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取名有五个原则:信、义、类、假、象。
1、所谓信,即以出生时与生俱来的特殊标记为名;
2、所谓义,是根据出生时的祥瑞现象命名;
3、所谓象,是以相似之物命名;
4、所谓假,是可以假托万物之名;
5、所谓类,是可以取与其父亲类似的名字。
事实上,古人起名基本上是遵循这些原则。不过,也有很多人不以为然,出现了很多犯忌的怪名,如熊狂、不寿、圉、乞、丐等等,现代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另外,还有宜臼、杵臼、恶来、洩父等名,也让很多现代人难以理解。
商代流行以时取名,帝王均以天干字为名。到了周代,这种取名方式仍然流行,不仅取天干字,也取地支字,如以午、申、寅等字命名。
另外,还用四季名称、月亮朔望、霜、雪等字命名,如楚王熊严有四子,其中老大和老二的名字是伯霜、仲雪。
扩展资料:
周人取名崇尚质朴
中国的姓名文化虽然源远流长,但周代以前的历史记载不像后来那么多,人名有限,我们只能从帝王谱系中找出一些上古时期的取名规则。周朝建立后,史籍渐多,名人辈出,有足够的资料供我们了解各种姓氏的来源和变化多端的取名方式。
就取名而言,通过阅读《春秋》、《左传》、《国语》、《史记》等书,便会发现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取名方式既崇尚质朴,不拘一格,又追求吉祥,时有禁忌。
取名崇尚质朴是三皇五帝以来的传统,从周人的祖先后稷的名字就可见一斑。后稷的名字叫“弃”,这个名字是他的母亲姜原(又作“姜嫄”)给他取的。
传说姜原有一次在野外踩了巨人的足迹,随后怀孕,足月后生下一个儿子,她认为不吉利,便把男孩丢弃在一条窄巷,
却发现路过的牛马都避开不踩他,于是她想把男孩放在人烟稀少的山林,结果发现山林里也有很多人。无奈之下,她只好把他丢在结了冰的沟渠上,但还没离开,就有大鸟飞过来,用翅膀把孩子保护起来。姜原此时觉得这孩子很神奇,便抱回去把他养大。
因当初想丢弃他,便给他取名“弃”。这种质朴的取名方式,也被周人继承下来,人们不认为像“弃”这样的名字很贱很难听。
如周庄王时的周公名叫“黑肩”,鲁成公叫“黑肱”,晋成公的名字更难听,叫“黑臀”,但当时人们都觉得不足为奇,根据生下来的生理特征取名,是很自然的一件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