的人”不是进取的,他们是闲散的,他们结婚了,他们仍然把钱花在老人身上。现在有很多事情。

四、第三种孝道:没有无知,没有先祖对于第三篇文章,很多人认为它是封建社会的糟粕。然而,在古人看来,现在不是妻儿的年龄,先人不上香,先人的血也碎了。这是一个很大的孝道。在改革开放的岁月里,许多女企业家和女企业家出现了,她们没有成为一个家庭。是一种孝道。有许多不孝的行为,是一种不传给后代的大孝道。

这就是关于人们都知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另外两大不孝是什么的文章了。

第3个回答  2020-09-19



其实不孝有三出自《孟子·离娄上》,当时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即不能事亲,是一不孝;不能事君,是二不孝;不能立身行道,是三不孝。这三个不孝里面,包括,不能孝顺父母,尊重父母,爱护自己的的家人,不能恪守本分,侍奉自己的君主,对自己的国家有忠心,不能立身行道,没有自我追求,自我理想,自我完善。


后来孟子评价: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意思就是说孟子指出舜是因为要娶亲生子,承继先祖,所以虽然没有提前告知父母,他要娶亲这件事,虽然不太合乎礼仪,但相对来说,这一行为是符合道义的,是可以被理解的。

有人说另外两个不孝就是,不能立身行道,不对自己的君主有诚心,但是也有人说另外两个不孝是,陷人于不义之中,没有自己的品德操守,还有是对自己的国家不忠诚。


其实大致意思都是差不多的。也没有太多的界限,因为这几件事情总的来说,都是不孝顺的事情,但是其中都包括对自己的国家,还有君主的真诚,因为古代都是君主是天,是应该受到万人景仰的,应该受到别人敬佩爱戴的,所以他们从小就被教育,如果不爱护自己侍奉的君主,就是不孝,虽然要爱护自己的国家,但是这有些不太公平,这是多年流程下来的习俗,不是说改就能改的。不孝有三,大致就是这么个意思。

第4个回答  2020-02-08
古人所讲的三大不孝,分别是:一、明知父母有错还一味顺从,陷双亲于不义。二、家里贫穷无法供养父母,还不知读书做官。三、不娶妻生子,断绝祖先血脉。在这三不孝中,又以没有后代为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