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新基层社会治理,适应社会治理新常态

如题所述

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平台,建立高效多元的服务和矛盾疏导化解机制。

(一)整合公共资源,拓展服务功能,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新平台。

随着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任务越来越重,对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实行网格管理,推动干部下沉,把服务和矛盾预防化解在田间地头。

在安排好“一办”和“中心”办事窗口的轮值服务人员外,其余80%的镇干部按网格化管理包组、包片、包户模式,每周3天以上的时间深入责任网格范围内走访、服务群众,担当起政策法规的“宣传员”。

(三)注重多元治理,凝聚共治合力,力求群众的问题更多地让群众解决。

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积极鼓励培育基层各类社会组织,尤其注重培育村民理事会、水利协会等矛盾化解类社会组织,引导广大群众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反映诉求,协调关系,化解矛盾。

(四)强化支撑保障,全面系统推进,形成常态长效活力机制。

强化信息化支撑,开通手机版社会治理服务“一册通”,网格内重要信息和工作开展情况通过短信方式向镇社会治理服务中心传输,实时进行分类、交办、催办、查询、归档,实现情况及时掌握、矛盾及时化解、结果及时反馈、服务及时跟进,提高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规范化水平。

扩展资料: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适应社会治理新常态的背景:

服务群众不到位、干群关系不密切,日益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基层社会治理面临新挑战

