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0-11-28
1、熟悉全文
通读背诵对象三至五遍,形成整体框架,熟悉全文是背诵的前提。对于拿不准读音的字要查字典,并把拼音标于字的上方,通过数遍的通读,可以在大脑中形成背诵对象的整体框架图像信息。
2、理解背诵的内容
把自己背诵的内容理解之后,然后再去概括,这样我们就会对自己所要背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即使还没有背下来,我们也会知道这个是什么意思,知道怎么背。如果你觉自己背下来了,可以在写一遍,这样就记的很牢固,如果隔一段时间,也不会忘记。
3、集中注意力集中
记忆时只有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排除杂念和外界干挠,大脑皮层就会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而不容易遗忘,如果精神涣散,一心二用,就会大大降低记忆效率。
4、良好的背书时间
一般来说,上午9—11时,下午3—4时,晚上7—10时为记忆力较活跃,利用上述时间来记忆重难点和学习材料,效果要好得多。
5、多回忆
一般在路上,其他不用脑的时候,或者晚上临睡觉前,可以回想一下背诵的内容,加深记忆。
第2个回答 2020-11-26
怎样背书最有效呢?一般背书的话,你需要去分时间段,还有分记忆方法去背,然后像是抓住关键词,抓住一种逻辑关系,或者说自己用自己的一些知识点去记住相联系的东西。背书的时候,边用笔画
很多同学背书的时候,常常也会动笔,那么学霸是如何动笔的呢?他们往往并不是整段整段地把要背的信息画出来,而是只画出其中的关键词和重要知识点。
俗话说的好,死记硬背不如理解。
背书正是如此,尤其是文科一些段落比较冗长的内容,我们常常需要采取分段背诵的方式。那么把其中的一些关键信息,比如:时间信息、逻辑信息,还有易错难记的知识点,边读的时候边画下来……就有利于我们通过理解的方式,加速背诵的过程。
2
闭上眼睛,回想关键词
背诵的时候的重点,往往不在于前面记的过程,而在于后面的“回忆”——回忆往往是知识背诵的核心,而前面之所以要在记的过程中把要背诵的内容中的关键的信息圈出来的,也是为了后面回忆的时候,我们的脑中,能够有足够的发散的形成记忆的知识点。
背诵的过程,多读多看多抄写很重要,但多想多思考和回忆,才是更关键的记住的过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1-28
我发现自己背书很快,是一个意外。
我发现我背书很快是在初中,在初中历史老师的胁迫下,一晚上背完了一本历史书,第二天老师指哪我背哪,从那以后历史老师每节课都让我站起来背历史书上的内容。(都是年轻争强好胜惹的祸)
后来发挥这个优势,初中各科考得很好,在发挥失常的情况下去了县一中的奥赛班。
高中期间继续发挥优势,把历史、政治和地理生物背的滚瓜烂熟,可惜我那年江苏高考还是只考语数外,我的政治、历史、地理生物都考了A,当年我们学校只有46个人全部考了A。
我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记忆训练,也没有看过任何背书的技巧,毕竟在我上高中那会,我还不知道知乎是啥。
那我到底是怎么背那么好的呢?
现在总结一下,我把这种方法叫【输入输出法】。
具体说之前,我要先说一下【结构化思维】,这个也是后来看到《金字塔原理》这本书才悟透的,算是融会贯通。
大脑记忆和接受讯息最匹配的思维方式就是结构化思维,什么是结构化思维呢?
假如你今天突然起了个大早,躺在床上的女朋友让你去超市买菜然后做饭,你亲切的问她,要买什么?
