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芯种双孢菇,是不是后期料温比较高

如题所述

玉米芯栽培反季节双孢菇技术
一、栽培季节的选择
反季节双孢菇建堆时间安排在4月上旬,由于这个季节室外温度比较低,培养料一次发酵时间大约需要35天左右;5月上中旬开始进棚上料,之后进行二次发酵;6月上旬播种,6月中旬覆土,7月上旬出菇,10月中旬出菇结束。
二、场地的选择
双孢菇出菇棚选择搭建在地势平坦、硬实的地块(预防建棚后由于地面松软,造成出菇棚或出菇床架倒塌、倾斜),用水、排水方便,周围无污染源,菇棚走向应顺风向搭建,出菇棚长30~50米、宽10米、高3.5~4米为宜,出菇床架排列方向与菇棚长度垂直,每架分6层,层距50~55厘米,底层距地面20~25厘米,床架间留60~70厘米的工作通道,床面宽1~1.2米,菇棚和出菇床架多选用竹竿或木杆搭建;每条过道两端在棚壁上开上中下3个对流通风纱窗,规格约40厘米×30厘米,关、开要灵活;每隔3~4架在棚顶端开设一个带伞状帽的排气口,保证双孢菇在生长过程中有充足的氧气供应。
三、培养料的配制
种植100平方米双孢菇,需玉米芯2000公斤,干牛粪2000公斤,尿素3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石灰50公斤,石膏粉40公斤。
四、建堆
将新鲜、干燥、无霉变的玉米芯加工粉碎成2厘米大小的颗粒,建堆前一天预湿;干牛粪碾压粉碎。将玉米芯、牛粪混合均匀,先加入二分之一的辅料分层撒入,边建堆边喷水,使原料充分湿透,建成底宽2米、高1.5米、长度适宜的堆,然后覆盖塑料薄膜,升温发酵。
五、翻堆
翻堆的具体时间应根据料堆内部的温度变化而决定,通常建堆后10天料温升到65~70℃左右,当2天内温度不再上升时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时掌握“内外交替”的原则,同时根据培养料的干湿程度适量喷水,一次翻堆后覆膜保温继续发酵。后两次翻堆时间分别过10天左右进行,这时要撤去覆盖的薄膜,每隔1米的距离打直径10厘米的孔,以利通气散氨。第二次翻堆时均匀撒入剩余的辅料,第三次翻堆时喷入2.5%敌敌畏0.5公斤,以杀灭残存在培养料中的害虫和虫卵。优质的玉米芯腐熟培养料表现为咖啡色,玉米芯变软,含水量适中,手握不扎手,并有3~4滴水滴出,无臭味、酸味、氨味,pH值为8左右,含水量65%~70%。上架的培养料要求厚度在25~30厘米,料面保持疏松状态并微呈拱形。
六、二次发酵
培养料上架后密闭菇棚1天,使棚内培养料温度均匀一致,然后通入蒸汽,24小时内使棚内温度上升到60℃,保持36小时;在继续加热的同时,适当打开出菇棚通风窗,排放棚内蒸发出的有害气体,持续12小时。当棚内温度降到50~55℃时,关闭通风窗口,减火控温,维持此温度24小时,之后停火闷棚2天后,打开门窗通风降温,待温度降至28℃以下时做播种准备。
七、播种
播种前须进行床面培养料整理,即把培养料全部翻松、翻匀和整平,目的是排除培养料内部的废气,并使其疏松、薄厚一致。有结块的料要全部抖松,否则播种后会减慢菌丝生长速度,甚至产生杂菌而导致减产。