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在党的重大决定中,鲜明地提出“治理”这一概念,将“社会管理”表述变成“社会治理”,体现了由一元单向治理向多元共同治理的结构性变化,是党在政治理念上的一次高度升华。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实质上就是要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转变社会治理方式、提升预防化解社会矛盾水平,切实解决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这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梅州市蕉岭县探索推进镇级“一办一中心”改革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27
一、健全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
为了改进社会治理的综合治理,还必须改进管理责任制、目标管理报告制度、重大事件报告制度、冲突和冲突解决制度、定期会议程序、公共事业综合管理职能、社区治安集体保护制度、人口流动管理制度、管理和调解制度、定期进度报告制度、检查和监督制度、信息记录制度。
(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作为领导干部的工作目标之一就是要确保一方平安,要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计划内容。在干部的奖惩问题上应该加入干部所负责区域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情况,若在干部所负责的区域受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一票否决的,在该区域的社会治理未达到要求时不得让该干部评奖评优。在考察绩效时要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作为考核内容之一,抓好干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对长期失职导致社会秩序混乱或者影响到社会稳定的领导干部,要根据法律法规进行适当的惩罚。
目标管理责任制要做到明确的责任分工。各基层单位一把手负总责,要明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加大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强化流动人员、境外人员和出租房屋的信息采集工作。加强禁毒与反邪教宣传工作,增强公民禁毒意识,提升公民反邪教意识,对吸毒人员与邪教组织做到严打严控。强化对重点人群防范,坚持打防结合,教育为主。深化“平安社区”建设,整个各方力量,加强群防群治队伍管理,完善治安防控网络,建设和谐友好社区。明确谁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第一负责人,对于群众矛盾要做到及时调解,完善群众诉求渠道要,坚持矛盾就地解决不上交,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积极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严打黑社会组织,重点治理街道乱象,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做好街道普法工作的宣传,重点对青少年、企业白领等进行法制宣传,定期举行综治、法制宣传活动,加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广泛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群众力量
新时代特色的枫桥经验包括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枫桥经验是十分契合现代国家治理理念的。其根本价值追求就是“发展为人民,发展靠人民,发展成果共享与人民。”这也是广泛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群众力量的思想。广泛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群众力量需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与群众进行合理有效的互动,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共同治理。以此来形成一个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社区。同时也要有效的化解群众与群众、群众与干部、群众与企业之间产生的各种矛盾。对此从以下三点提出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群众力量的建议:
1.服务不分人群
要建立起人民对于基层政府的好感,目前许多基层政府都存在着办事程序繁琐的情况,有些一天就可以办好的事情,却因为种种繁琐的程序拖了三四天,不仅浪费人民群众的时间,还给基层政府带来了额外的工作。所以要建立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原则,让人民群众更加方便,同时也为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减负。同时也增加人民群众对于基层政府的信任,鼓励人民群众接近政府基层工作人员,进而使得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中来。
2.矛盾自治
许多社会矛盾的产生都出自于基层,所以社区要尽量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不要使矛盾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造成社会不稳定。社区调解中心要按时排查纠纷,预防为主,防止矛盾激化。对于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要及时的依法处理,积极化解,对其主要矛盾纠纷人员进行思想工作教育,对可能产生的不安定因素要及时排除,维护基层社会的安定团结。对发现的矛盾要做到及时化解,不推脱,解决矛盾后要向上级领导报告真实情况,遇到重大矛盾纠纷时要积极处理,如果无法处理要及时报告上级,尽量避免矛盾激化。
3.社会治安群防群治
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志愿者、楼长、网格员的作用,在社区内积极宣传健康向上的思想,将人民群众的思想做到位,要落到实处,消除不安全隐患与不安定因素,同时,对社区的安全保卫工作也要引起注意。也要积极的在人民群众中宣传防火防灾知识,定期检查社区街道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建立一个绿色和谐的社区。
二、转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观念
(一)树立服务为民,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科学发展的基础是重视人民利益并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要做到忧民之所忧,进而为人民群众解决忧愁。人民群众对于其自身的安全与利益是非常重视的,要满足人民这种需求,要积极预防犯罪,严厉打击犯罪,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
首先要做到深刻理解“为人民服务”的管理思想。服务为民、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基层干部来说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人民群众是治国之本。以人为本充分的调动了群众的力量,基层干部要与人民群众一起共同努力奋斗,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属于群众的利益,做到不与民争利。人民是国家的基础,社会阶级的分化将人民分成了不同的层级,但是作为国家公职人员要平等的对待人民,我们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人,自扶贫以来,许多贫困地区慢慢变得富有,这不仅是党和国家的功劳,更是基层政府坚持不懈的工作,为人民服务不是空话,而是要记在心中的理念。
再者要贯彻“为人民服务”的管理理念。在实际工作中要落实“为人民服务”的管理理念,在依法办事的过程中要先考虑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做到一碗水端平。要增强基层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实现人民在教育、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权益,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坚持公开党务、政务、居务、财务等方面的工作内容,实现办事高度透明,减少寻租现象。
