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分析语文句式中的歧义句

如题所述

歧义句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以上可能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要辨析歧义句首先得弄明白产生歧义句的原因。产生歧义句的原因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多义词造成的歧义,一种是句子结构的不同停顿组合造成的歧义。很多教育专家认为,歧义句主要有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法歧义三种类型。    一、语音歧义    能够导致歧义的语音特征主要有重音、停顿、声调、语气和语调。句子的轻重音、停顿点、语调等的不同均可以使句子意思有所变化,所以考生在运用汉语时,一定不要陷入误区。   例如:选出没有歧义的句子()。    A.反对你的游行的人不少    B.我们计划请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来我校作报告    C.A国对B国的进攻早有准备    D.学生的成绩好坏并不能反映其素质的高低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因停顿的不同而造成的歧义。A项“反对你/的游行的人/不少”与“反对/你的游行/的人不少”,停顿的不同,造成两种意思;B项“著名”是用来修饰“学者”还是“教育家”还是两者兼有,不明确;C项“A国对B国/的进攻/早有准备”与“A国对/B国的进攻/早有准备”,可有两种理解。只有D项是没有歧义的。故选D。    二、词汇歧义    词汇歧义大多都是多义词或多义短语使用不当造成的,如果一个句子里有某个词是多义的,那么这个句子可能成为多义句。      例如:请选出有歧义的句子()。    A.在大多数人眼里,他是一无所有的    B.去趟西安,他就买了三件礼品回来    C.成功是赢得了整场战争,而不是赢得每一场战争    D.他叔父原来在上海一所不错的中学里当数学教师  剖析:“原来”有两层意思,既可以表示“以前”,也可表示“原来如此”,则D项句子既可理解为“他叔父以前在上海当教师”,又可理解为“突然知晓了他叔父在上海当教师”。故选D。    三、语法歧义    语法歧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定语修饰指代不清。同一个短语或同一句话,在语法结构上有不同的划分,指向不同的修饰成分就会产生歧义。    (2)主谓宾搭配歧义。同一个语言形式,它内部的结构关系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机构关系表示的意义也不一样。(3)指代不明造成歧义。如“他的笑话讲不完”中的“笑话”既可是关于“他”的,也可理解为是“他”讲的。      例如:选出没有歧义的句子()。    A.没有人相信他的话    B.我和小王已经商量好了,下了课去打球    C.最后出席会议的教授的弟子作了精彩的发言    D.我们需要相信自己的人  解析:A项相信的对象可能是“他的话”,也可能是“他的行为或其他”,“话”在这里做口头语;C项最后出席会议的到底是教授还是他的弟子,表意不明;D项相信的对象是我们,还是指个人的自信,不明确;B项其实表述也不清楚,“和”既可理解“与”,也可理解为“向”。相较而言,B项正确。故选B。练习下列句子,分析它的歧义。1、3乘4加22、六(1)班打败了六(2)班获得了冠军。3、行人等不得在此大小便。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