菌种选择双孢菇AS2796,其特点是抗逆性强、耐高温、产量高、商品性状好(优质菌种的标准是:瓶壁菌丝呈线状和绒毛状,绒毛状菌丝应多于线状菌丝,菌丝色泽洁白、健壮、香味浓。凡是菌丝萎缩、吐黄水或菌丝呈黄色、绿色等其他色泽的菌种,都不能使用)。在钩挖菌种前,用0.1%高锰酸钾溶液将菌种瓶的外壁、盛放菌种的容器、钩挖的工具擦洗消毒;然后拔去棉塞,钩去瓶内的原种块及瓶口表层菌种,再用0.1%高锰酸钾溶液擦洗瓶口,随后钩挖菌种,钩出的块状菌种,需人工用手掰成颗粒状。按照每平方米播1.5~2瓶的播种量,首先把三分之二的菌种量撒在料面,用手指插入料内轻轻抖动,让菌种与上半部分培养料均匀混合,然后将剩下的三分之一的菌种撒在料面,用木板或手将料面整平,并轻轻拍压,使培养料松紧适宜并与菌种充分接触,有利菌种迅速萌发吃料。
八、播种后的管理
播种后3~4天,应密闭菇棚以保湿为主,棚温保持在24~26℃,保证菌种正常萌发和菌丝的生长,期间若棚内温度超过28℃,要短时间通微风降温。播种后5~6天,菌种长出绒毛状菌丝并开始吃料,10天左右料面基本封满,这个阶段要适当加大通风量,棚内温度保持在25~27℃,降低空气湿度,使料面处于微干状态,促使菌丝向湿度较大的料内生长。
当菌丝吃料二分之一时,为增加培养料通透性、促进菌丝向料底生长,可用铁叉或木棍在料面相隔20厘米处插入料四分之三处,轻撬抖松变硬结块的培养料,有助于菌丝向下吃料。播种后15~20天,大部分菌丝已长到培养料四分之三处,即可准备覆土。
九、覆土
覆土选用地表40~50厘米以下的黄粘土,这种土的特点是有机质含量低(覆土中有机质含量过高,会导致菌丝旺发徒长,不能出菇),吸水和持水性能较好,加入稻壳后疏松透气性好,覆盖后不形成硬皮、不龟裂。种植100平方米的双孢菇需备土4立方米、石灰50公斤、稻壳75公斤。覆土的制作方法是:将生黄粘土、石灰、稻壳均匀混合在一起,多菌灵0.5公斤溶于水后将土渗透,盖上薄膜闷2天,达到杀灭虫菌效果。制作好的覆土表现为湿度均匀,含水量在16%~20%左右,pH值在8~8.5,以手握成团落地即散为最佳状态。覆土时可采用一次覆盖方法,覆土厚度在3.5~4厘米。覆土初期仍属发菌阶段,关键措施是调水,原则是少喷、轻喷、循环喷,达到“调透土,不漏料”的效果。培养料温度要保持在22℃左右,发菌棚内湿度以65%~70%为宜。
十、出菇管理
反季节双孢菇出菇期在6月底到7月上旬,这时气温日渐升高,进入盛夏季节。关键要做好出菇期棚内降温的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三种:1. 在出菇棚外铺架遮阳网,遮阳网要高出菇棚50厘米,以利通风遮阴。2. 在出菇棚顶铺设微喷管,最好顺菇棚长度方向铺设三道,接通地下井水(承德盛夏季节测定地下水温度为8℃),在出菇时节遇高温天气时喷水降温,保证棚内温度在18~20℃之间。3. 控制好对流窗口、排风口的开和关,及时调节棚内通风状况,并控制温湿度。
覆土后15~18天,菌丝即可爬上土层,临近扭结状态,此时要加大通风量,棚内温度控制在18~20℃,喷水量在每平方米0.5公斤, 空气湿度保持在85%~90%,当菇蕾长到黄豆大小时,再喷保菇水每平方米1公斤(注意:出菇期喷水时力求均匀,最好呈雾状,且喷水时一定要通风换气,切忌喷闷棚水)。之后维持适宜的棚内温度和湿度,直到菇体成熟。菇盖直径在3~4厘米时及时采摘。每采一潮菇都要及时清理菇床,去掉老根或死菇,再用土把凹坑填平,补充营养进行下一潮菇的管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