她说要买酸奶,大葱,鸡胸,可乐,生菜,菠萝,羊肉。
你要出门了,你的女朋友叫住你,说,家里的蒜没有了,记得买点蒜,我的姨妈巾没了,买两包卫生巾,对了,再给我买一个土豆,家里仅剩的土豆好像坏了。
一心想着早点回来玩游戏的你是不是有点费解。但是如果你把这些做一下简单的分类:
饮料:酸奶,可乐
肉类:鸡胸,羊肉
蔬菜和水果:生菜,菠萝,土豆
小料:葱,蒜
卫生用品:姨妈巾
这样记起来是不是方便很多。
其实我们高中和初中背的内容都要符合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就是整理好的知识结构。好好利用老师划得知识点和重点,对背书受用很大。
第一:输入
当我们刚上完课,第二天早上肯定要在早读课背书,这时候我会先把知识点找出来,简单列一下结构,你对目录很了解就更好了,因为你知道你背的是什么东西,处在什么位置,有什么意义,你的思路就会一直很清晰。
确定好结构之后,就开始逐条记忆,关于记忆,我会找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我其实不喜欢早读,我不适合在大家都大声读书,很吵的环境下背书。
所以一到早读或者晚读的时候,我就会跑出去,有时候去天台上,有时候去隔壁楼大厅。
然后我喜欢的背书方式就是自说自话,我会先给自己介绍今天要背的内容,然后逐条记忆,记忆之后再给自己复述一遍,如果哪里复述的不对,就打开书再确认一下,有时候我会逼着自己想一想,一般自己想出来的记得更牢。
第一天的背诵就是在这种记忆—复述—记忆—复述的过程中进行。
第二:输出
第二天或者晚读的时候,我首先要做到就是把要背的结构再给自己介绍一下,这次介绍的时候要给自己划重点,比如这一块是重点,经常考到,这个地方容易记混。
把结构复述出来,然后按照结构进行回忆和复述,方法就是不打开书本,把知识结构涉及的知识点过一遍,有哪里不确定的地方记下来,等复述完毕之后再进行确认。
如此反复,一般两遍就擦就不多记完了。
这还没结束,我会把今天背诵的知识点和之前学习的知识点做一个归纳总结,最简单的归纳总结就是把历史事件的日期列一下,然后把历史事件的意义再列一下。
这样就相当于把自己背书的内容进行了应用,效果非常好。
进了大学之后,我属于晚熟类型的学生,大一大二全在玩,绩点一塌糊涂,大三一看不行了,要开始学习提升绩点了,于是开始好好学习。
幸好大三是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有很多课程都是单纯的背诵,我就是靠着高中的【输入输出法】,从绩点时候2.几,一度提升到3.6,后来还能保研。
和高中不同的,大学没有专门的地方让你去大声背诵,于是就趁室友出去的时候,独自在寝室背诵,或者去学校里的小河边,经常是对着河边搂抱的情侣们疯狂输出专业书上的知识点。
背诵的过程就是自己和自己对话的过程,自己先学习和记忆,然后再教给自己,就像自己在过家家。
我很感谢我的高中班主任,我早读和晚读跑出去不在教室,她每次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后来才知道,从她的办公室,可以看到我在外面手舞足蹈地背书!
背书应该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因为背书是你能体会到的自己在收获在成长的过程,很直接的就是书上内容的记忆,当获得一个知识点的时候,你还会惊叹:原来是这么回事,我现在才知道。
学习的乐趣,大概就在这个过程当中吧!
总结一下:适合自己的环境,理清知识点结构,记忆复述相结合,第二次背的时候先复述,再补充,要体会到背书的乐趣。
如果不想大声背,平时就把书拿出来当小说看,翻一翻,总有一些知识点隐藏着字里行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1-26
1.填写记忆法。不用太频繁和着急,每天有时间想起就读一读,一次读3遍,读流利。然后就自己搜集课文内容编辑进入文档界面。做出许多空,自己填空。每天填一填,过几天交换空的位置。自己有了一个印象,再一个自然段地背。
2.理解记忆法。抓关键词背诵。如上面 的空白部分。这些就是文章(第一段)的主要脉络,记住了这些,就差不多了呢。还有要记住注释和翻译,加强理解。按照理解内容背书,主要内容记住了,课文也背熟了。
3.要多回想。一般在路上,其他不用脑的时候,还有晚上临睡觉前,可以回想一下是怎么背的,回想文章主要内容。
4.快速朗读法。记忆的时候要多个感官并用。手上写一写画一画,不停地说,还可以大声的读出来。
5.抓住关键字。“谁在做什么”这样的方式去理出提纲,照着提纲多重复。
6.听录音!生理学家认为,让视觉和听觉共同记忆,要比单用视觉和听觉,提高记忆效果30%—40%,这种记忆方法,被称作“协同记忆法”。自己把课文录下来,每天听,自己就会重复了。我试过,隔壁每天播放同一篇散文,后来我每天听就记下来了的。
6.声情并茂法。就是找一个人听,你声情并茂且一字不漏地朗诵一遍。记住,一边看着书,一边看着她,就多读几遍。背诵嘛,OK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