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材料的核心在于对阳光这一物象的理解。在这里,阳光如同机遇,它对于每一个西瓜都是公平的。西瓜若能积极地接受太阳的照耀,它就积聚更多的糖分;若自愿呆在阴影里,它的糖分自然就少。其实人也是一样,机遇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只要你努力地去把握,机遇一定会垂青于你的;如果一味停滞不前,甚至埋三怨四,机遇即使来临,也必将会擦肩而过。这正如朱成玉在这篇文章最后写到“不论什么时候,都要有一颗向上的心!很多时候,你屈居阴暗的谷底,那是你放弃了攀登,凭什么指责阳光不肯普照呢?”
这一则材料的立意,同样具有社会性和思辨性。只要理解到位,学生是可以写了文质兼美的文章的。写
记叙文,只须写出自己努力拼搏并获得进步的过程即可。写议论文,只要扣住“只要努力拼搏,就会成功”这一论点展开论述即可。
问题是,大部分初中生理解能力欠佳。非让他们理解这样的材料,实在的点拔苗助长之嫌。在这里,可能有些学生把阳光理解成挫折,认为一个人只有勇于战胜挫折,才能够有所成就,那就大错特错了。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偏差,就在于个别学生只看到“有的西瓜怕热,自愿呆在阴影里”,误认为“太阳的热”就是挫折,而阴影就是“安乐窝”。这样理解,作文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当然,这一材料也有不当之处。西瓜甜与不甜,自然与阳光照耀有关,可这毕竟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西瓜品质如何,还与品种、土质、水份、管理等因素密不可分。记得小时候,家里种了几年西瓜。每次到地里去看时,我总是自私地把一些品相较好的西瓜用厚厚的叶子遮盖起来,唯恐别人发现。等到西瓜成熟时,再把遮挡的叶子拨开,摘掉西瓜,在瓜庵里吃个肚皮溜圆,然后回家。记忆中,被叶子遮盖起来的西瓜要比现在几块钱一斤的西瓜要甜上几倍!
打住,不说了,再说,学生对这一材料更难以理解了。只是希望出题人认真考虑初中生的认知水平,不应在审题上设置过多的障碍,而应“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