(二)转变思维模式,增强创新发展理念
转变基层干部原有的社会治理思维模式,在基层干部脑海中建立新的社会治理思维模式。基层干部由于其阅历与学识限制,对社会治理缺少创新型思维。要转变基层干部这种思维模式,可以使用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 来创新基层干部的思维。这虽然是企业的管理思维,但是经过改善也可以很好的运用到基层政府中去。学习型组织有四大核心修炼,以及建立在四大核心修炼之上的系统修炼。目前基层政府官员存在着极其严重的经验主义现象,经验一方面来说是很好的教训,但是面对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太过依赖于经验会使事情变得更为糟糕。
在斯宾塞·约翰逊创作的《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中很明显的表现出了不愿意改变只依赖于经验主义会造成的后果,小矮人哼哼 害怕而否认变化,这也是我们基层政府官员中存在的问题,对政策的改变感到害怕,对矛盾的多样性感到迷茫,所以在这种固化的思维模式中很容易造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的下降。在政策发生改变前就应该对政策有所了解,及时的做出改变,在矛盾萌芽之前就要嗅到变化,从而更好的化解群众矛盾。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转变基层政府官员的思维模式,强化创新发展理念:
1.自我超越
在政府许多文件中都强调了社会治理创新,但是由于重点工作的转移,难免会忽视社会治理创新。许多基层政府官员在自我创新方面的成就不高,由于政府基层官员工作较为稳定,晋升不易,于是对自我的要求不高,导致在日常工作中容易出现懒惰、颓废的心理。所以基层政府需要定期考核基层政府官员对当下国家政策以及所负责区域的群众现状的了解,确保基层政府官员对民众情况的了解度,且要利用线上讲座及课程对现有基层政府官员进行培训,启发基层领导干部注重自我超越的能力。
2.心智模式
许多基层政府官员由于种种原因停止了自身的学习,反思实践是心智模式中的重点,只有在不断的反思实践中,基层政府领导干部才能够更好的为人民谋取实际利益,而不是为了绩效而敷衍工作。城市基层政府不仅要重视之前的培训,更应该重视后续的跟进,以便让政府官员完善自身的各项技能,通过规划过程,把心智模式的修炼制度化,将心智修炼纳入到真正的政府管理中去。在不断的反思和实践中完善自身的思维,提高意识水平。
3.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来自于个人愿景。当个人愿景逐渐变为共同愿景时,那么完成的力量也就会更大。如果将手机全部拆开,每一部分都是一个完整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一定成为手机零件,可能成为相机零件,可能成为电脑零件,但是你将这些乱七八糟的零件组合在一起,它就是手机。个人愿景也是这样,它不一定想成为手机的零件,但是共同愿景促使它想成为手机的零件。对于共同愿景的理解并不止步于基层政府官员的年度计划,更要注重老百姓的愿景是什么,基层政府要与基层社会有着共同的愿景,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思考需要哪方面的权益得到保证,了解真实的民生民情,而非纸上谈兵。
4.团队学习
一个团队很重要的一点是面临复杂多变的现实局面,这也正是需要重视团队学习的地方。为什么要重视团队学习呢?这个团队不仅指基层政府,而是包括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群众在内的团队,因为老百姓也要学习,领导干部也要学习,这是一个沟通交流的过程,定期举行座谈会,宣传知识,探讨未来发展可行性,真正让老百姓参与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来,了解老百姓心中的和谐社会是什么。
三、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主体建设
(一)提高综治干部素质
综治干部素质的提高不仅是对城市基层政府的责任,更是对人民群众的责任。由于教育的普及性,中国国民素质在日渐提高,这也意味着民众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越来越高。近年来,由旅游而暴露出来的公民素质问题引起了各方的注意,国家也加大了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宣传,但是对于基层干部来说,素质要求要比普通公民更高。由于基层政府的特殊性,经常会接待各式各样的群众,部分群众因为缺乏教育素质能力不高,这就给基层干部增加了工作沟通难度,对于部分群众要善用方法,不能因为其自身的限制就对不同群众有不同的服务态度。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掌握沟通手段,更好的调和群众矛盾。基层干部的素质不仅是基层干部自身的事情,也关系着各方的人民群众,干部素质不合格不但对其所在单位造成不好影响,还会激化干群矛盾。在自己所在岗位上要有意对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从各方面给人以如沐春风的感受。
为进一步提高综治干部的政府素质,更好的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社会矛盾。要对综治干部定期进行培训,强化综治干部的业务能力。第一,要更新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认识,加强对社会治理理论概念的思考,认真研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改革的方法,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路径。第二,要端正自己学习态度,认真学习培训内容,与其他综治干部交流经验,提高自己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适应当前社会矛盾发展的多样性、复杂性。第三,确保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应用到实践中去,不要只谈空想,要了解实情,对症下药,下功夫研究当前综治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搞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两新组织 是基层党建工作新的领域,这一领域集聚了新兴产业工人、高知识群体、青年群体,而这些群体是社会创新创业的新生力量。最初的社区党建主要针对居民区党建,近些年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与新经济企业随之出现,这两个组织内都有这不少员工是党员,甚至部分企业的CEO也是党员,而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就尽可能的将这些同志与党紧密联系起来。怎样加强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从三个方面出发:
1.抓好党建指导员的建设
由于两新组织的党员流动性较强,因为两新组织的党员主要是发展经济,提高自身的经济能力,因此在许多时候无法参加党组织的活动。而且部分党员缺乏对党组织的认识,由于其本身就是没有从事过相关党务工作的,因此导致党支部没有出现明显作用。那么如何应对这些情况,首先就要对党建指导员进行强化训练,建立一支高效强有力的党建指导员队伍,将党建领导员作为两新组织党员与党之间的粘合剂。
2.抓好党建活动载体的建设
两新组织现在还是一个较新颖的词,而且其党组织建立时间不长,因此缺乏有力抓手,没有积极发挥出党员的作用。那么就要多开展党建活动,丰富其党组织生活。增强两新组织党员的积极性与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其竞争力。
3.抓好党建工作制度的建设
由于两新组织规模的限制,导致两新组织在管理方面没有发挥出党组织的作用,而且两新组织主要是从经济发展方面来开展党组织活动。通过发展党员工作制度、党务工作者工作制度等规范党组织开展工作,定期与两新组织党员进行座谈会。
(三)拓宽公众参与综治管理渠道
目前来说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渠道主要是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除此之外还有信访、来访、座谈会等,但是渠道来说还是比较少。尤其是人民代表大会与政治协商会议,普通民众难以参与,也有部分社会组织作为了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代表。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更多的公民参与到公共决策上来,近年的人民代表大会不仅是参与大会的群众,此外还有许多群众在线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是很好的进步,尤其是近几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对线上意见的采集,科学技术的发展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公共决策方面,但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本来是政府门户的网站,但是却缺少管理,致使许多网站成为了僵尸网站。
特别是基层政府也要建立自己的门户接受公众对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建设方面的建议。基层政府维护网站的成本较高,所以可以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利用微信公众号这个平台来搜集公众的建议,更好的让公民表达出自己的需要。首先微信公众号注册管理都比较方便,能节省很多的人力物力。也可以适当的建立一些微信群聊,相比于正式的座谈,这种交流能让住户感到不难拘束。再者拓宽群众诉求渠道不要走形式主义,许多城市基层政府的信箱上面落满灰尘,信箱本来是一个很好的群众诉求渠道,但是由于形式主义变成了空谈。群众诉求渠道不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形式主义,要摒弃这种形式主义,真真正正的听人民讲事情,为人民做事情。
四、筑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障体系
(一)以政策扶植为基础
政策扶持是筑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障体系的基础,要积极争取上级政府的支持。要健全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转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观念,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主体建设都需要上级政府的支持。基层政府的权力有限,在许多方面都是只能看,不能做,而目前要争取政策下放部分权力给基层政府,让基层政府更好的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政策的支持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完善的基础,因此要积极争取政策的支持。
(二)以制度支撑为动力
当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制度完善力度不高,远不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制度完善,虽然在许多中央文件中都提到了要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的建设,但是我国基层政府社会治理的组织法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也不适用于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制度建设是十分紧急的。要建立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保障体系不仅要与上级领导加强沟通,而且要向法制化迈进。可以成立市一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服务机构,明确负责人,研究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可以结合基层社会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的规划建设和发展计划。
(三)以法律护航为保障
目前我国对基层政府工作有明确规定的法律有《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等。这些法规条文中对基层政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都有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法规中的释义模糊并且与基层政府实际工作略有偏差。2010年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2011年民政部对《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进行了修订,这些法律条文暂时是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相关的。但是目前来说还是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规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内容是什么,所以难免还是有点后劲不足,所以要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
第2个回答  2017-04-17
一、社会管理创新一定要立足于幸福百姓。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社会管理创新一定要立足幸福百姓,坚持将管群众向群众管进行转变,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社会稳定和谐,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二、社会管理创新要增强社会管理合力。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以及各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明确各方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定位。党和政府在社会建设中处于中心位置,完善社会管理的一系列政策和法规,重视对优秀的管理者、优秀的专业人员和优秀的社会组织的培养和培育,通过对社会管理领域进行过程引导和规范,实现政府对创新活动和创新行为的有意识引导、调控和激励,同时要健全和完善社会自治、自律和自我发展的新机制,充分发挥各种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在社会管理上的主体性及其对政府社会管理的监督制约作用。
三、社会管理创新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既要全面展开工作,又要抓住源头性、根本性和基础性问题。重点在于解决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特殊人群帮教管理、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管理等问题。
(一)、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目前我国有超过2亿的流动人口,在中国的东西部地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流动。这种流动对社会管理提出很大挑战。为了更好调动流动人口建设流入地的积极性,要保障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各项社会福利,切实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从就业、居住、就医、子女教育等基本民生入手,不断创新统一有效管理新机制,实现城乡一体化和服务全覆盖的人口互动管理模式,使流动人口能够全面参与并真正融入当地社会生活,变流动为活力,从根本上解决流动人口不稳定和不和谐等问题。
(二)、进一步加强和推进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创新。加强刑释解教人员衔接工作机制建设,强化看守所、司法所与家庭、单位、社区之间的对接联系,健全完善帮扶措施,减少脱管失控现象,最大限度地降低重新违法犯罪率。认真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安置,解决刑释解教人员在就业、生活、家庭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促使其顺利融入社会。
(三)、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创新。信息时代,网络舆情逐渐成为党和政府倾听民声、了解民意的一个重要渠道。与传统信息渠道相比,网络信息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但不可否认,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引导有方,就能为我所用;引导不当,就会深受其害。正因如此,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是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要善于引导和调控网络舆情,特别是对影响社会稳定的网民言论要加强监控。另一方面,要完善互联网行业管理制度,完善立法,规范网络监督,依法查处制作传播虚假、有害信息的网站和个人,掌握网上舆论的主导权。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